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锐
-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病因不明性发热的临床现状被引量:1
- 2005年
- 邓锐高占成
- 关键词:发热FUO病因不明病变
- 类支气管哮喘样弥漫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 哮喘样症状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症状,可以表现为发作性喘息、咳嗽等。除支气管哮喘外,一些弥漫性肺疾病亦可表现为哮喘样症状。现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近年来收治的部分临床表现为哮喘样症状而最终确定诊断为弥漫性肺疾病的病例报告如...
- 邓锐高占成何权瀛沈丹华
- 文献传递
- 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分析
- 熊祎虹魏立平钟小宁田桂珍穆兰万欢英余勤贺蓓马建军高占成邓锐付荣荣李德志陈捷陈愉生胡成平李家树王瑞琴
- 非典型病原菌致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研究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在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来自国内多中心的153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和急性期痰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IgG抗体及嗜肺军团菌IgG、IgA及IgM混合抗体滴度,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G、IgA及IgM混合抗体滴度,同时对153份急性期痰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了解非典型病原菌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中的地位。结果153例血清学检测结果中符合非典型病原菌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的52例(34.0%),其中47例为单一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其中肺炎衣原体38例,肺炎支原体4例,嗜肺军团菌5例;5例为2种非典型病原菌混合感染,其中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2例,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3例;52例中合并细菌感染者11例。结论非典型病原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及嗜肺军团菌)为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以肺炎衣原体为主,同时不能忽视合并细菌感染情况的存在。
- 熊祎虹邓锐付荣荣李德志陈捷陈愉生胡成平李家树王瑞琴魏立平钟小宁田桂珍穆兰万欢英余勤贺蓓马建军高占成
- 关键词:抗体社区获得性肺炎
- 12株产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研究革兰阴性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2株革兰阴性杆菌,用VITEK-2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对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与pGEM-3zf载体连接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筛选、鉴定阳性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2株菌检测出CTX-M型、TEM型、SHV型、OXA型、PER型和IMP型耐药基因,其中1株鲍曼不动杆菌同时携带OXA型和PER型耐药基因。2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分别在CTX-M-14的基础上发生了1个位点的突变。结论细菌携带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导致多重耐药,基因突变可导致新的基因型产生。鲍曼不动杆菌产金属碳青霉烯酶或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对亚胺培南耐药。
- 陈济超李璐邓锐戴宁高占成
- 关键词: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基因
- 3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比较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比较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治疗并诊断为NSIP,COP,DIP 8例患者的临床、高分辨CT(HRCT)及病理资料。结果8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4.5岁,女性较为多见(5例);最常见的症状为咳痰(8例),咳嗽(7例)及气短(7例),velcro啰音在NSIP患者最为多见;NSIP患者主要的HRCT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磨玻璃样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COP患者则以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实变为主,可伴有磨玻璃样变;DIP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样变。结论NSIP、COP、DIP组患者症状及阳性体征无明显差异,但HRCT的特征性改变可间接反映其病理学特征。
- 马艳良何权瀛汪湛邓锐
- 关键词:肺炎间质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类哮喘样弥漫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 为探讨类哮喘样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提高哮喘样症状的正确诊治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2001年7月至2005年12月期间住院的类哮喘样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 邓锐高占成何权瀛沈丹华
- 文献传递
- 降钙素原在成人可疑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 邓锐尚颖叶阮健张荣葆高占成
- 临床病例(理)讨论:第105例——咯血四天
- 2008年
- 本病例为一大咯血患者,根据诊治过程,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肺泡出血——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不能除外。但手术切除肺标本病理所见认为系肺血管畸形。尽管临床诊断与病理所见不一致,但此病例诊治过程及临床病理讨论发言对临床医师有参考价值,故刊出。
- 邓锐高占成
- 关键词:大咯血患者临床病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弥漫性肺泡出血诊治过程肺血管畸形
- 降钙素原对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7-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疑似下呼吸道感染的成人患者97例,分为下呼吸道感染合并脓毒症组、医院获得性肺炎组、社区获得性肺炎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组、其他下呼吸道感染组以及非感染性疾病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外周血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痰细菌培养、血培养等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的检测采用荧光免疫夹心法.结果 下呼吸道感染合并脓毒症组、医院获得性肺炎组、社区获得性肺炎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组、其他下呼吸道感染组、非感染性疾病组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10.1(0.7 ~37.0)、0.3(0.1 ~0.8)、0.2(0.1 ~0.9)、0.2(0.1~0.4)、0.3(0.1 ~0.5)、0.1(0.1 ~0.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898,P<0.01);两两比较显示,下呼吸道感染合并脓毒症组、医院获得性肺炎组、社区获得性肺炎组、其他下呼吸道感染组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U值分别为0、18.000、81.000、20.000,P值均<0.01);且下呼吸道感染合并脓毒症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其余感染组(U值分别为11.000、45.000、3.000、4.500,P均<0.01).对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降钙素原和APACHEⅡ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r为0.499.取0.5 mg/L为临界值,降钙素原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为32.6%,特异度为100%;而临界值为0.235 mg/L时,敏感度为53.9%,特异度为100%,诊断正确率为53.9%.结论 降钙素原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合并脓毒症时.适当下调降钙素原临界值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敏感度.
- 邓锐尚颖叶阮健张荣葆高占成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降钙素蛋白质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