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才生

作品数:37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狼疮
  • 11篇系统性红斑
  • 1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1篇红斑
  • 11篇红斑狼疮
  • 9篇关节炎
  • 8篇基因
  • 8篇风湿
  • 7篇细胞
  • 7篇类风湿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 5篇风湿关节炎
  • 4篇蛋白
  • 4篇免疫
  • 4篇抗体
  • 4篇关节
  • 4篇腹膜
  • 4篇腹膜透析
  • 4篇SLE
  • 3篇体外

机构

  • 29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陆才生
  • 17篇古洁若
  • 11篇黄建林
  • 10篇余步云
  • 10篇潘云峰
  • 8篇叶任高
  • 6篇吴玉琼
  • 5篇汤美安
  • 5篇张晓
  • 4篇马会慧
  • 4篇魏秋静
  • 4篇赵继军
  • 4篇陈国庆
  • 3篇李幼姬
  • 3篇李天旺
  • 3篇阳晓
  • 3篇余学清
  • 2篇汪涛
  • 2篇郭群英
  • 2篇郑智华

传媒

  • 4篇中华风湿病学...
  • 4篇第十届全国风...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广东医学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全国自身免疫...
  • 1篇首届全国中青...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性风湿症32例追踪观察
复发性风湿症又称回纹型风湿症,临床特点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关节炎及关节周围炎,关节症状持续若干天后可自行缓解,发作间隔期可为数天至数月。临床上一些复发性风湿症患者很易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相混淆,一些病人表现为发作间隔期愈来...
潘云峰古洁若汤美安陆才生黄建林
文献传递
腹膜转运与防御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超滤失败和反复腹腔感染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在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等支助下,叶任高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腹膜转运及防御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①正常大鼠腹膜表面覆盖着一层膜样结构,主要成分有表面蛋白A、磷脂、透明质酸等,该层在腹膜溶质转运中有重要的屏障作用。②透明质酸合成酶(HAS)-2是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HA的关键酶,高分子质量HA可以防止长期使用含葡萄糖透析液所引起的腹膜超滤下降;而高浓度葡萄糖及炎症介质显著增加与炎症反应相关的HAS-3的表达。③增加腹腔透析液容量并不加重腹膜功能的损害。而高腹腔残余液体量则降低净超滤,从而损害葡萄糖透析液的透析效能。④腹膜间皮细胞可功能性表达CD40,CD40与CD40L相互作用,参与了腹腔局部防御。本成果发表论著36篇,其中国际杂志12篇;SCI收录7篇;被SCI引用共57篇次。获得国际奖项4项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
阳晓叶任高汪涛郭群英郑智华刘思明杨琼琼陆才生彭文兴余学清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转运透明质酸CD40
狼疮性肾炎临床与基础研究
叶任高阳晓杨念生孙林李幼姬刘冠贤许韩师曾丽霞李志坚陆才生
该项目主要创新点在于:(1)首创“改进的CTX冲击疗法”治疗LN;(2)首次在国内提出部分LN尿毒症可逆观点;(3)率先提出以“狼疮方”为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4)在国内首创LN活动性临床评分方法;(5)报告了国内...
关键词:
关键词:肾炎狼疮性肾炎病理学中医药疗法动物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液免疫改变的探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探讨SLE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d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SLE、27例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补体3、补体4及B因子的水平,并分别与26名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SLE组、RA组、对照组的IgG分别为(19±7)g/L、(19±5)g/L、(13±3)g/L;IgA分别为(2.3±1.1)g/L、(2.9±0.9)g/L、(1.2±1.1)g/L;IgM分别为(1.8±1.3)g/L、(1.8±0.6)g/L、(1.3±0.6)g/L;CRP分别为(7.9±2.9)mg/L、(8.7±2.1)mg/L、(6.8±2.3)mg/L,SLE组、RA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IgM、CRP均升高(P<0.05);SLE组、RA组的补体3分别为(0.8±0.4)g/L、(1.0±0.4)g/L,补体4分别为(0.3±0.2)g/L、(0.4±0.2)g/L,比对照组(11±0.6)g/L、(9.8±0.1)g/L均降低(P<0.01);SLE组、RA组的B因子分别为(0.5±0.2)g/L、(0.5±0.2)g/L,与对照组(0.4±0.2)g/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RA患者体液免疫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
