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洪印

作品数:74 被引量:302H指数:10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7篇腰椎
  • 15篇内固定
  • 14篇骨折
  • 12篇细胞
  • 10篇手术
  • 10篇颈椎
  • 10篇脊髓
  • 9篇关节
  • 8篇基因
  • 8篇胶质
  • 8篇胶质细胞
  • 7篇椎骨
  • 7篇脱位
  • 6篇蛋白
  • 6篇血管
  • 6篇血管内皮
  • 5篇营养因子
  • 5篇源性
  • 5篇源性神经营养...
  • 5篇神经营养

机构

  • 57篇深圳市第二人...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吉林省人民医...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中山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红十字...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四平市第一人...
  • 1篇吉林省中医中...

作者

  • 71篇闫洪印
  • 59篇李振宇
  • 31篇肖建德
  • 28篇陈扬
  • 26篇余铮
  • 21篇颜滨
  • 19篇高明勇
  • 16篇田长庆
  • 10篇罗新乐
  • 9篇曾腾辉
  • 9篇顾洪生
  • 7篇龚敏
  • 5篇沈哲
  • 5篇王大平
  • 4篇刘凤芝
  • 4篇郑启新
  • 3篇全大萍
  • 2篇于从
  • 2篇郭晓东
  • 2篇陈德学

传媒

  • 8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骨与关节损伤...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广州医药
  • 3篇深圳中西医结...
  • 3篇中国现代手术...
  • 3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第一次全军脊...
  • 2篇第八届全国脊...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新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8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16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11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1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颈椎椎间融合器27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颈椎椎间融合器(CFC)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对27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年,观察CFC临床应用疗效。结果本组术后均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像学资料证实脊髓和神经根减压明显,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良好。术后JOA评分均恢复至15分以上,无症状恶化或复发者。结论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有手术创伤小、无供区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及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陈扬李锋李振宇闫洪印颜滨高明勇周文玉
关键词:融合术颈椎病
应用SSE钉钩系统复位固定植骨直接修复峡部裂
目的探讨应用 SSE 钉钩系统患椎自身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 SSE 钉钩系统通过患椎椎弓根与椎板间复位加压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患者22例。通过总结手术前后 VAS 评分...
闫洪印高明勇李振宇陈扬
关键词:峡部裂内固定
文献传递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构建表达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转基因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拟应用于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方法提取新生大鼠肾组织mRNA,用逆转录PCR法扩增GDNF全长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G-GFP-GDNF,酶切及测序鉴定;然后转染原代培养的大鼠BMSCs,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及细胞形态学检测GDNF的表达。结果扩增到全长687bp序列准确的GDNF编码片段,并在GDNF转基因原代大鼠BMSCs中检测到重组GDNF的表达。结论体外可构建成功表达GDNF的转基因BMSCs,有望应用于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
高明勇肖建德李振宇郑启新闫洪印田长庆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基因大鼠全长CDNAGDNF
草木犀流浸液治疗外科损伤性肿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研究草木犀流浸液治疗外科损伤性肿胀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观察 ,治疗组 30 0例患者服用草木犀流浸液片 ,与对照组 30 0例患者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情况。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提前 2~ 3周消肿 ,治疗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外科损伤性肿胀及伴随症状疗效显著、安全。
陈扬闫洪印李振宇肖建德田长庆李美才
关键词:草木犀流浸液片香豆素挫伤骨折静脉曲张
Magerl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易造成寰枢椎失稳,并可导致高位颈髓慢性压迫,逐渐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多数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以恢复寰枢椎稳定性。C1-2经关节螺钉技术(Magerl技术)由于其显著的生物力学优势及更好的术后骨性融合率而成为治疗的首选。我科自2003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Magerl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脱位失稳患者13例。
李振宇周文钰顾洪生闫洪印田长庆余铮陈杨
关键词:寰枢椎骨折脱位MAGERL疗效观察寰枢椎失稳经关节螺钉慢性压迫
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前路固定、植骨在退行性腰椎滑脱复位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3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前路矫正、固定、植骨术.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34例中30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8%.结论前路固定系统可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固定.
余铮肖建德王大平李振宇闫洪印颜滨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前路内固定
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7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采用PKP手术治疗,统计手术前后疼痛视觉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评分,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6±0.2)分改善到术后(2.0±0.3)分(P<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43±1.12)分到术后(20±0.19)分(P<0.01),椎体高度由术前(15.1±1.8)mm到术后(24.3±2.1)mm,Cobb角由术前的(21.2±4.3)°到术后(10.1±3.2)°(P<0.05)。结论PKP手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扬李振宇闫洪印曾腾辉何伟余铮颜滨沈哲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PKP
Wallis棘突间固定结合改良小关节植骨术后的即刻稳定性生物力学评估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Walli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改良小关节植骨术的术后即刻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7节新鲜小牛腰椎椎间节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标本完整状态设为完整组,标本单纯安装Wallis为单纯Wallis组,在Wallis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双侧小关节植骨术为Wallis植骨组。分别测试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选转6种状态下的活动度(ROM),中性区(NZ)。结果在屈伸状态下Wallis组和Wallis植骨组的运动范围与中性区均较完整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伸状态下,Wallis组与Wallis植骨组ROM没有统计学意义。中性区Wallis植骨组较Wallis组增大(P<0.05),与完整组无统计学差异。在侧屈和旋转状态下所有组间运动范围与中性区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Wallis结合改良小关节植骨术后的屈伸即刻稳定性增加,但是较单纯Wallis固定减少,患者术后应该佩戴支具。
曾腾辉靳安民闫洪印陈扬李振宇欧阳均赵卫东
关键词:WALLIS小关节生物力学植骨
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ecombinant human p53 adenovirus,rAd-p53)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8月,以经皮注射rAd-p53联合放疗及单独放疗方法治疗肺鳞状细胞癌来源脊柱转移瘤患者各18例,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变化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坏死率情况,检测P5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血清中抗特异p53基因腺病毒抗体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疗效评定有效率为66.7%,高于单独放疗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可见明显肿瘤细胞坏死、P53蛋白表达阳性及血清中抗特异p53基因腺病毒抗体水平强阳性。结论 rAd-p53基因治疗能抑制肿瘤生长,联合放疗可弥补单一放疗的不足,提高放疗的敏感性,有效治疗脊柱转移瘤。
林健泽江建明李振宇闫洪印孙炜
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脊柱转移瘤近期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粒的合成与制备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乳化-分散法合成与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粒的效果。方法 采用乳化-分散法,使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包裹,制成可控制释放的微粒。结果 此方法制得了0.2~0.33μm的含VEGF的缓释微粒。结论 乳化-分散法是合成与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粒的较好方法之一。
陈扬肖建德李振宇闫洪印罗新乐龚敏全大萍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粒聚乳酸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