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助听器
  • 8篇人工耳
  • 8篇人工耳蜗
  • 8篇耳蜗
  • 7篇植入
  • 7篇儿童
  • 7篇测听
  • 4篇行为测听
  • 4篇听障
  • 4篇听障儿童
  • 4篇人工耳蜗植入
  • 4篇小儿
  • 4篇康复
  • 4篇耳蜗植入
  • 3篇多频稳态诱发...
  • 3篇诱发电位
  • 3篇听觉
  • 3篇助听效果
  • 3篇聋幼儿
  • 3篇耳聋

机构

  • 26篇广东省残疾人...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聋儿康复...
  • 2篇匹兹堡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瑞声达听力集...
  • 1篇生物芯片北京...

作者

  • 26篇邹建华
  • 15篇钟志茹
  • 15篇邱素梅
  • 5篇欧雪雁
  • 5篇林琳
  • 5篇陶征
  • 3篇李春玉
  • 3篇蓝小兵
  • 3篇郑亿庆
  • 2篇张敏
  • 2篇郑明辉
  • 1篇张志钢
  • 1篇叶洪武
  • 1篇李兴启
  • 1篇区永康
  • 1篇郭在祥
  • 1篇李光智
  • 1篇黄秋红
  • 1篇张峰
  • 1篇赖学华