孟锦焕陆才生张晓余步云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体液免疫SLERA
抗线粒体-M_2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抗线粒体抗体 - M2 亚型 ( AMM- M2 )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PBC)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免疫斑点法 ( DIBA)检测抗 AMA- M2 抗体 1 63例 ,M2 抗原包被区出现深蓝或紫色条带为阳性 ,无颜色为阴性。结果 PBC患者 39例 ,AMA- M2 抗体 38例阳性 ,阳性率 97.4%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1 6例 ,AMA- M2 抗体 1例阳性 ,阳性率为 6.3% ;慢性乙型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正常对照组均阴性。 PBC患者 AMA- M2 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 ( P<0 .0 1 )。该法灵敏度为 97.4% ,特异性为 98.9%。结论 DI-BA检测 AMA- M2 抗体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可作为 PBC重要的血清学指标 ,同时结合临床症状、生化检查、肝组织活检等提高 PBC的诊断率。
陈国庆杨素莲黄建林古洁若李天旺陆才生吴玉琼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酶免疫斑点法
树突状细胞递呈自身核小体诱导自身免疫应答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利用自体核小体作为自身抗原,体外预处理SD大鼠的树突状细胞,观察是否可以诱导大鼠产生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并进一步观察在回输入大鼠体内之前,用CTLA4Ig封闭其表面的辅助信号分子,是否可阻断上述免疫应...
陆才生马会慧姚如愚潘云峰古洁若
文献传递
第二届华夏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学术会议纪要被引量:4
2001年
黄建林陆才生余步云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
IL-1β基因多态性对RA患者PBMC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多态对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不同IL-1β基因型的RA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βmRN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携带IL-1β(-511)纯合子等位基因2组RA病人PBMC表达IL-1βmRNA量明显较非纯合子及正常人组为高(均P<001)。结论IL-1β基因多态性改变对IL-1βmRNA的表达产生影响,IL-1β(-511)纯合子等位基因2促进了IL-1βmRNA的表达。
潘云峰尹培达汤美安何东华陆才生余学清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关节炎类风湿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表达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CD4+/CD25+T细胞以及foxP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表连的差异,分析其与狼疮活动程度的相关性。38例SLE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陆才生马会慧魏秋静潘云峰吴玉琼古洁若黄俊琪
文献传递
A组溶血性链球菌膜抗原吸附心肌抗体金标免疫渗滤法的建立
2003年
目的 建立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A组溶血性链球菌膜抗原吸附心肌抗体(HRA),探讨其对风湿性心脏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DIGFA检测各组心脏病HRA,阳性血清用膜抗原吸附后再检测HRA。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HRA阳性率53.8%(28/52);原发性心肌病阳性率41.7%(15/36);病毒性心脏病阳性率42.8%(15/35);缺血性心脏病阳性率21.1%(8/38);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HRA阳性血清经A组溶血性链球菌膜抗原吸附后,风湿性心脏病吸附阳性率75.0%(21/28);原发性心肌病吸附阳性率13.3%(2/15);病毒性心脏病吸附阳性率13.3%(2/15);缺血性心脏病吸附全部阴性。风湿性心脏病膜抗原吸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结论DIGFA检测A组溶血性链球菌膜抗原吸附HRA,可提高风湿性心脏病诊断的特异性。该法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适合于临床应用。
陈国庆古洁若黄建林陆才生魏秋静
关键词:金标免疫渗滤法风湿性心脏病膜抗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