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MRI鉴别诊断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MRI特征性表现 ,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 17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MRI表现 ,其中淋巴瘤 13例 ,白血病 4例 ,常规MRI平扫 ,其中 1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淋巴瘤 13例中 ,10例主要累及胸椎 ,3例主要累及腰骶椎 ,矢状面T1 WI、T2 WI主要表现为脊椎弥漫性斑片、斑点状长T1 、长T2 信号 ;均并发椎管内硬膜外长梭形软组织占位 ,于横轴面呈环绕硬膜囊“半月形”、“新月形”等T1 、等T2 均匀信号。并发椎旁不规则软组织占位 4例 ,增强示椎管内硬膜外长梭形软组织占位呈均匀强化。白血病 4例 ,均表现为脊柱均匀分布的弥漫性斑片、斑点状长T1 、长T2 信号。结论
- 吴先衡林时勖曾向廷林黛英郑悦
- 关键词:白血病MRI磁共振成像
- MRU对输尿管梗阻病变诊断的价值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泌尿系水成像(MR urography,MRU)在显示输尿管梗阻部位和病灶,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的术前MRU影像资料。结果 定位诊断可达100%,良恶定性诊断可达91%以上。结论 MR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林时勖吴先衡曾向廷林黛瑛郑悦
- 关键词:MRU输尿管梗阻泌尿系水成像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 1999年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一种近年来迅速兴起发展的高新成像技术,采用重T_2加权技术使胆汁和胰液呈明显高信号,而周围组织信号受抑制,使胆胰管信号突出而类似ERCP和PTC的胆胰管造影图像,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56例临床疑有阻塞性黄疸的病人行MRCP检查,进行定位、定性的诊断。
- 郑悦林时勖
-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NMR成像
-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肾脏浸润的MRI诊断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认识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肾脏浸润的各种MRI表现。方法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NHL肾脏浸润的MRI表现特征,讨论其鉴别诊断;并参照同时行MRI检查的儿童淋巴瘤总例数对其肾脏浸润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11例儿童NHL肾脏浸润表现为单侧单结节型1例;双侧多结节型8例;单侧单结节伴双侧肾脏弥漫浸润型1例;双侧肾皮质弥漫性增厚而无明显结节1例。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多脏器侵犯。NHL病灶于T1加权像可为低或略高信号,于T2加权像上均为均匀低信号,无中央坏死区。结论儿童NHL肾脏浸润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能比较准确显示肾脏浸润的情况,对临床分期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 曾向廷林黛英林时勖吴先衡郑悦
- 关键词: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肾脏浸润MRINHL
- 64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
- 2010年
-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行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术前行全腹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分析CT影像在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4.14%(122/145)、80.69%(117/145)、97.24%(141/145),对胃癌TNM分期总准确度为77.93%。结论利用64层螺旋CT腹部平扫、增强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胃癌术前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和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 郑悦张帆许壮勇
- 关键词:胃癌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肿瘤分期
- 64排螺旋CT评价中央型肺癌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侵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中央型肺癌(CLC)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侵犯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43例临床确诊的CLC患者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判断其准确性.结果 43例患者气管、支气管受侵,CT诊断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近端段支气管的准确性分别为100%、97.67%、96.74%、88.37%.38例患者肺门血管受侵,CT诊断肺门血管受侵和可疑受侵的准确性分别为88.23%、75.00%.结论 64排螺旋CT能比较准确地显示CLC气管、支气管、肺门气管侵犯的情况.
- 黄宝泉郑悦张庆武曾向廷林惠如
- 关键词:中央型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侵犯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13例病例扫描,其中42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对照。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成像质量Ⅰ级93例(82.30%),Ⅱ级17例(15.04%),Ⅲ级3例%(2.65%)。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为92.86%,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5.29%、93.33%、96.15%、87.50%。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郑悦林时勖许壮勇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冠状血管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64排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 2010年
-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做出准确评价。方法:分析了42例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胰腺癌患者的资料,评价胰周主要血管侵犯的情况。结果:利用64排螺旋CT技准确的显示胰腺的血管侵犯情况,其诊断的总敏感性为81.03%,特异性为88.16%,准确性达86.19%。结论:64排螺旋CT能够准确地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对肿瘤可切除性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很高价值。
- 郑悦蔡秀吟张庆武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胰腺癌血管侵犯
-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螺旋CT的容积扫描,层厚3~5mm,扫描时间25~30s,造影剂流速3.0~3.5ml/s。结果9例患者均显示肺栓塞时的直接征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中6例可见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增粗,3例伴有肺段梗死。结论螺旋CT诊断肺栓塞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 黄宝泉郑悦郑芸
- 关键词:肺栓塞螺旋CT
- MSCT在判断中央型肺癌对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侵犯中的价值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判断中央型肺癌(CLC)对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侵犯中的价值。方法:75例经纤支镜或病理确诊的CLC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运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与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的关系。结果:肿瘤对气管、支气管的侵犯表现为管外压迫型38例(50.7%),CT表现为肿瘤压迫并侵犯支气管,管腔内呈不均匀狭窄;管壁浸润型(28例,37.3%)CT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呈向心性狭窄;管内增生型(9例,12.0%)CT表现为肿块突入管腔,支气管管腔呈偏心性狭窄。肿瘤共侵犯117支肺门血管,其中95支(81.2%)CT可见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12支(10.3%)CT可见肿瘤环绕血管生长;10支(8.5%)CT可见瘤栓形成。结论: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肺门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中央型肺癌肿块的空间关系,对判断中央型肺癌侵犯气管、支气管、肺门血管有重要价值。
- 黄宝泉郑悦张庆武曾向廷林惠如
- 关键词: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