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朝对

作品数:23 被引量:921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价值链
  • 7篇全球价值链
  • 5篇国内价值链
  • 4篇再配置
  • 3篇企业污染
  • 3篇资源再配置
  • 3篇污染
  • 3篇经济增长
  • 3篇国贸
  • 3篇服务业
  • 3篇服务业开放
  • 3篇产业集聚
  • 2篇油价
  • 2篇制造业
  • 2篇生产率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土地财政
  • 2篇贸易条件
  • 2篇环境绩效

机构

  • 22篇南开大学
  • 3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

  • 23篇邵朝对
  • 17篇苏丹妮
  • 3篇盛斌
  • 2篇李坤望
  • 2篇陈宇峰
  • 1篇邓宏图

传媒

  • 5篇世界经济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财贸经济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经济学(季刊...
  • 1篇经济研究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南方经济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新产经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服务业开放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理论和中国证据被引量:37
2020年
本文将服务业开放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构筑服务业开放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模型,并使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匹配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外资参股开放政策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会强化这一作用。机制检验证实,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下降和企业成本加成率上升是服务业开放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重要渠道。此外,从贸易方式变动视角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通过企业在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加工贸易和高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一般贸易间转换带动了行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长。
邵朝对邵朝对李坤望
关键词:服务业开放制度环境贸易方式
国内价值链、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被引量:39
2019年
本文利用2002、2007和 2010年中国 30个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探讨了包含地区-产业双重维度国内价值链(NVC)分工网络下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基于“微笑曲线”理论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将这一溢出效应解构为静态制造前、后向溢出效应及动态制造前后追赶-竞争效应三种溢出机制,拓展分析了市场化程度对 NVC溢出效应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通过NVC联结的分工网络产生了显著溢出效应,且以后向溢出效应为主,伴随先产品市场后要素市场渐进性改革而出现的 NVC“上游环节垄断分割、下游环节竞争开放”的非对称结构是其主要原因。市场化程度高能够增强 NVC三种溢出机制的有效发挥,从而放大经济增长通过 NVC分工网络产生的溢出效应。
苏丹妮盛斌邵朝对
关键词:国内价值链经济增长
中国价值链分工的福利效应与空间解构:双循环视角被引量:5
2023年
本文构建了包含多阶段生产和内生移民决策的价值链空间均衡模型,对中国价值链分工进行福利评估和空间解构。反事实显示:2002-2012年中国贸易成本的变动在多阶段生产呈放大福利变动区间的趋势特征和链条延伸偏向中西部的区域特征,使中国整体福利提升2.71%,且这主要是由境内贸易成本变动引起。解构空间路径表明,国内价值链在价值链双循环中起主导作用,东部在联结国内价值链循环中扮演关键角色;当分别关闭国内和全球价值链循环时,省区整体上未出现自我封闭的本地化趋势。此外,国内价值链在很大程度上抵御了外部冲击对国内福利造成的不利影响,未来仍可通过内部改革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和效益。由于多阶段生产能更充分地利用地区比较优势,因贸易成本变动引致的移民互动机制在多阶段生产的影响小于迂回生产。
邵朝对邵朝对
关键词:国内价值链移民贸易福利
全球价值链参与、区域经济增长与空间溢出效应被引量:20
2017年
本文首次从空间维度解构全球价值链参与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微观数据以及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不仅产生地区内溢出,也产生空间溢出,表明某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间接带动了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全球价值链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金融危机前后时段特征和国家异质性特征;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全球价值链的不同嵌入方式后发现,虽然全球价值链功能嵌入相比产品嵌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地区内溢出效应更强,但在空间溢出上,功能嵌入由于服务链条的相对封闭性、知识构成的复杂性和专用性,空间溢出并不明显,产品嵌入则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
苏丹妮邵朝对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区域经济增长
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与经济增长:替代还是互补被引量:96
2020年
