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东

作品数:203 被引量:2,890H指数:3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43篇专利
  • 3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2篇天文地球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9篇盆地
  • 32篇物理模拟
  • 30篇断层
  • 27篇物理模拟实验
  • 24篇褶皱
  • 23篇地质
  • 20篇新生代
  • 20篇油气
  • 20篇实验箱
  • 16篇地质构造
  • 16篇前陆
  • 16篇构造物理
  • 14篇青藏高原
  • 14篇龙门山
  • 13篇地震
  • 13篇组构
  • 13篇磁组构
  • 12篇前陆盆地
  • 11篇逆冲
  • 10篇页岩

机构

  • 203篇南京大学
  • 36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浙江大学
  • 9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东华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塔里木石油勘...
  • 3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教育部
  • 1篇沈阳建筑工程...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03篇贾东
  • 47篇卢华复
  • 46篇吴晓俊
  • 45篇陈竹新
  • 45篇李一泉
  • 44篇尹宏伟
  • 30篇解国爱
  • 22篇罗良
  • 22篇舒良树
  • 19篇张岳桥
  • 19篇袁剑英
  • 17篇杨树锋
  • 16篇张庆龙
  • 15篇魏国齐
  • 14篇朱文斌
  • 13篇杨振宇
  • 13篇魏东涛
  • 12篇刘正
  • 12篇吴武军
  • 11篇胡潜伟

