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晶

作品数:186 被引量:1,400H指数:19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1篇医药卫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5篇抑郁
  • 43篇抑郁症
  • 26篇惊恐
  • 26篇惊恐障碍
  • 17篇血管
  • 17篇抑郁症患者
  • 16篇事件相关电位
  • 16篇相关电位
  • 15篇脑梗
  • 14篇蛋白
  • 14篇卒中
  • 13篇老年
  • 12篇血清
  • 12篇脑梗死
  • 12篇脑卒中
  • 12篇梗死
  • 10篇药物
  • 8篇依从
  • 8篇依从性
  • 7篇治疗依从

机构

  • 152篇大连医科大学...
  • 49篇大连医科大学
  • 7篇吉林大学第一...
  • 7篇沈阳市第五人...
  • 6篇大连市中心医...
  • 6篇泰兴市第四人...
  • 4篇语言科学与神...
  • 3篇大连大学
  • 3篇辽宁师范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大连市第二人...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185篇许晶
  • 31篇刘效巍
  • 29篇张炳蔚
  • 17篇韩杰
  • 16篇王俊平
  • 15篇孙长凯
  • 15篇陶定波
  • 14篇曹红
  • 13篇李青栋
  • 12篇常翼
  • 12篇宋春莉
  • 12篇刘晶
  • 11篇郑莉莎
  • 10篇汪秋艳
  • 8篇姜国晶
  • 8篇梁战华
  • 8篇董春波
  • 8篇侯宇
  • 7篇孙晓培
  • 7篇张昱

