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焱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自体
  • 1篇定制
  • 1篇韧带
  • 1篇生物活性
  • 1篇前交叉韧带
  • 1篇鞘内
  • 1篇人工肱骨头
  • 1篇肿瘤
  • 1篇重建前交叉韧...
  • 1篇肱骨
  • 1篇肱骨近端
  • 1篇肱骨头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 1篇近端
  • 1篇活性
  • 1篇肌腱
  • 1篇假体
  • 1篇交叉韧带
  • 1篇骨头

机构

  • 3篇南华大学

作者

  • 3篇邓焱
  • 2篇陈志伟
  • 2篇侯子鑫
  • 1篇范伟杰
  • 1篇廖瑛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残端鞘内重建前交叉韧带与不保留残端重建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与不保留残端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连续的68例选用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的ACL断裂患者,其中31例保留ACL残端行鞘内重建,37例未保留ACL残端(对照组)。术前体查前抽屉试验、Lachman实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阳性。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及末次随访通过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及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用的Marshall评分比较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KT-2000关节测量仪评价关节松弛度。[结果]保留残端鞘内重建组30例、对照组35例获1年以上完整随访。患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鞘内重建组轴移试验、Lachman实验均为阴性,对照组Lachman实验均为阴性,轴移试验阳性一例。测量患侧及健侧KT-2000,侧-侧差值<3 mm,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侧-侧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Lysholm评分及IKDC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用的Marshal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解剖鞘内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建立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膝关节,有助于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重建,并能早期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陈志伟邓焱侯子鑫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定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定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0月,对16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及定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男10例,女6例;年龄14~68岁,平均25.5岁。皮质旁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转移性平滑肌肉瘤1例,尤文肉瘤2例;根据Enneking分期:Ⅰb期4例,Ⅱb期3例。侵袭性和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各3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根据Campanicci分级:Ⅲ级7例,Ⅰ~Ⅱ级2例。病程2~28个月,平均11.6个月。除骨巨细胞瘤患者外均辅助给予术前1~2个疗程、术后2~3个疗程正规化疗。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81个月,平均38.6个月。X线片检查示,随访期间无假体感染、松动、断裂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标准为16~29分,平均24.1分;获优11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达87.5%。1例尤文肉瘤患者于术后22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2年复发;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应用定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且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陈志伟邓焱侯子鑫廖瑛范伟杰
关键词:关节置换
自体半月板碎块法移植修复兔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体内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模型,观察体内自体半月板碎块法移植修复成年兔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疗效。  方法:选取6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平均体重3.0Kg(2.6Kg~3.5Kg)雌雄不限,64...
邓焱
关键词:临床疗效生物活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