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玉增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微血管
  • 1篇微血管生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肺癌
  • 1篇小细胞
  • 1篇小细胞肺癌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瘤
  • 1篇非小细胞
  • 1篇非小细胞肺癌
  • 1篇肺癌
  • 1篇TIAM1
  • 1篇T淋巴瘤
  • 1篇T淋巴瘤侵袭...
  • 1篇VEGF
  • 1篇CD34

机构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河北省保定市...

作者

  • 1篇温实
  • 1篇李红方
  • 1篇郝玉增
  • 1篇赵惠民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Tiam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它们与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用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71例NSCLC癌组织和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的Tiam1和VEGF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MVO)。结果Tiam1和VEGF在71例NSCL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67.6%,在肺良性病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8.8%,两者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Tiam1、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脑转移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NSCLC和肺良性病变的MVD值分别为47±10和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m1、VEGF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Tiam1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NSCLC的血管生成、侵袭、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两者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途径。
李红方郝玉增赵惠民温实
关键词: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CD34非小细胞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