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成森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雄性
  • 3篇乙醇
  • 3篇生殖
  • 3篇
  • 2篇毒性
  • 2篇雄性大鼠
  • 2篇脂质
  • 2篇脂质过氧化
  • 2篇生殖系
  • 2篇生殖系统
  • 2篇细胞
  • 2篇过氧
  • 2篇过氧化
  • 1篇凋亡
  • 1篇毒性作用
  • 1篇毒作用
  • 1篇性激素
  • 1篇雄性小鼠
  • 1篇乙羧氟草醚
  • 1篇脏毒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刑警学院
  • 1篇化学工业农药...

作者

  • 6篇谭成森
  • 3篇赵剑
  • 3篇蔡原
  • 1篇施万英
  • 1篇鲍清
  • 1篇卢延旭
  • 1篇麻懿馨
  • 1篇翟玲玲
  • 1篇刘秋芳
  • 1篇安丽
  • 1篇张颖花
  • 1篇周平
  • 1篇金一和
  • 1篇孙文平
  • 1篇范轶欧
  • 1篇靳翠红
  • 1篇刘媛
  • 1篇牛勇
  • 1篇刘冰

传媒

  • 3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乙羧氟草醚农药对大鼠肝脏毒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为探讨乙羧氟草醚农药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 ,将 80只 6周龄Wistar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只。分别以含有乙羧氟草醚原药 0、 2 0 0、 10 0 0及 5 0 0 0mg/kg饲料饲喂 13周。每周 1次称量大鼠体重、摄食量 ,饲养结束后 ,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酯酶 (ALP)水平 ,测定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系数 ,光镜下对大鼠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 ,高浓度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受到抑制 ,摄食量明显减少 ,雌、雄鼠血清ALT、AST及雄鼠血清ALP水平明显升高 ,雌鼠血清ALP水平也有升高趋势。肝脏系数增大 ,并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中、低浓度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 。
安丽鲍清施万英赵剑谭成森蔡原
关键词:乙羧氟草醚肝脏毒性
铅和乙醇对雄性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铅与乙醇对雄性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检测铅与乙醇联合染毒的雄性小鼠脾脏器系数、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丙二醛(MDA)生成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醋酸铅与乙醇联合组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降低,而脾组织MDA生成量则明显升高。结论铅与乙醇对雄性小鼠细胞免疫有协同损伤作用,并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有关。
赵剑蔡原谭成森翟玲玲周平
关键词:乙醇细胞免疫脂质过氧化
铅和乙醇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联合毒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整体动物实验方法,观察铅和乙醇对大鼠精子数量和质量,以及血中性激素水平的联合作用。结果显示,精子计数联合组比铅和乙醇单独作用组显著减少;精子活动度分析联合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显著下降。铅和乙醇单独作用均可使雄性大鼠血清睾酮(T)升高,促黄体生成激素(LH)下降,联合作用使T降低,LH较单独作用组升高。提示铅和乙醇联合染毒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影响可能具有增毒作用。
谭成森靳翠红刘秋芳赵剑蔡原
关键词:乙醇性激素
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被引量:3
2004年
牛勇谭成森卢延旭刘媛孙文平
关键词:生殖细胞凋亡基因调控
铅和乙醇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联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前言:该研究采用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铅和乙醇联合作用对大鼠睾丸所致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情况,精子数量和质量,以及血中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铅和乙醇对雄性生殖系统的联合毒作用方式及其作用机制.结论:...
谭成森
关键词:乙醇脂质过氧化FAS
文献传递
TiO_2、SiO_2、Fe纳米及微米粉体对红细胞毒性作用的比较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 应用体外实验,比较纳米级二氧化钛(nm -TiO2 )、二氧化硅(nm -SiO2 )、铁(nm- Fe)及其微米粉体悬液与大鼠红细胞接触后其脂质过氧化和溶血作用变化情况。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nm -TiO2 、nm -SiO2 、nm- Fe及其微米粉体悬液与大鼠红细胞温育后,测定上清液中MDA含量和相对溶血率。结果 在本实验所用浓度范围内,nm -SiO2 、μm -SiO2 和nm -Fe均能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使MDA含量和相对溶血率明显升高,并呈量效关系,其中nm- SiO2 的细胞毒性作用最强;nm -TiO2 、μm- TiO2 和μm -Fe诱导红细胞MDA含量和相对溶血率虽也有剂量依赖趋势,但均低于5 %的国家标准,可视为无溶血反应;浓度相同时,SiO2 和Fe纳米粉体组MDA含量和相对溶血率比微米粉体组高(P <0 . 0 5 ) ,而TiO2 则是微米粉体组高于纳米粉体组(P <0 . 0 5 )。结论 同一材料不同粒径粉体之间和不同纳米粉体物质之间的红细胞毒性作用存在差异。
范轶欧张颖花刘冰谭成森麻懿馨金一和
关键词:溶血作用丙二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