传媒

  • 30篇高校地质学报
  • 12篇地质学报
  • 10篇地质论评
  • 7篇地质通报
  • 6篇南京大学学报...
  • 6篇大地构造与成...
  • 6篇地学前缘
  • 4篇地质科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第六届地质构...
  • 3篇石油学报
  • 3篇岩石学报
  • 3篇煤炭学报
  • 3篇第七届构造地...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大庆石油学院...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8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1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13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16篇2008
  • 14篇2007
  • 12篇2006
  • 11篇2005
  • 1篇2004
2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滑断层相关源-汇体系演化的砂箱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2
2023年
以走滑断层为边界的隆升剥蚀区和山前沉积区组合是盆山体系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走滑断层两盘不断发生相对滑动,因此走滑断层两侧的源区和沉积区之间的空间关系随走滑运动不断发生变化。走滑断层两侧的源-汇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简化的构造地貌砂箱实验,用来揭示源区特定母岩的沉积物分布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时空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特定母岩在沉积区的沉积信号分布范围受包括山前洪积扇形态、岩体在流域内的分布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洪积扇向沉积区呈扇状展开的形态特征,沉积信号在离走滑断层更远的位置分布范围更宽。当一个岩体分布在不同流域内时,其沉积物分布在两个洪积扇内,从而使其沉积信号分布范围更宽。相反,规模较小的洪积扇会被相邻较大的洪积扇限制形态从而使得沉积范围变窄。由于上述原因,在利用沉积信号和岩体之间的错开距离计算获得的走滑速率,可能会低估或者高估真实的走滑速率。本文的实验为研究以走滑断层为边界的盆山耦合系统及其源-汇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模型参考。
闫兵贾东赖文王毛毛
关键词:走滑断层
川东南泸州地区多滑脱层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
2023年
近年来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领域拓展,尤其是泸州地区显示出3500 m以深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巨大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泸州地区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依据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构造解析,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探究了其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恢复了泸州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多滑脱层和区域构造挤压是泸州地区构造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受膏盐岩影响,泸州地区发育低陡的盖层滑脱构造,垂向分层明显,形成断展褶皱、滑脱褶皱和滑脱层间隐伏褶皱、双重构造等复合的构造。该区域构造变形主要受下寒武统膏盐岩滑脱作用控制,膏盐岩和页岩滑脱层协调变形向低陡背斜核部聚集。燕山晚期以来,泸州地区多滑脱层沉积伴随区域挤压,发育盖层滑脱的隔档式褶皱;喜山期褶皱带再次隆生,原有的断层和剪切带位移量增大,滑脱层间形成一系列次生断层和隐伏褶皱。背斜处油气藏容易受到破坏,向斜处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其中对冲型向斜结构相对简单,内部应力相对稳定。
赵圣贤徐雯峤杨学锋尹宏伟李博汪伟张成林贾东刘永旸谢伟张洞君李长圣
关键词:离散元
准噶尔盆地南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3
2007年
通过系统分析区内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将区内原油划分为三类六型,分别代表单一成因的煤系油(侏罗系,Ⅰ型)、湖相油(二叠系,Ⅱ型;白垩系,Ⅲ型;古近系,Ⅳ型)以及混源油(侏罗系和古近系,Ⅴ型;侏罗系和二叠系,Ⅵ型)。平面上不同构造单元的原油类型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自东向西,阜康断裂带主要发现了Ⅰ类、Ⅱ类和Ⅵ类油,齐古断褶带原油类型与阜康断裂带基本一致,还发现了Ⅳ类油,霍-玛-吐背斜带原油以Ⅲ类为主,四棵树凹陷原油主要是Ⅴ类混源油和Ⅰ类煤系油,并提出了Ⅲ类白垩系生源油为本区油源的认识。
魏东涛贾东赵应成杨海波陈涛吴梁宇邵宏舜
关键词:油源分析地球化学白垩系准噶尔盆地南缘
锆石La-ICP-MS U-Pb与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及其对中国东南部早燕山事件的制约被引量:18
2010年
起始于中、晚侏罗世之交的燕山运动使中国东南部上三叠统至中侏罗统发生强烈的褶皱和逆冲变形,形成北北东向构造带,并诱发广泛的深熔作用和岩浆活动。迄今为止,对该事件的形成时代尚缺乏精确的年代学制约。基于武夷山地区的野外调查,选取挤压活动前形成的正长岩和挤压过程中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定年,并对逆冲剪切过程中形成的云母片岩进行40Ar/39Ar年代学测试分析,结合区域上后构造期的伸展型花岗岩对早燕山事件的形成时代进行制约。结果表明,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的福建政和县铁山正长岩,其结晶年龄为(169.3±1.6)Ma,提供了早燕山事件的下限;形成于挤压环境的粤北平远县八尺片麻状花岗岩,其结晶年龄为(165.4±1.2)Ma,指示早燕山事件的主变形时代;同变形期的闽西长汀县濯田云母片岩,其40Ar/39Ar坪年龄为(162±2)Ma,代表逆冲剪切的冷却年龄,可视作早燕山事件的上限。结合区域上侵入北北东向褶皱的花岗岩年龄,认为早燕山挤压事件发生在(165±4)Ma,其动力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南大陆之下俯冲有关。
徐先兵张岳桥贾东舒良树王瑞瑞许怀智
关键词:锆石LA-ICP-MSU-PB40AR/39AR逆冲中国东南部
新疆柯坪、乌什的若干■类化石及其地质学意义被引量:4
2001年
