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 作品数:72 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新生儿食管裂孔疝12例
- 2006年
- 目的为了早期诊断新生儿期食管裂孔疝(HH),减少误诊的发生,保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方法回顾12例诊为HH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X线检查、正确的检查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结果12例患儿中左侧HH 9例;右侧HH3例。均采取体位治疗;体位治疗无效4例,实施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HH诊断方法中,X线检查是主要方法。检查过程中采取正确特定的体位是关键。
- 荣丽英刘吉吉陈净郭静
- 关键词:食管裂孔婴儿
- 应用PIVKA-Ⅱ监测新生儿早期维生素K缺乏及对策研究
- 2001年
- 目的:了解早期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的状况及防治对策。方法:对住院的早期新生儿(日龄≤5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PIVKA-Ⅱ含量,PIVKA-Ⅱ阳性提示维生素K缺乏。对存在维生素K缺乏及合并出血的患儿给予不同剂量的维生素K_1,并监测给药后血浆PIVKA-Ⅱ水平的变化。结果:在214例住院早期新生儿中,PIVKA-Ⅱ阳性患儿共96例,占44.86%。PIVKA-Ⅱ阳性组新生儿出血症发生率高于阴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对阳性组新生儿给予两种剂量维生素K_1并于给药后60~84小时复查血浆PIVKA-Ⅱ水平,其有效率分别为70.0%和8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血浆PIVKA-Ⅱ的检测可反应维生素K缺乏状况,给予维生素K_1可有效地预防新生儿出血症,推荐剂量为1 mg。
- 郭静孙月娥秦玉芝杨正王庆杰梁红李淑萍
- 关键词:凝血酶原蛋白质前体维生素K缺乏新生儿颅内出血
- 新生儿麻疹一例被引量:1
- 2003年
-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18 d,主因发现口腔溃疡7 d,皮疹3 d于2001年5月24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第1产,孕35周.因B超发现胎盘老化而行剖宫产术.
- 郝丽红张芳郭静
- 关键词:新生儿麻疹
- 药物致聋相关mtDNA A1555G突变筛查
- 2012年
- 目的检测新生儿及小婴儿线粒体DNA(mtDNA)A1555G突变携带者,探讨用药前行药物性耳聋相关突变基因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直接测序法对300例住院新生儿及小婴儿mtD-NADNA1555突变进行筛查。结果 300例受检者中,检出1例mtDNAA1555G突变;1例出现两条200~300 bp条带,其中一条较粗深。结论对新生儿及小婴儿用药前进行mtDNA A1555G突变筛查十分必要,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将有利于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
- 刘晓军党力亨陈净石武娟王丹郭静宋力
- 关键词:A1555G突变听力筛查耳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B族链球菌相关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相关的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医院2006年1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2例〈2月龄B族链球菌相关的化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儿的脑脊液均符合化脑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12h至2个月,其中〈1月龄13例,≥1月龄9例,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伴随嗜睡、抽搐、拒乳等表现;7例并发硬膜下积液(脓),4例中枢性呼吸衰竭,1例并发脑积水,1例并发脑脓肿,1例并发颅内出血;22例患儿均存在合并症,20例合并脓毒症,19例合并支气管肺炎,3例合并感染性休克。血常规白细胞升高9例,正常7例,降低6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脑脊液常规10例白细胞计数(1400~15500)×10^12/L不等,12例白细胞计数(16—872)×10^12/L,均中性为主,生化葡萄糖〈2.2mmol/L12例,正常10例,蛋白质〉1g/L12例,血、脑脊液培养均B族链球菌阳性8例,仅脑脊液培养阳性3例,血培养B族链球菌阳性11例,体外药敏提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苄青霉素100%敏感,抗生素应用头孢吡肟/头孢曲松+青霉素及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万古霉素配伍治疗为主,7例硬膜下积液(脓)中4例进行硬膜下穿刺引流;20例好转出院,1例转脑外科手术治疗脑积水,1例死亡;随访时间2个月至7年,18例精神运动发育基本适龄于同龄儿,脑积水1例大运动及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2例失访。结论B族链球菌是引起〈2月龄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的主要致病菌,临床治疗困难者较多,重症病例比例高,尽早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及做好预防很关键。
- 雷梅芳张玉琴郭静
- 关键词:B族链球菌化脓性脑膜炎随诊
- 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引量:29
- 2009年
-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全国七大城市儿童医院进行随机的、有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主要入选标准:临床诊断新生儿RDS,出生体质量〈2500g,a/APO2〈0.22。入选合格病例107例,其中给药组57例,对照组50例。北京双鹤药业生产的珂立苏以混悬液形式从气管插管滴入,剂量70mg/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空气。结果给药后3d内RDS患儿氧合及通气功能(PaO2、a/APO2、FiO2、PaCO2)明显改善,a/APO2在给药2、8及24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呼吸机重要参数(PIP、MAP、PEEP)给药后2d内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首剂给药后a/APO2的改变判断疗效,有良好反应者占84.2%。X线胸片改变提示,给药后8h和24h,肺含气情况有显著改善。除1/3病例在给药时有短暂气道阻塞表现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给药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珂立苏治疗RDS有效、安全。
