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陈茂
- 作品数:108 被引量:31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南珠产业运行特点及健康发展模式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产业健康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分析了南珠产业发展现状,对产业的生命和阶段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从产品质量与市场需求、产业运行的资源供给和产业生产技术等主要方面分析了南珠产业运行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产业运行模式和健康成长的道路与途径。
- 陈本良邓陈茂
- 关键词:南珠产业行业协会
- 企鹅珍珠贝的柱形笼养成试验被引量:8
- 2001年
- 本试验分别采用柱形笼和锥形笼同时进行企鹅珍珠贝2cm左右幼苗养成到8cm左右中贝,经过10个月的养殖,柱形笼比锥形笼幼苗的生长速度(以个体平均壳高增长值为主)提高37.1-38.7%,成活率提高53.6-69.7%,且柱形笼养成的企鹅珍珠贝幼贝生长旺盛,个体强壮。
- 符韶邓陈茂谢仁政
- 关键词:企鹅珍珠贝成活率
- 珠母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 2003年
- 2002年3月1日于海南陵水县黎安港湛江海洋大学珍珠试验站 ,在珠母贝年龄偏小、性腺发育尚未十分饱满的情况下 ,选取雄性2只、雌性10只 ,通过人工催产的方法 ,促使2雄8雌排放精卵 ,受精率为86.36 % ,受精后20h胚胎发育为直线绞合幼虫。在水温23.5~29.7℃ ,盐度30.6,pH8.1的条件下 ,幼虫经66d的培育 ,共出池3mm±0.3mm的珠母贝苗126.8万只 ,初步取得了珠母贝人工育苗试验的成功。
- 符韶梁盛邓陈茂劳赞
- 关键词:珠母贝人工育苗技术催产幼虫培育
- 几种微藻对珠母贝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Hu&Liu)、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Hazen]、小球藻(Chlorellasp.)以及这3种微藻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简称混合藻)对珠母贝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对3种微藻都能摄食,但4种饵料相比,以湛江等鞭金藻和混合藻的饵料效果为好,亚心形扁藻在面盘幼虫发育到93μm时可以投喂,小球藻饵料效果较差,不宜单独作为面盘幼虫的饵料;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和混合藻的浓度对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都有显著影响,小球藻对其没有显著的影响.湛江等鞭金藻和混合藻适宜的投喂浓度分别为1 000-1 500个/?3和1 500-2 000个/?3,在适宜浓度下,湛江等鞭金藻组面盘幼虫最大生长速度、存活率和壳初率以及幼虫进入壳初的时间分别为5.663μm/d、69.34%、63.68%、6d,混合藻组为6.28μm/d、69.46%、54.49%、5-6 d.
- 周银环黄海立邓陈茂符韶
- 关键词:水产养殖微藻珠母贝面盘幼虫存活
- 大珠母贝印尼群体繁育、养成及育珠技术研究与应用
- 谢绍河梁飞龙符韶邓岳文杜晓东邓陈茂林展新谢文辉林伟财王钦贵邱壮炮林少雄方昂松谭楚勤
- 采用“活流水”培育幼苗、幼贝,采用“麻醉剂+淡水浸泡幼贝”的方法促使幼贝顺利渡过生长“敏感期”。科学管养,突破了大珠母贝印尼群体养成的技术瓶颈。大珠母贝印尼群体繁育与养成技术属“国内首创”,贝苗海区养成成活率达24.15...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珠母贝育珠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湛江珍珠养殖业持续发展
- 2010年
- 为促进湛江珍珠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海域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海域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海域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珍珠养殖者要创新养殖方式,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尊重自然规律,自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解决湛江珍珠养殖业存在的养殖海域无证使用、无度开发、生态功能丧失等问题。
- 梁飞龙邓陈茂符韶
- 关键词:珍珠养殖业环境保护
- 珠母贝(黑蝶贝)术前处理的研究
- 选择壳高10~13cm 的人工养殖珠母贝作为插核手术贝,分别采用预前处理、促性腺发育、刺激诱导排放、水层调整、休养方法进行术前处理后植核、休养、育珠,观测各组珠母贝术前生理状态、核位大小,比较术后休养期、育珠期存活率、留...
- 邓陈茂黄海立梁盛符韶劳赞
- 关键词:珠母贝术前处理存活率
- 文献传递
- 珠母贝人工苗养殖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在不同海区、不同水层养殖珠母贝人工苗,及用不同方法进行养殖小贝。结果表明:在开放性、半开放性、内湾性海区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51.4、69.8 mm,成活率分别为6.4%、0.8%、0.5%,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海区中3m、6m、9m、12m、15m水层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67.4、62.8、56.9、51.9mm,成活率分别为6.4%、6.8%、8.1%、11.7%、13.9%,随着水层的加深,珠母贝的生长变慢,成活率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6个月龄小贝用穿耳法、片笼法、锥型笼法养殖5个月后,壳高分别长成56.1、55.7、51.7mm,成活率分别为72.6%、59.9%、51.7%,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
- 邓陈茂黄海立符韶劳赞梁盛冯永勤谢仁政
- 关键词:珠母贝人工苗养殖壳高成活率
- 珍珠高值化加工技术与产业化
- 杜晓东童银洪蔡文江张士忠邓陈茂王庆恒黄海立符韶蔡武志卢传亮李弦弦黄荣莲宋文东黄甫张艳苹
- ①运用现代测试仪器系统地研究了珍珠的成分、结构和性质,揭示了珍珠的加工原理,优化珍珠加工前处理、珍珠漂白及抛光工艺;②开发海水珍珠漂白液(复配表面活性剂)、染色剂(活性红、活性黄和活性黑)和抛光材料(橄榄壳与玉米芯为载体...
- 关键词:
- 关键词:抛光工艺染色剂
- 广东鉴江尖紫蛤的生态调查被引量:15
- 1992年
- 尖紫蛤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在广东鉴江它的栖息密度为3.5~7.0个/m^2。生活在比重1.0006~1.0007,水温19.2~30.8℃,pH 值6.9~7.2.流速0.243~0.704m/s,透明度为0.38~0.60m 的咸淡水交汇处,从低潮区至水深3m 的沙滩均有分布,栖息深度一般为0.30~0.50m,最深可达0.70m。食料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雌雄异体,繁殖期在9~10月,一周龄个体平均大小为37.5mm×16.5mm×8.2mm。在鉴江尖紫蛤的年产量约5万kg。
- 蔡英亚邓陈茂刘志刚
- 关键词: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