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连旭

作品数:37 被引量:187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干细胞
  • 8篇蛋白
  • 8篇细胞
  • 8篇基因
  • 7篇心肌
  • 6篇抑郁
  • 6篇卒中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多态
  • 5篇卒中后
  • 4篇多巴
  • 4篇多巴胺
  • 4篇多态性
  • 4篇心肌缺血
  • 4篇神经细胞
  • 4篇缺血
  • 4篇免疫

机构

  • 1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军事医学科学...
  • 9篇汕头大学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37篇赵连旭
  • 10篇裴雪涛
  • 9篇刘振华
  • 8篇陈爱敏
  • 7篇祝家镇
  • 7篇徐小虎
  • 6篇李艳华
  • 6篇岳文
  • 5篇陈建国
  • 4篇曹丰
  • 4篇孟玲
  • 4篇郑敏
  • 3篇白慈贤
  • 3篇牛丽丽
  • 3篇郭阳
  • 3篇李小敏
  • 3篇王韫芳
  • 2篇罗斌
  • 2篇曹琳
  • 2篇唐劭年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法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第九届全国实...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及热休克因子Ⅰ基因转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为了解脑损伤后应激基因转录的状况。方法 采用RT PCR对伤后脑组织HSP70 、HSF1mRNA的数量进行测定。结果 在脑损伤 15min后脑干HSP70 、HSF1mRNA水平显著升高 ,在损伤后迅速死亡的致死损伤组的鼠脑中HSP70 、HSF1mRNA水平亦显著升高。结论 应激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脑损伤后明显提高 ,脑应激蛋白合成增强 ,参与损伤与修复过程。同时由于HSP70 、HSF1mRNA对脑损伤的迅速反应能力 。
赵连旭徐小虎潘速跃张成
关键词:脑损伤热休克蛋白70信使核糖核酸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靶向性脂质体P-MMA-DOSPER脑内特异转导pEGFP-C2
目的:探讨将脂质体构建成更理想的脑内特定细胞的转基因载体的方法。方法:将衍生化的单克隆抗体(P- MMA)偶合阳离子脂质体DOSPER形成靶向性脂质体P-MMA-DOSPER,分别使用P-MMA-DOSPER与DOSPE...
赵连旭唐劭年刘振华
关键词:侧脑室绿色荧光蛋白
文献传递
热休克蛋白70对大鼠脑干损伤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5
1998年
为了解脑干在受到创伤后作为降解异常蛋白的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s)之一的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法对Wistar大鼠脑干针刺损伤模型的HSP70在损伤前及损伤后1、3、6、12、24小时的中枢神经各区的表达数量、分布变化进行检测。在针刺后1小时脑组织HE染色尚无明显特异性改变的情况下,大脑及小脑内HSP7免疫活性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显著增加,在损伤灶局部周围出现HSP7I免疫活性阳性神经元细胞增多,伤后3小时该处HSP7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伤前及同一时间点的其它处脑组织,伤后24小时HSP7阳性细胞依然广泛存在。脑干的外伤性损伤可导致脑组织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脑干局部HSP70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可作为脑干损伤定位诊断的依据。
赵连旭徐小虎祝家镇陈建国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脑干损伤免疫组化学
男性肝豆状核变性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研究被引量:17
1998年
目的了解男性肝豆状核变性(WD)病人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激素分泌功能。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病人血清垂体、性激素水平。结果孕酮(P)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生长激素(G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亦显著降低(P<0.0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20例患者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试验,发现腺垂体对外源性GnRH的刺激反应迟钝。结论WD垂体、性腺细胞中部分酶的活性降低,使二者激素分泌功能降低;同时肝的铜沉积扰乱了蛋白代谢,使SHBG升高。
赵连旭杨任民林莲初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下丘脑-垂体轴性激素类
全文增补中
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Fos蛋白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内Fos蛋白表达的变化,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致死死后诊断提供新方法。方法:在32只SD大鼠建立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另外40只大鼠分为正常与缺血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ABC法结合图象分析研究心肌细胞核Fos蛋白的累积情况。结果: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后,再灌注区有部分心肌细胞核呈弱阳性着色,以后随缺血时间延长核阳性增强。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后核棕褐色染色最强,180min后又开始减弱。正常和单纯缺血组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HE染色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Fos蛋白表达高峰在缺血90~180min之间,FosSABC染色法可诊断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或更长时间的损伤。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核Fos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死后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手段。
