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胞菌
  • 1篇阳性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法
  • 1篇气单胞菌
  • 1篇基因
  • 1篇假单胞菌
  • 1篇假阳性
  • 1篇GAD
  • 1篇LACZ基因

机构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作者

  • 1篇张辉
  • 1篇吕军
  • 1篇林大榕
  • 1篇郁潜
  • 1篇陆伟
  • 1篇方新军

传媒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年份

  • 1篇199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肠杆菌在lacZ基因表达和调控方面与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的异同及膜荧光法检测时“假阳性”的克服
1999年
目的:探讨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在lacZ基因表达调控方面与大肠菌群的差异,提高“大肠菌群产荧光底物试验”的准确性。方法:以MUGAL作为β-半乳糖苷酶(β-GAD)的产荧光反应底物。配制底物、诱导物、葡糖不同组合的3种培养液,对各试验菌在培养液中荧光强度F值变化进行测定,比较其lacZ基因表达的“诱导效应”与“葡糖效应”的不同表现特点。用微孔膜捕集孤立的试验菌以含上述培养液的衬垫支持,观测比较“单个”试验菌细胞在滤膜表面形成荧光斑点的情况。结果:①大肠杆菌在乳糖诱导下能高效产生β-GAD,F/F0=22.76,而葡糖的存在可完全抑制lacZ基因表达,F/F0=0.96;滤膜上单个E.coli菌可在12~15h内形成强烈并带有扩散性“晕轮”的蓝色荧光斑点。②嗜水气单胞菌“诱导效应”与“葡糖效应”均不明显,仅产生少量β-GAD。在滤膜上需经30h才能产生微弱的不带“晕轮”的荧光斑点。③铜绿假单胞菌能产生与β-GAD无关的荧光色素,其光谱特性与MUGAL水解的4-MU完全不同,在滤膜上表现为黄绿色无晕轮的荧光斑。结论:采用滤膜荧光法检测大肠菌群,可利用产生荧光斑点的时间差、色泽及有无晕轮的特性克服气单胞菌、假单胞菌?
林大榕张辉陆伟方新军郁潜吕军
关键词:GAD气单胞菌LACZ基因假阳性荧光法假单胞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