传媒

  • 12篇中国听力语言...
  • 4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国残疾人康...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广东省康复医...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74例聋幼儿助听效果动态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为评价聋幼儿配戴助听器后语言分辨能力,使用全国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题库中听觉评估内容评估助听效果。经3个学期跟踪观察,声场下助听音频测试助听补偿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最大言语识别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聋幼儿配戴助听器后必须经过听觉言语训练,才能逐步建立起助听后阈上听觉功能。2)言语测听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提供最直接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邹建华
关键词:耳聋助听器配戴言语测听助听效果
不同策略的声电双模式助听对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单侧耳植入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hearingaid,HA)的双模式助听策略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52人,设实验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3组、听力正常对照组1组,每组13人,按实验设计步骤随机测试。按对侧耳配戴HA的不同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分为A(CI+模拟HA)、B(CI+数字HA,未优化)和C(CI+数字HA,优化)3组,评估实验对象术后左右耳的残余听力。分别设置和优化CI及HA的技术参数并在声场中评估其助听后的音频感知情况。测试并比较各组的P300潜伏期及振幅。结果3组患者术后双耳均有残余听力。助听后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P300潜伏期比较A组〉B组〉C组(P〈0.05),A、B两组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P300振幅A组和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意义(P〉0.05)。C组P300振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部分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耳仍有可利用的残余听力,可以联合配戴适合的全数字编程助听器,大脑听觉中枢可以整合声电双模式助听设备上传的听觉信息。
钟志茹郑亿庆段吉茸陶征张敏邹建华邱素梅
关键词:人工耳蜗助听器
儿童行为测听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被引量:3
2007年
近年来,随着诊断听力学的迅速发展.听力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先进的电生理检测设备能够快速、客观.准确地获得听觉反应值,在临床及康复听力学中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相比较而言,传统的行为测听技术显得费时费力、测试结果不稳定等。但是,行为测听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着电生理测听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项技术始终贯穿在临床听力学特别是聋儿康复过程中.不但用于小儿听力损失的诊断.在小儿助听听阈获得及人工耳蜗调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儿童行为测听技术应用的心得。
邹建华
关键词:行为测听儿童诊断听力学康复过程听力检测听觉反应
听障儿童电声双模式助听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调查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耳配戴助听器,这种电声双模式同时刺激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测试78名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在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Cl+HA)及单独使用人工耳蜗(C1)时听觉事件相关电位MMN和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比较同一患者在三种环境下(安静、S/N=0dB、S/N=15zdB)的听觉言语识别率,并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患者使用Cl+HA与CI的MMN引出率分别是80%和75%,P300引出率分别是93.1%和89%;CI+HA组与CI组MMN和P300潜伏期以及CI+HA组与正常组P300波幅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S/N=0dB时CI+HA组单音节、双音节和声调的识别率均高于CI组(尸〈0.05),而安静环境下和s/N--15dB时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26%的患者认为使用CI+HA模式能获得更多不同的听觉帮助,闭合式问卷结果显示使用CI+HA和单用CI的聆听效果有差别。结论本文大多数听障儿童使用电声同时刺激的助听模式,大脑中枢处理系统并不拮抗,能发挥协同作用,尤其在改善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和声调感知,以及声源定位和声信息的利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钟志茹郑亿庆邹建华张敏马燕欧雪雁邱素梅
关键词:人工耳蜗助听器
广东省1236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申请者术前筛查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术前筛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继续做好项目受助对象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省1236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申请对象的术前筛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6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申请对象中农村户籍占55.99%,城镇占44.01%t申报信息主要来源于基层残联机构转介(40.05%)、省中心门诊(31.31%)、网络媒体(20.79%)、电话或传真(7.85%)等4个渠道;家长或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占61.89%,高中或中专占25.08%,大专以上占13.03%,家庭经济来源为务工的占49.08%,务农的占43.51%,经商的占7.41%;术前筛查平均通过率为48.79%;单项不达标项目构成比例分别为听觉言语评估37.16%,听力学评估25.08%,医学影像学评估20.61%,智力及精神行为评估10.39%,其它6.76%。结论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术前筛查内容多,实施过程复杂,申报信息来源渠道相对较局限,城乡救助比例差别不大,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目前筛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离项目的整体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钟志茹邹建华彭梓君欧雪雁傅志娣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救助项目术前筛查
广东省816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候选者情况分析
2016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受助者初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项目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广东省816例人工耳蜗候选者进行一般筛选,按国家项目制定的初筛内容及标准严格执行听力学综合检查、听觉能力、言语能力评估以及精神、智力、行为等全面筛查,分析整理筛查结果。结果2009~2011年,广东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一般筛选通过率分别为76.85%、79.01%及100%,通过率逐年上升;初筛环节通过率分别为46.85%、65.56%和62.00%,暂缓例数中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未达标比例较大,占暂缓总人数的79.39%;不通过例数中残余听力较好比例共45例,占不通过人数的54.22%;初筛后进行审核,国家项目审核通过率分别为77.50%、94.79%及84.28%,其他项目审核通过率分别为77.78%、100%及80.00%;2009~2011年由医院复筛获得国家项目植入人工耳蜗的复筛通过率为93.55%、100%、89.83%;省其他项目复筛通过率均为100%。结论人工耳蜗资助项目通过一般筛选、初筛、讨论、公示、审核、复筛、手术、安置等程序已形成完善的筛查链和资助机制,通过行之有效的机制保证筛查质量,提高了初筛通过率,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邱素梅林琳邹建华彭梓君郑明辉钟志茹
关键词: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初筛
128例儿童真耳-耦合腔差值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各年龄段听障儿童真耳-耦合腔差值的特点以及耳道容积、声阻抗、耳模的变化等因素对真耳-耦合腔差值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6个月~7岁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采用美国Fonix6500-cx真耳分析仪,用探管测试方法,使用扫频纯音分别测试鼓膜处的声压级和耦合腔中的声压级,两者之间的差即是真耳-耦合腔差值。结果①RECD值随小儿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跨度≤3岁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跨度≥4岁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跨度≥5岁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外耳道声压级比分析仪中2cc耦合腔声压级高约3~19dB。③RECD值受探管插入深度、位置及耳模声管等因素的影响。结论RECD值是儿童验配助听器中重要的个体化指标,在2cc耦合腔中调试助听器参数时应重视加入个人的RECD值,才能准确获得助听器实际所需要的增益量及限制输出量。
邹建华邱素梅钟志茹蓝小兵
关键词:助听器验配
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筛查重度耳聋儿童及其父母的遗传性基因缺陷
2011年
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耳聋相关基因检测,探讨其在临床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来自广东省聋儿康复中心的30个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及其父母,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该30个家庭进行耳聋相关基因检测。结果采用基因芯片对这30个家庭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的快速筛查,其中8个家庭有阳性结果,筛查出的阳性率为26.7%。有2例为GJB2基因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其中有1例混有IVS7-2位点杂合突变(PDS基因);有2例为GJB2基因235delC位点和299del AT复合杂合突变;有1例为GJB2基因176del16位点杂合突变;有1例为1494C>T位点均质突变(线粒体12S rRNA);有2例为PDS基因IVS7-2位点杂合突变。结论应用基因芯片可以高效、快速地在人群中,尤其是聋儿患者中进行大规模的筛查。
黄秋红区永康张志钢邹建华赖学华郑亿庆
关键词:耳聋GJB2GJB3
人工耳蜗适应证评估标准的应用及分析
人工耳蜗(简称CI)可以帮助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恢复或获得听力,改善语言交流能力。但CI植入涉及到医学、听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因此,植入后的效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降低风...
钟志茹邹建华邱素梅李春玉欧雪雁
文献传递
单频和多频刺激的多频稳态反应比较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了解单频与多频同时刺激方式的多频稳态反应阈值是否有差异。方法 分别对 30例听力正常的青年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 ,并采用单频和多频同时刺激 ,记录 0 .5、1、2、4kHz四个频率多频稳态反应的测试结果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听力正常青年人单频与多频刺激的多频稳态反应阈值除 0 .5kHz处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外 ,1、2、4kHz三个频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种刺激方式下得到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差距均在 15~ 2 5dB。结论 多频稳态反应有较好的频率特性 ,单频刺激与多频刺激两种测试方式所得到的反应阈相近 ,但临床应用时建议在 0 .
钟志茹陶征邹建华李春玉
关键词:多频稳态反应频率特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