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振添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道
  • 2篇胆道感染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脓毒症患者
  • 2篇中药
  • 2篇急性胆道感染
  • 2篇肝癌
  • 2篇肝癌转移
  • 2篇癌转移
  • 2篇IL-2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L-2
  • 1篇血液流动
  • 1篇血液流动性
  • 1篇咬伤
  • 1篇孕激素
  • 1篇孕激素受体
  • 1篇增生
  • 1篇症状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市天河区...

作者

  • 7篇赖振添
  • 2篇赵先明
  • 2篇林谋清
  • 2篇谢晓华
  • 1篇何清源
  • 1篇何瑞
  • 1篇张宇
  • 1篇苏小康
  • 1篇吕波
  • 1篇张其鹏
  • 1篇杨海燕
  • 1篇童彩玲
  • 1篇林楚华
  • 1篇罗佳丽
  • 1篇苏小康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大众医学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第九届全国中...
  • 1篇第九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健脾化瘀中药对肝癌转移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中药对肝癌转移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作裸鼠人肝癌MHCC97裸鼠模型,观察健脾化瘀中药对高、低转移中药组,高、低转移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转移灶的形成、瘤重、瘤体大小、肝内外转移、细胞凋亡峰百分率之间影响的差异。结果所有高、低转移组均全部能够成瘤,健脾化瘀中药抑制肝癌的肝内转移不明显,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肝癌的肝外转移,尤其对高转移细胞株的肝外转移抑制更明显,所有的组别都未见肝癌肺内转移,但肠道、脾脏明显发生转移,高转移中药组与高转移对照组之间、低转移中药组与低转移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转移对照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为(9.62±2.44)%,明显高于高转移中药组的(4.20±1.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低转移对照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为(16.52±3.11)%,高于低转移中药组的(11.72±2.4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中药诱导人肝癌MHCC97高、低转移细胞株凋亡,对高转移细胞株作用尤为明显,抑制高、低转移细胞株的远处转移,但对肝脏成瘤影响不大。
苏小康林谋清赖振添吕波
关键词:肝肿瘤裸鼠健脾化瘀法
遭蛇咬伤之后
2000年
赖振添
关键词:蛇咬伤中毒急救结扎法烧灼法
中药为主治疗慢性非淋菌性前列腺炎88例总结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非淋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主要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愈率为 70 % ,总有效率为 90 %。结论 :以中药为主治疗 ,其创伤小 ,并发症少 。
龚奉璋张其鹏李迎舒何清源张宇罗佳丽林楚华赖振添何瑞
关键词:慢性非淋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前列腺液血液流动性中西医结合
胆道排石合剂对急性胆道感染脓毒症患者IL-2的影响
目的:观察胆道排石合剂对急性胆道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清IL-2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IL-2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IL-2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和P<0...
赵先明赖振添谢晓华
文献传递
肝癌转移复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综述针灸、单味中药、复方制剂抗肝癌复发转移的可能机制,以及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进展。
林谋清苏小康赖振添
关键词:肝癌转移复发
胆道排石合剂对急性胆道感染脓毒症患者IL-2的影响
目的:观察胆道排石合剂对急性胆道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清IL-2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IL-2变化.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IL-2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
赵先明赖振添谢晓华
关键词:急性胆道感染脓毒症血清IL-2免疫调理
文献传递
中药联合三苯氧胺周期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三苯氧胺(TAM)周期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5组,经雌二醇及孕酮刺激建立乳腺增生模型。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强度。结果 中药联合TAM周期治疗大鼠乳腺增生,可使乳腺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腺泡腔缩小及腺导管扩张程度减轻,ER、PR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抑制,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TAM组(P<0.05)。结论 中药联合TAM周期治疗可降低实验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含量,使其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下降,对大鼠乳腺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童彩玲杨海燕赖振添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