马孟云徐小虎陈玉川罗斌陈建国赵连旭祝家镇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FOS蛋白
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45例患者均采用穴位按摩法治疗。穴位取安眠、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及太阳穴为主穴,根据中医辩证施治原则,再选择其他辅助穴位按摩。每个穴位按压2~5分钟,按摩天数20~30天(平均24±5天)。治疗前、后使用多道睡眠描记监测分析系统检测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结果治疗前,45例患者的睡眠结构均不完整,部分患者S3或S4缺失。治疗30天后,所有患者的睡眠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和改善;睡眠监测分析显示,患者的睡眠潜伏期缩短,慢波睡眠时间(S+S4)增加,REMS的释放延长,浅睡眠时间(S1+S2期)缩短,NREMS和REMS相对延长(P〈0.05)。结论穴位按摩疗法能够修复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重构睡眠的连续性,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李小敏陈慧赵连旭周月玲
关键词:慢性失眠穴位按摩睡眠结构
侧脑室注射免疫脂质体介导GFP基因脑内表达时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索以免疫脂质体携带基因侧脑室注射,透过脑室管膜屏障脑内寻靶。方法以衍生化的抗 Lex/SSEA—1单克隆抗体(P—MMA)偶联阳离子脂质体DOSPER构建免疫脂质体P-MMA-DOSPER。P-MMA- DOSPER包封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2)。注入SD大鼠侧脑室,于术后1、3、7、14、21d取脑,冷冻切片nestin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注射脂质体质粒复合物一侧侧脑室周围均有大量GFP表达,并可见于对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周围,术后1d、21d GFP表达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7d、14d GFP+/nestin+细胞在nestin+细胞中比例均高于1d、21d,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脂质体P- MMA-DOSPER能够透过脑室管膜屏障高效安全的向脑内原位神经干细胞转移基因。
唐劭年刘振华赵连旭邹志浩杜谋选
关键词:侧脑室免疫脂质体
体外化学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被引量:14
2004年
为了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及化学诱导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及条件,我们用1.073g/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传代培养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在完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3、5、10μmol/L的5氮胞苷(每组n=5)进行化学诱导分化,阴性对照组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诱导后21天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法鉴定,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人MSCs为形态均一的梭形细胞,生长旺盛时呈旋涡样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44阳性,CD34、CD45阴性;5、10μmol/L的5氮胞苷进行化学诱导后细胞形态变长,诱导后14天时20%-30%细胞融合形成多核肌管样结构,3μmol/L组MSCs未出现肌管结构,诱导后21天5、10μmol/L组MSCs中desmin、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心肌特异性cTnI及闰盘蛋白connexin43的表达阳性,10μmol/L组cTnI阳性染色细胞数目(65.3±4.7%)高于5μmol/L诱导组(48.2±5.4%)(p<0.05);3μmol/L组及阴性对照组无心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细胞诱导后28天透射电镜下可见肌丝形成。本实验说明,人MSCs在体外经化学诱导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而且5-氮胞苷对于心肌相关蛋白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正相关。
曹丰牛丽丽孟玲赵连旭郑敏白慈贤岳文贾国良裴雪涛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分化化学诱导心肌梗塞
来穗“5.12”大地震伤员心理应激状况初步调查
目的了解大地震对四川汶川等地来广州伤员心理的影响,特别是地震造成的躯体创伤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医治伤员身体的损伤及心理创伤,使之能尽早回归社会。方法汶川等地来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
赵连旭陈爱敏林浩春郭阳
文献传递
脑栓塞患者的视空间能力测评和体外反搏治疗
2011年
目的观察视空间能力障碍测评和增强型体外反搏等综合康复方法对评价和治疗脑栓塞患者的效果。方法脑栓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除此之外,还使用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气囊压力0.35~0.40 mPa.cm2)进行治疗,1次/d,每次1 h,14次为1个疗程,规律治疗4个疗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量化表和临床症状综合计分法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综合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1);B组的改良BI指数较A组显著提高(P〈0.01);而且,B组的生存质量评定总分、精力、家庭角色、活动、情绪、自理能力、社会角色和上肢功能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采用视空间能力障碍测评等方法能准确评价脑栓塞的疗效;综合康复方法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显著改善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
李小敏骆荣江赵连旭马翠萍刘韶瑞谢强
关键词:脑栓塞体外反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