根据新疆柯坪、乌什的类化石新材料 ,结合以往有关类生物地层学及类古地理分布的资料 ,分析了塔里木地区二叠纪类化石组合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类动物群与我国西南地区同期类动物群面貌非常相似 ,并具有一些目前仅发现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地方性种类 ,表明塔里木板块与华南板块在这一时期应处于相同的纬度 ,且两者相对位置似应比较接近。但是 ,这一结论与有关古地磁资料不尽吻合。针对这一问题 ,结合有关石炭—二叠纪微板块运动及古洋流运动方向的研究成果 ,对塔里木。
杨湘宁贾东卢华复
关键词:TING类化石二叠纪华南板块古地磁资料
华南东段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被引量:200
2008年
对华南东段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火山岩、超镁铁岩—镁铁岩年代、韧性变形运动学、早古生代造山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纪一奥陶纪期间(680-440Ma)的沉积岩以泥砂质碎屑岩为主体,岩层中浅海相沉积构造发育;缺乏鲍玛层序,不含火山熔岩和爆发火山碎屑岩;原定的一些玄武岩实为杂砂岩。结合沉积岩地球化学成果.认为本区早古生代为被动大陆边缘浅海一半深海沉积环境。对区内部分镁铁岩和火山岩作SHRIMP岩浆锆石U—pb定年,年龄集中在860-800Ma之间。韧性变形运动学研究表明,武夷山南东麓从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北麓从南向北逆冲推覆,剖面上呈花状构造样式。之后发生了韧性走滑剪切作用。对糜棱岩的云母矿物作40Ar-39Ar定年,年龄集中在430-390Ma之间。与国内外典型加里东期造山带相比,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造山机制大致可与西欧比利牛斯造山带相比。
舒良树于津海贾东王博沈渭洲张岳桥
关键词:沉积环境构造运动学年代学
伸展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分析及其在车镇凹陷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总结了伸展断层相关褶皱的发育类型,主要包括伸展断层传播褶皱与伸展断层转折褶皱(也叫断弯褶皱)等。伸展断层传播褶皱多形成在较陡的正断层之上,正断层向上传播使断层顶部地层弯曲,进而形成一个伸展的断层传播褶皱,其发育模式与三剪变形发育模式一致。车镇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南部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半地堑盆地。本文通过对横穿车镇凹陷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精细的构造解析,以及车镇凹陷南部斜坡带小断层的精细解释,发现这个半地堑盆地的伸展构造具有明显的向斜构造特征,这种向斜构造并不是挤压所致,其发育符合伸展断层传播褶皱模型。由此运用伸展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同时按照三剪变形发育模式,模拟了车镇凹陷伸展构造的发育过程。经过对盆地内部构造变形的反复拟合和测算,我们确定了车镇凹陷伸展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其运动学过程,进而深化对渤海湾盆地半地堑构造的理解。
苏金宝朱文斌贾东杨彦峰王志强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龙门山前缘断层相关褶皱的磁组构分析及其变形机制讨论
磁组构(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是一种快捷,有效地反映弱应变岩石组构的测量手段,也是一种揭示断层相关褶皱变形机制的可行方法.本文对龙门山前缘断层相关褶皱的磁组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变形机制进行了讨论。
贾东陈竹新罗良胡潜伟贾秋鹏
关键词:褶皱磁组构
文献传递
龙门山南段山前天全—乐山剖面磁组构研究及其对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5
2013年
四川盆地西南部西侧为龙门山冲断带,南面紧挨川西南褶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变形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在变形微弱的沉积岩地区尤为适用.本文在雅安—乐山剖面选取12个采样点进行磁组构分析,结合已有的天全—雅安飞仙关剖面的27个采样点数据,综合讨论川西南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所有采样点的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出3种弱变形的磁组构类型:沉积磁组构、初始变形磁组构和铅笔状磁组构.雅安—乐山剖面采样点的磁线理绝大部分为北东—南西走向,和龙门山南段的整体延伸方向一致,表明四川盆地西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龙门山的构造作用.飞仙关剖面的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44%的采样点表现出磁线理和地层走向斜交的特征,由初始变形磁组构演变而来,并且所有异常磁组构仅局限在断层上盘,本文认为这是雅安地区新生代期间局部逆时针旋转引起变形叠加的结果.
罗良漆家福贾东王开曾旭
关键词:磁组构龙门山新生代
下扬子句容断陷盆地负反转构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被引量:7
2015年
负反转构造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研究负反转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和发育特征,对认识区域地质和对油气的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三维地震剖面进行解析,在句容盆地发现中生代存在典型的负反转构造,并理清了该地区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对剖面的一系列分析发现:句容盆地在中三叠世末—早、中侏罗世的印支运动是挤压构造环境,中晚侏罗世的燕山早期是挤压的构造环境,到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燕山晚期的构造运动,区域应力场从挤压变为伸展,形成一系列的伸展盆地,造成了句容盆地的构造反转;句容盆地白垩纪—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由负反转断层控制,形成北断南超的盆地构造形式。负反转构造的主要起始时间为白垩纪中晚期,反转强度较大,周围地区反转构造不发育。燕山晚期的伸展运动对油气圈闭的影响不是完全破坏性的,在此地区可能有较好的油气圈闭的,在最下部层位的高家边组泥岩盖层,此套地层厚度大,只要不受断层的切割,就能对油气形成良好的封堵作用,可作为下古生界圈闭的区域性盖层。
苑京文贾东王毛毛李一泉沈淑鑫
关键词:负反转构造正演模拟分析油气运移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