本文首次利用2002、2007及2010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考察了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价值链(NVC)对中国地区-产业维度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GVC和NVC均能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且两者的促进作用存在互补关系。同时,参与GVC和NVC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异质性,参与GVC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明显减弱;参与GVC和NVC及两者的互动效应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大于内陆地区。此外,NVC的不同参与方式与GVC参与在促进经济增长上的互动关系呈非对称特征,NVC下游参与是衔接GVC与NVC有效互动的主要方式。
盛斌盛斌邵朝对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经济增长
进口竞争如何影响企业环境绩效——来自中国加入WTO的准自然实验被引量:26
2021年
本文以中国加入WTO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识别了产出关税下降引致的进口竞争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进口竞争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的逃离竞争机制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污染排放强度,而以缩减企业产出规模、降低企业减排支出和弱化政府环境规制效果为具体路径的低成本竞争机制并不存在。此外,低污染企业进入引发的广延边际变动是进口竞争促进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微观环境绩效的新角度,理解了中国主动扩大进口的必要性。
邵朝对
关键词:倍差法
土地财政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
2024年
文章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激励模式转变的视角,首次考察了充当辖区间竞争“新”工具的土地财政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通过引发地方政府的支出竞争、税收竞争和补贴竞争不仅提高了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还抑制了企业出口退出和延长了出口持续期。但由于存在与税收竞争、补贴竞争相关的企业寻租、“政治包袱”以及与支出竞争相关的公共品偏向性扭曲配置,土地财政也使出口企业长期被锁定于低质量、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复杂度的低端竞争方式。概括而言,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开展辖区间竞争的策略性行为在促成出口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丧失的代价,对中国“大而不强”出口模式产生了“土地财政诅咒”。
邵朝对苏丹妮
关键词:土地财政
全球价值链、本地化产业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效应被引量:116
2020年
本文将国际生产体系下的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生产体系下的本地化产业集群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并在全方位测度企业GVC指标包括分工地位、上游环节参与度、下游环节参与度的基础上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GVC分工地位越高的企业生产率亦越高,但通过阻滞资源互通与能力互仿“双壁垒”而实施的战略隔绝弱化了本地化聚集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正向溢出。从GVC不同嵌入方式来看,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的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空间关联度越弱,而GVC下游环节参与度越高的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空间关联度越强。深入分析集聚三种空间外溢渠道后发现,主要通过劳动力蓄水池和知识技术溢出,企业不同GVC嵌入方式与产业集聚呈现了异质性的生产率互动效应,形成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上游嵌入者-下游嵌入者”与国内生产体系互动的二元分割结构,而中间投入共享并未发挥作用。
苏丹妮苏丹妮邵朝对盛斌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
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和动态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在成本传递和"部门转移效应"基础上,本文构建并检验了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路径,同时利用VAR模型模拟了油价冲击的动态影响,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是否改变了油价对贸易条件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1)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基本一致,先恶化后改善,最终收敛于0,但不管恶化还是改善,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2)由于"部门转移"比较弱,非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改善,贸易福利虽有所提高,但仍会导致失业和资本闲置,从而扼杀社会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3)全球金融危机强化了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但削弱了国外的"部门转移效应"。
陈宇峰邵朝对
关键词:国际油价贸易条件
中国能耗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基于LMDI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运用与SDA法相结合的LMDI分解模型,根据能耗增长特点分四个阶段探讨了包含能源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变动的技术效应和包含消费、投资、出口变动的最终需求效应对中国能源消耗增长的时段驱动模式。结果表明:(1)1997-2010年间,各阶段"三驾马车"引领的最终需求效应不单是规模庞大,也应相对稳定,能耗增长的异常波动主要取决于技术效应;(2)能源强度效应一直起着节能降耗的积极作用,而中间投入结构自2002年后向高耗能依存特征转变,成为能耗增长的推动因素;(3)2006年开始实施的能源强度政策有效改变了能耗增长轨迹,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扭曲了政府政策执行的初衷、方式和效率。
邵朝对苏丹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