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晓娟

作品数:17 被引量:19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退耕还林
  • 7篇退耕
  • 5篇土壤
  • 4篇植被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壤流失
  • 3篇土壤流失方程
  • 3篇土壤侵蚀
  • 3篇USLE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变化
  • 2篇养分效应
  • 2篇遥感
  • 2篇植被恢复
  • 2篇沙地
  • 2篇生态
  • 2篇生态脆弱性
  • 2篇生态脆弱性评...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脆弱...

机构

  • 17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7篇钟晓娟
  • 16篇孙保平
  • 14篇赵岩
  • 10篇王引乾
  • 10篇周湘山
  • 8篇冯磊
  • 8篇李锦荣
  • 8篇邱一丹
  • 3篇杨越
  • 2篇周文渊
  • 2篇杜会石
  • 2篇王多尧
  • 1篇于明含
  • 1篇哈斯额尔敦
  • 1篇王治国
  • 1篇张超
  • 1篇赵国平
  • 1篇哈斯
  • 1篇张雪彪
  • 1篇郭建英

传媒

  • 4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Agricu...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6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生态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为生态脆弱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同时应用生态脆弱性分区结果可为后续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工作、制定综合治理策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以典型生态脆弱区贵州省为研究区,根据导致该省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结果表现因素,构建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进行生态脆弱性分析评价。【结果】结果显示,贵州省生态脆弱性从小到大为:贵阳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六盘水市>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顺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市>毕节市。【结论】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生态脆弱性评价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本研究评价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对一致,可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参考。
邱一丹孙保平钟晓娟
关键词: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脆弱性评价
云南巧家县退耕还林生态效应评价
本文以巧家县为研究区,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研究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应进行评价,应用两期遥感影像获得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样地调查与室内分析基础上,对不同退耕模式及对照地改良土壤效果、生物量、对降...
钟晓娟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
文献传递
退耕还林和降雨对中阳县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模型,估算了山西省中阳县退耕前(1999年)和退耕后(2005年)的土壤侵蚀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使中阳县的土壤侵蚀明显减少,侵蚀量降低6.84%。由于降雨侵蚀力大幅增加,导致土壤侵蚀增加了34.75%,退耕还林的作用使土壤侵蚀减少了6.84%。可见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对减少中阳县土壤侵蚀有显著作用,利于该县的生态环境发展,但同时也不能忽略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邱一丹李锦荣孙保平张雪彪钟晓娟王引乾周湘山冯磊
关键词:退耕还林地理信息系统(GIS)土壤侵蚀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被引量:27
2012年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的含量高于以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刚好相反;植被对表层0~20 cm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下层20~60 cm土壤,植被作用下土壤养分向表层富集;采用柠条进行退耕还林,能够充分发挥其根系特性,有利于改良深层土壤养分。
杨越哈斯孙保平杜会石赵岩钟晓娟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养分变化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的含量高于以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刚好相反;植被对表层0~20cm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下层20~60cm土壤,植被作用下土壤养分向表层富集;采用柠条进行退耕还林,能够充分发挥其根系特性,有利于改良深层土壤养分。
杨越哈斯额尔敦孙保平杜会石赵岩钟晓娟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养分变化毛乌素沙地
内蒙古卓资县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以内蒙古退耕还林典型县卓资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年与2007年2期TM影像数据,在县域尺度上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进行研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卓资县土地利用结构和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耕地面积由1999年的23.54%降低到17.66%,减少5.88百分点;林草面积较退耕前1999年提高8.19%;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变。植被覆盖度变化:<10%的植被覆盖度主要向10%~30%和30%~50%这2个植被覆盖度等级转移,30%~50%和50%~70%这2个等级的植被覆盖度之间可相互转移且处于动态平衡,>70%植被覆盖度基本保持稳定。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移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低覆盖度等级(<10%,10%~30%)主要分布在卓资县东部,高覆盖度等级(50%~70%,>70%)转移主要分布在卓资县西南部,30%~50%覆盖度等级分布均匀。
周湘山孙保平李锦荣赵岩钟晓娟王引乾冯磊邱一丹
关键词:退耕还林LUCC土地利用植被覆盖
贵州黎平县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下植被生物量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对贵州省黎平县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下植被生物量进行定量对比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生物量较大,是当地退耕还林保持水土的先锋树种;亮叶含笑林下草本层生物量最大;麻栎和马尾松林下枯落物生物量积累较多,能够发挥较大的水土保持效果。
王引乾孙保平赵岩周湘山钟晓娟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物量水土保持
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预测——以河北省涉县为例被引量:10
2010年
以河北省退耕还林典型县涉县为研究对象,根据1999年和2007年2期TM影像资料和其它辅助资料,分析了涉县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特征和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并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河北涉县1999—2007年,因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地和高覆盖草地的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长了6.41%和5.61%;耕地和中覆盖草地面积有较大幅度降低,分别减少了7.68%和4.60%;可以看出林地,草地和耕地是本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分布较广。到2015年林地和高覆盖草地持续增加,分别增长了2.00%和1.23%;耕地面积持续降低,减少了3.74%;林地,草地和耕地始终为主要的转化类型,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区的林地,草地和耕地资源,是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途径。此研究初步实现了对区域生态环境变换的动态监测,为河北涉县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调查及动态监测提供可行的方法。
周湘山孙保平赵岩李锦荣周文渊王同顺王引乾钟晓娟
关键词:遥感
基于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的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益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科学地评价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生态效益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会泽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定位监测站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通过对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益的比较,测算出生态效益最显著的退耕还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模式中乔灌草地生态效益最佳,乔、灌地次之,未退耕地生态效益最差,结果与退耕还林工程预期相一致,这说明灰色关联投影法应用于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钟晓娟孙保平赵岩王多尧周湘山王引乾冯磊邱一丹
关键词: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益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云南省生态脆弱性评价被引量:74
2011年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造成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以典型生态脆弱区云南省为研究区,根据导致该省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结果表现因素,构建科学客观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生态脆弱性分析评价。以生态脆弱度大小为依据,对云南省16个地(州)、市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分区,划分为极强度、强度、中度、轻度脆弱区4个区。评价结果显示,极强度、强度、中度、轻度生态脆弱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5.84%、27.84%、43.08%、23.24%。为生态脆弱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同时应用生态脆弱性分区结果可为后续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工作、制定综合治理策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钟晓娟孙保平赵岩李锦荣周湘山王引乾邱一丹冯磊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生态环境脆弱性脆弱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