- 董声焕孙眉月寇同欣李克华徐英美郭静张宇鸣刘翠青陈克正李贵云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中心临床试验
- 新生儿急性相蛋白与脂肪乳剂凝集反应相关性研究
- 1998年
- 静脉营养液主要成分之一为脂肪乳剂。近年国外报道,在急性相蛋白增高情况下,患儿血清与脂肪乳剂在试管内混合,保温处理后产生凝集物或出现“乳皮形成现象”(creaming phenomenon)。本文对新生儿期急性相蛋白与脂肪乳剂凝集反应关系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为我院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住院患儿,包括新生儿败血症24例、全身结核感染1例(宫内感染)。
- 孙月娥李文茹王丹郭静夏志伟杨楠杨正郭大任
- 关键词:急性相蛋白脂肪乳剂凝集反应新生儿
- 新生儿狼疮综合症3例报告并71例文献复习
- 目的加深对于新生儿狼疮综合症(NLS)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报道我院2002年至今3例NLS,并复习2000年以来国内期刊发表的71例NLS,总结其临床特点、自身抗体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总计74例NLS患儿中,皮疹68例...
- 张芳郭静王丹郝丽红张文双王庆杰
-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文献复习
- PITX2基因多态性与间隔缺损类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脏发育相关基因PITX2与间隔缺损类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综合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NCBI)dbSNPs数据库和SNPper软件的检索结果,确定所要研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病例组30例间隔缺损类CHD患儿及对照组30例儿童,取其静脉血行PITX2基因目的片段DNA直接测序。分析各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频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确定PITX2基因2个SNPs位点分别为rs1051887和rs28936409,rs1051887:编码核苷酸序列第954位的鸟嘌呤变为胞嘧啶,导致第106位的谷氨酸变为谷氨酰胺;rs28936409:编码核苷酸序列第910位的鸟嘌呤变为胞嘧啶,导致第91位的精氨酸变为脯氨酸,所选2个SNPs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未见多态性结果。首次发现了PITX2基因的304C〉G(Glu102Gln)位点存在C/G基因型,病例组的c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x2=8.531,P〈0.05),等位基因的频率亦高于对照组(X2=6.508,P〈0.05),cG基因型使间隔缺损类CHD发生的危险度增加(CG基因型的OR=2.833,95%CI:1.297~6.188)。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P1TX2基因新的SNP位点304C〉G(Glu102Gln),其CG基因型可能使间隔缺损类CHD的发病危险性增加。
- 刘洋张宏艳林书祥郭静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
- 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及小婴儿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功能变化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临床表现、诊治措施、疾病转归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CMV患儿52例。临床表现为单纯CMV感染15例(29%),CMV肝炎12例(23%),CMV炎性反应11例(21%),CMV肺炎6例(12%),皮疹4例(7%),CMV脑炎、宫内发育迟缓各2例(各4%)。每周取指端血2次,6μL/次,检测其WBC总数、分类及PLT计数;患儿入院时及治疗过程中取股静脉血监测CRP,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行肝功能检查和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对血标本进行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即淋巴细胞计数)。结果1.CMV患儿52例血常规:WBC计数>20×109L-12例(4%),(10~20)×109L-118例(35%),其余患儿WBC计数正常。46例(88%)淋巴细胞增多;12例(23%)PLT计数<100×109L-1,其余患儿淋巴细胞及PLT计数均正常。2.CRP:11例(21%)>20mg/L,余患儿CRP<20mg/L。3.肝功能检查:血清GPT轻度增高,γ-谷氨酰转移酶增加且>300U/L者10例。4.病原学检查:CMV-PCR阳性例数尿液明显大于血液。5.细胞免疫功能检测:3例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治疗前总T淋巴细胞及辅助T淋巴细胞降低,且辅助T淋巴细胞与抑制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抗病毒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我国CMV有很高的感染率,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特性,易造成炎性反应扩散及器官功能损害,对产毒型感染患儿要进行正规抗病毒和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
- 荣丽英刘晓军李维超陈净郭静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免疫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