传媒

  • 12篇医学与哲学(...
  • 11篇中国行为医学...
  • 9篇中华行为医学...
  • 8篇第十二届全国...
  • 7篇临床神经病学...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第九次全国神...
  • 6篇中风与神经疾...
  • 6篇中国心理卫生...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5篇中华精神科杂...
  • 5篇脑与神经疾病...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临床神经电生...
  • 4篇辽宁医学杂志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临床精神医学...
  • 3篇全国焦虑障碍...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5篇2010
  • 20篇2009
  • 15篇2008
  • 11篇2007
  • 29篇2006
  • 20篇2005
  • 11篇2004
  • 10篇2003
  • 14篇2002
  • 7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发性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图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晚发性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图特点。方法15例晚发性抑郁患者与10例健康老年人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hon Depression Scale,HAMD)的评分、多导睡眠记录仪的监测,次日行日间功能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晚发性抑郁患者睡眠进程明显紊乱,其中睡眠效率[(59.20±2.90)%,(77.09±1.55)%]、睡眠潜伏期[(54.00±4.97)min,(24.00±2.91)min]、异相睡眠(rapid eye nlovetllent,REM)次数[(4.50±0.40),(2.63±0.26)]和REM睡眠潜伏期(REM latency,REML)[(51.40±2.97)min,(79.00±3.56)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晚发性抑郁组的醒觉时间及百分比[(31.84±3.47)%,(18.17±1.95)%]增加,S2睡眠时相的时间[(116.40±11.16)min,(199.25±11.84)min]及百分比[(31.00±2.60)%,(48.67±1.46)%]明显增加,慢波睡眠时间减少,REM睡眠活动度、密度[(58.61±3.76),(40.64±1.88)]及强度增加护〈0.05)。结论晚发性抑郁患者存在客观睡眠生理指标的紊乱;S2睡眠时间及百分比的增加、REM睡眠去抑制的表现有可能成为晚发性抑郁患者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邢秀颖许晶王俊平周密
关键词:晚发性抑郁症多导睡眠图快速眼动睡眠去抑制
椎动脉狭窄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孙晓培许晶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椎动脉狭窄频发TIATIA发作基底动脉狭窄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1)AD组脑脊液 (CSF)中sIL 2R阳性率明显高于脑血管性痴呆 (VD)组及对照组 (P <0 .0 5 ) ;(2 )AD组血清和CSF中IL 2和sIL 2R含量明显高于VD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3)AD组IL 2与sIL 2R在血清或CSF中含量均呈正相关 ,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AD组患者CSF中IL 2和sIL 2R可来源于外周免疫系统 ,还可能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合成。检测AD患者CSF中IL 2和sIL
韩杰王琳张昱许晶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脑脊髓液白细胞介素类
138名大连市区警察工作倦怠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市区警察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整群抽样138名警察,采用马斯勒倦怠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市区警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22.4%的警察存在高度情绪衰竭,13.8%的警察存在高度情感疏远,高度成就感缺乏者占29.3%;30-40岁组的警察在情绪衰竭[(21.60±8.06)分]及情感疏远维度[(9.45±5.53)分]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分别为(16.74±8.31)分,(15.04±10.21)分及(6.93±3.95)分,(7.83±5.66)分],警龄为5-10年的警察情绪衰竭最重(P〈0.05),警龄5年以下的警察成就感缺乏最为严重(P〈0.05);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与工作倦怠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市区警察的总体工作倦怠程度较高。
赵莉许晶李青栋王俊平张炳蔚
关键词:工作倦怠警察
人格特质与血小板单胺氧化酶被引量:3
2002年
许晶
关键词:人格特质精神病理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颈部动脉狭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显示颈部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临床可疑或诊断脑供血不足的24例病人行颈部动脉MSCT检查,其结果与导管法颈部动脉造影对照。结果 24例病人共168段颈部动脉中,导管法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为147段,MSCT对其中的 139段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与前言一致;导管法造影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30%)为21段, MSCT对其中的19段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与前者一致,MSCT显示颈部动脉中度和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4.6%、70.1%和98.6%。在168段颈部动脉中,导管法造影显示正常、轻度或中度狭窄为156段,MSCT对其中的1 54段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与前者一致;导管法造影显示高度狭窄或闭塞(≥70%)为12段,MSCT对12段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与前者一致,MSCT显示颈部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100%、98.7%、85.7%和100%。结论 MSCT 血管成像显示颈部动脉中、高度狭窄的准确性很高,可以部分替代导管法颈部动脉造影。
申敬顺陈佼杨志强纪东华孙晓培靳楠王照谦王峰许晶
关键词:颈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惊恐障碍患者情绪调控缺陷的电生理学证据
目的: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综合医院常见的焦虑障碍。惊恐发作时患者感受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和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强烈的濒死感,发作间期有预期性焦虑的负性情感体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
刘效巍许晶
关键词:惊恐障碍事件相关电位N2P3
文献传递
人格特征与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人格特征与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MPI人格问卷、泽克曼的感觉寻求量表、泽克曼 -库赫曼人格问卷测查 79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并测试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结果  1.Cz、C3 、C4三个部位的N1、P2 潜伏期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缩短 ;N1、P2 以及N1 P2 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 .高感觉寻求者Cz、C3 、C4三个部位2 0分钟后第二次测试的ASF斜率明显减小 ,与首次测试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的快速习惯化现象可能是高感觉寻求者的一个特征性神经电生理标志。实验结果支持泽克曼的感觉寻求理论 ,即感觉寻求这种人格特征与皮层唤醒水平有关。
许晶王俊平郑莉莎刘晶马丽珍杨丽珠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人格特征
医生的工作倦怠及对策被引量:57
2005年
工作倦怠理论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描述了个体在工作中长期面对情感和人际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反应。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已成为劳动与职业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医生做为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工作倦怠对其影响及危害不容忽视。因此探讨医生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倦怠的方法,已成为医疗职业群体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孙元林许晶刘晶
关键词:医生工作倦怠干预
晚发性抑郁患者执行控制障碍脑机制的ERPs研究
目的:晚发性抑郁(late-onset depression,LOD)是指发病年龄大于60岁的一组老年抑郁综合征。本疾患遗传因素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而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结构损害更多地参与了发病过程。临床突出表现为情绪障碍...
许晶张炳蔚
关键词:N2P3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