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鸣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剂量IL-2对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对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持续应用100万单位白介素(IL)-2,每天1次,皮下注射,联合抗感染、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患者在持续应用小剂量IL-2治疗后,高热等异常临床表现逐渐消失,4周后血象及各项免疫相关检查基本恢复正常,病情一度稳定,但停药后又出现反复,进行性加重,6个月后死于"恶性组织细胞病"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利用IL-2特有的双向免疫调节活性,可能为治疗HPS,尤其是感染相关的获得性HPS提供一个新的方式。
- 张家奎熊术道王会平张翠李迎伟沈元元赵一鸣于倩倩翟志敏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白介素-2免疫调节
- 老年贫血患者病因和临床特点102例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估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接近2亿,据调查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大约50%-70%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史,因此老年性疾病也日趋成为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贫血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据国内文献报道贫血患病率在老年男性约为28%,在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估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接近2亿,
- 赵一鸣王会平沈元元陶盛能于倩倩翟志敏
- 关键词:贫血
- 老年叶酸和维生素B_(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被引量:8
- 2011年
- 巨幼细胞贫血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骨髓造血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复制速度缓慢导致的一类大细胞性贫血,其中最常见原因为叶酸和维生素B12(VB12)水平缺乏。国外有资料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叶酸和VB12缺乏发生率均不低于5%,由此导致的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发病率也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从而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
- 赵一鸣翟志敏
- 关键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
- 流式细胞仪检测CD64平均荧光强度指数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明确CD64平均荧光强度指数(CD64指数)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发热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5例,测定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CD64指数并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胸片等检查综合判断,将患者分为感染性疾病组(感染组)91例和发热待查组14例,再根据白细胞分类、病原学及血清学等检查将感染性疾病分为细菌性(75例)、病毒性(8例)和真菌性感染组(8例)。计算25例正常对照组CD64指数、CRP值和CD64指数95%可信区间,与以上各组比较;另将血培养阳性、确诊为败血症的患者(18例)和局部细菌感染患者(57例)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之间CD64指数的差异;根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得出CD64指数及CRP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截断值确定阳性阈值,从而重新对病例进行归类分析得出最终阳性意义结论。并对14例细菌性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CD64指数也进行了比较;同时对CRP、血培养及CD64指数几个指标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进行横向比较。结果细菌性感染组外周血CD64指数(10.49±6.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87±0.73)(P<0.05);败血症患者CD64指数(14.08±6.78)最高,且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患者(9.75±6.34)(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2.96±0.78),真菌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3.66±0.92)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提示临床患者感染时CD64指数能起到鉴别作用;根据绘制ROC曲线确定了CD64指数和CRP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及95%可信区间确定了CD64指数的阳性阈值,取CD64指数>4.0为弱阳性,CD64指数>9.0为强阳性,重新分组分析后验证了CD64指数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14例细菌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CD64指数(13.83±5.50
- 于倩倩王会平翟志敏赵一鸣
- 关键词:CD64流式细胞术
-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 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初发组(A组)、缓解3年内组(B组)、缓解3年以上组(C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 CD^+25 CDlow127 T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A组和B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高于C组(P<0.05);A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C两组(P<0.05)。结论 CD^+4 CD^+25 Treg细胞与AML发生有关,尤其与3年内容易复发密切相关。
- 陶盛能王会平沈元元卢娟赵一鸣翟志敏
- 关键词:白血病CD^+4调节性T细胞CD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