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茜

作品数:14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出血
  • 6篇脑出血
  • 3篇高血压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神经功能
  • 2篇脑梗
  • 2篇磁共振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区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斑块
  • 1篇堵管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血肿

机构

  • 10篇合肥市第二人...
  • 4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阜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郭茜
  • 9篇徐文安
  • 6篇赵昊
  • 5篇夏明武
  • 4篇吴君仓
  • 4篇刘祖欣
  • 4篇洪玉娥
  • 3篇张持
  • 3篇曹树刚
  • 3篇群森
  • 3篇葛婷婷
  • 2篇王嵘峰
  • 2篇贺军
  • 1篇邢娜娜
  • 1篇吴倩
  • 1篇许浩
  • 1篇胡光民
  • 1篇秦勇
  • 1篇袁海
  • 1篇王建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吴君仓群森张持赵昊郭茜徐文安刘祖欣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0例,均为内囊和脑叶出血,入院时出血量10-40 ml,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发病后24 h内接受常规剂量甘露醇250 ml治疗;观察组发病后24 h内接受半常规剂量甘露醇125 ml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速尿20 mg 1次静脉注射,6 h后改为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用药后72 h复查CT;14 d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血肿扩大发生率(占43.3%)与观察组(占13.3%)和对照组(占1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愈好转率为50%;观察组83.3%;对照组86.6%。治疗组与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使用常规剂量甘露醇可增加血肿扩大发生率,使病情加重,建议早期使用速尿或半剂量甘露醇较为安全。
郭茜洪玉娥吴君仓徐文安
关键词:甘露醇速尿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30~80ml)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6例(微创组67例,对照组69例),对两组患者病死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微创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8.9%,对照组死亡20例,病死率为28.9%(χ2=4.348,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比较微创组和对照组死亡原因时,死于单纯脑疝的分别是33.3%和70.0%(χ2=4.803,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吴君仓群森张持赵昊郭茜徐文安刘祖欣
关键词:微创血肿清除术病死率
一种具备防滑脱及协助起身功能的安全轮椅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护理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防滑脱及协助起身功能的安全轮椅。本实用新型包括带有轮体的椅体,椅体两侧布置扶手,其特征在于:本安全轮椅还包括用于阻挡病人产生滑脱动作的防脱板,所述防脱板的两端分别向一处扶手...
茆丽郭茜刘查琴邢娜娜
文献传递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及相关治疗进展被引量:11
2009年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研究ICH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进而改善ICH患者的预后。因此.对ICH的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吴君仓群森张持赵昊郭茜徐文安刘祖欣
醒后卒中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12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是否出现卒中进展分为进展性卒中组(70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242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征以及醒后卒中的发生率,分析醒后卒中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结果与非进展性卒中组比较.进展性卒中组醒后卒中发生率(40.0%vs.18.2%)、同型半胱氨酸[(17.486±16.835)μmol/L vs(14.321±7.251)μmol/L]、纤维蛋白原[(3.539±1.009)g/L vs(3.134±0.775)g/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醒后卒中(OR=2.978,95%CI:1.623~5.464,P=0.000)、同型半胱氨酸(OR=1.026,95%CI:1.002~1.052,P=0.035)、纤维蛋白原fOR=1.800,95%CI:1-310~2.472,P=0.000)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醒后卒中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
王建翟明锋曹树刚葛婷婷贺军郭茜夏明武徐文安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
同侧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探讨同侧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laterality,PCAL)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评估PCAL,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11例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47例(42.3%)存在PCAL,30例(27.0%)转归不良.PCAL组基线NIHSS评分显著低于非PCAL组[(5.13±3.29)分对(7.03±5.676)分;t=2.058;P=0.042].转归良好组糖尿病(29.6% 对10.0%;χ2=4.583,P=0.032)、PCAL(51.9% 对16.7%;χ2=11.101,P=0.001)和吸烟(25.9% 对13.3%;χ2=4.943,P=0.026)患者的构成比以及年龄[(63.9±11.8)岁对(71.0±6.7)岁;t=2.688,P=0.007]、基线舒张压[(89±13)mmHg对(82±10)mmHg;t=-2.249,P=0.025;1 mmHg=0.133 kPa]和基线NIHSS评分[(5.02±3.67)分对(9.47±6.20)分;t=3.883,P〈0.001]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AL与转归良好独立相关[优势比(odds ratio,OR)0.272,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83~0.888;P=0.031],而高龄(OR 1.088,95%CI 1.022~1.157;P=0.008)和高基线NIHSS评分(OR 1.224,95%CI 1.077~1.391;P=0.002)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结论 PCAL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良好独立相关.
郭茜曹树刚葛婷婷贺军王嵘峰夏明武徐文安
关键词:梗死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侧支循环
脑梗塞患者合并糖尿病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132例(观察组),与同期非糖尿病脑梗塞15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并结合相...
夏明武赵昊郭茜王嵘峰徐文安刘祖欣
关键词:病例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1、7、14天计算颅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的体积,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第1、7、14天血肿体积和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干预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洪玉娥唐世发郭茜赵昊
关键词:局部亚低温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rhG-CSF治疗组,均应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注射自体不凝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其中rhG—CSF治疗组于造模后1h开始腹腔注射rhG-CSF[60μg/(kg·d)],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第7天及第14天对2组大鼠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出血灶周围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结果rhG—CSF治疗组第7天及第14天的神经功能评分(0.407±0.057,0.649±0.014)、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0.381%±0.054%,0.205%±0.088%)及MAP-2表达(0.205±0.088,0.281±0.054)均明显高于模型组(0.168±0.066,0.326±0.047;0.074%±0.028%,0.030%±0.057%;0.080±0.017,0.124±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CSF可促进脑出血区神经细胞的增生和修复,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
夏明武赵昊郭茜秦勇许浩胡光民
关键词:脑出血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神经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