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龙

作品数:93 被引量:279H指数:8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出血
  • 23篇手术
  • 21篇动脉瘤
  • 21篇高压氧
  • 20篇膜下
  • 17篇蛛网膜
  • 17篇蛛网膜下
  • 17篇蛛网膜下腔
  • 17篇蛛网膜下腔出...
  • 17篇网膜
  • 17篇下腔出血
  • 17篇颅内
  • 13篇动脉
  • 13篇脑损伤
  • 12篇颅内动脉
  • 12篇颅内动脉瘤
  • 11篇颅脑
  • 11篇胶质
  • 10篇细胞
  • 10篇显微手术

机构

  • 84篇川北医学院附...
  • 12篇川北医学院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达州市中心医...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元市中心医...

作者

  • 91篇赵龙
  • 75篇唐晓平
  • 51篇张涛
  • 50篇彭华
  • 28篇段军伟
  • 26篇杨彬彬
  • 17篇李舜
  • 16篇李峥
  • 13篇王远传
  • 13篇唐文国
  • 12篇冯凌
  • 12篇罗仁国
  • 10篇漆建
  • 9篇印晓鸿
  • 9篇段劼
  • 7篇朱茜
  • 7篇苟章洋
  • 6篇李宗喜
  • 6篇旷仁钊
  • 5篇马文超

传媒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中国临床神经...
  • 5篇川北医学院学...
  • 4篇中华航海医学...
  • 4篇四川医学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亚太潜水与高...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14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幼儿椎管内尤文肉瘤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2岁1个月。因“双下肢无力24d,大小便功能障碍15d”入院。查体: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双下肢轻度非凹陷性水肿,双下肢及鞍区感觉减退,余无阳性发现。
杨彬彬唐晓平彭华张涛赵龙李宗喜周东旷仁钊
关键词:尤文肉瘤椎管内幼儿小便功能障碍肌张力低凹陷性水肿
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皮质中神经丝的改变Calpain活性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皮质中神经丝的改变,同时检测Calpain活性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治疗颅脑损伤的意义。方法 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颅脑损伤组(颅脑损伤后6h、12h、24h、72h)共5组,每组5只。采用Myneurolab脑立体定向仪和Benchmark颅脑损伤撞击器制作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时间点损伤灶周围皮层中神经丝的形态改变,检测Calpain活性的变化。结果颅脑损伤后,神经丝的结构紊乱,降解逐渐增多,伤后24h时降解达到最高点,随后降解的神经丝逐渐减少。颅脑损伤后Calipain活性随时间逐渐升高,伤后24h时活性达到最高点,随后逐渐降低。结论颅脑损伤后神经丝降解的机制可能与Calipain活性的变化有关。
王远传张涛印晓鸿赵龙段军伟李舜杨彬彬旷仁钊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丝CALPAIN活性改变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白细胞(WBC)及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和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将伤后24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根据基本情况平衡的原则,分为HBO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分别于伤后1d、7d、14d、21d测定外周血WBC和PMN;并复查头颅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同时进行GC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例数;伤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预后评分。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WBC参数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伤后1d,两组患者WBC和PMN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d、14d,HBO治疗组WBC和PMN较对照组低(P<0.05或0.01);HBO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4d、21d时WBC和PMN恢复正常;(2)伤后7d、14d和21dHBO治疗组的脑出血量和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3)伤后7d、14d和21dHBO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HBO治疗组出现外伤性脑梗死的例数较对照组少(P<0.05);伤后6个月,HBO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O治疗能够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害和改善患者预后,它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HBO能尽快、较好地恢复外周血WBC和PMN的变化。
唐晓平张涛彭华漆建唐文国段军伟赵龙王远传冯凌罗仁国李舜苟章洋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压氧白细胞中性白细胞继发性脑损害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被引量:2
2013年
多年以来,脑血管痉挛一直被视为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有关,而调节一氧化氮合成可在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中起积极作用。
赵龙唐晓平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痉挛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压氧结合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危重动脉瘤性SAH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高压氧结合早期显微手术在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接受手术夹闭的Hunt-HessⅣ~Ⅴ级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
赵龙唐晓平彭华张涛杨彬彬旷仁昭
临床及影像表现不典型的颅内动脉瘤的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及影像表现不典型的颅内动脉瘤的特点,探讨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9年最后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资料,收集其中临床及影像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特点,并复习文献,总结诊治经验...
赵龙朱茜杨彬彬李舜王远传唐晓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影像误诊
文献传递
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蛛网膜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6只(正常对照组);B组18只(假手术组);C组18只(缺血预处理组);D组18只(SAH组);E组18只(脑缺血预处理3 d后SAH组)。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预处理模型,视交叉池注血法制备SAH模型。各实验组动物分别在l、3、7天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处死后取脑,行TUNEL染色,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状况。结果与A、B、C组相比较,D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最高,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现象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E组与D组各时间点比较,神经行为学改变评分有所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现象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大鼠SAH后的神经功能损害,其机制与避免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罗仁国段劼赵龙熊平段军伟
关键词:脑缺血预处理蛛网膜下腔出血凋亡
呼吸道护理在建立SAH大鼠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在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模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203例大鼠SAH模型的实验资料。结果:采用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前共造模87例,发生呼吸道并发症30例(34.48%),因呼吸道并发症造模失败10例(11.49%);采用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后共造模116只,发生呼吸道并发症19例(16.38%),因呼吸道并发症失败4例(3.45%)。采用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前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及造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呼吸道护理有助于减少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提高建模成功率和模型质量。
朱茜张艳王慧君张静毛丽芳黄欣赵龙唐晓平
关键词:呼吸道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底软骨瘤一例
2013年
患者女,60岁。头晕、头痛8年,加重伴右侧脚趾麻木、左侧面部麻木3个月。头部MRI表示左侧中颅窝海绵窦旁肿瘤(图1a-c).DSA示左侧大脑后动脉发出一粗大变异血管包绕肿瘤组织,
李宗喜唐晓平张涛彭华杨彬彬赵龙
关键词:大脑后动脉头部MRI肿瘤组织中颅窝
上调microRNA-34a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micro RNA-34a(mi R-34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胶质瘤组织标本30例和重症脑外伤需行手术者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 R-34a在胶质瘤组织表达情况。体外实验,将人工合成的mi R-34a模拟物mi R-34a mimic转染至U251细胞系,采用荧光定量PCR、MMT、Transwell法检测mi R-34a在U251细胞系中表达以及对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依据细胞转染情况,分为Control组(不转染任何基因)、Mock组(转染mi RNA-neg序列)和mi RNA-34a mimic组(转染mi RNA-34a mimic序列)。结果 mi RNA-34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0.35±0.07),低于正常人脑组织的(1.0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ontrol组、Mock组、mi RNA-34a mimic组mi RNA-34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0.98±0.11)和(6.19±0.34),mi RNA-34a mimic组与Control、Mo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T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mi RNA-34a mimic组U251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Control组、Moc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Control组、Mock组、mi RNA-34a mimic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90.53±5.84)个、(88.21±5.04)个和(27.46±2.76)个,mi RNA-34a mimic组与Control、Mo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 R-34a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下调,上调mi R-34a表达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段军伟唐晓平张涛赵龙彭华段劼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增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