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俊梅

作品数:30 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肝炎
  • 15篇乙型
  • 15篇乙型肝炎
  • 15篇病毒
  • 11篇肝炎病毒
  • 10篇血清
  • 10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抗体
  • 6篇免疫
  • 5篇化学发光
  • 5篇标志物
  • 4篇蛋白
  • 4篇电化学发光
  • 4篇慢性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乙型肝炎患者
  • 3篇酶联

机构

  • 3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作者

  • 30篇陈俊梅
  • 9篇严艳
  • 8篇娄金丽
  • 7篇孙桂珍
  • 7篇赵秀英
  • 6篇李卓
  • 5篇郝娃
  • 5篇牛京勤
  • 5篇于艳华
  • 3篇田树萍
  • 3篇殷继明
  • 3篇刘新
  • 3篇姜菲菲
  • 3篇郭继桥
  • 2篇党燕
  • 2篇张彤
  • 2篇郭鸿雁
  • 2篇辛永梅
  • 2篇魏红
  • 2篇王文静

传媒

  • 5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北京医学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疗设备信息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二届中国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的随访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的病理变化特点之一是炎性细胞浸润,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已有的文献报道这些细胞到达炎症组织需要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趋化因子的异常表达与病毒性肝炎的进程密切相关。高表达的趋化因子可招募大量效应淋巴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
王颖李卓惠威陈俊梅殷继明郭新会娄金丽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随访分析炎性细胞浸润病理变化单核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的蛋白芯片检测法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索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抗HBc-IgM的可行性。方法:应用Nano-Plotter TM-压电式微量喷墨点阵制备系统自制的核心抗原蛋白芯片在经10%山羊血清封闭后加入待测血清37℃孵育,PBST清洗晾干后后再次加入检测抗体即HRP-抗人Ig M抗体,芯片用伯乐成像仪检测有无信号。结果:24份HBs 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经蛋白芯片检测抗HBc-IgM阳性率为83.3%(20/24);24份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经蛋白芯片检测抗HBc-IgM阳性率为4.1%(1/24)。乙肝血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化学发光信号差异明显。结论:蛋白芯片技术可较好地应用于定性检测HBV抗HBc-IgM,为临床快速判断是否存在HBV感染和监测慢性肝炎HBV活动性提供新的辅助诊断方法。
吴敏陈俊梅刘召波刘海东刘超张爱英李宁
关键词:蛋白芯片乙肝病毒抗HBC-IGM
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相关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的HBV五种血清学指标和HBV DNA的变化。方法:以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1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中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种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结果:通过观察,31例患者肝移植术后6个月内HBV血清学标志物显示,93.5%(29/31)患者HBsAg阴转,54.8%(17/31)患者HBeAg阴转,100%(23/23)患者HBV DNA阴转;且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肝功能ALT、AST均正常。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经过6个月内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和HBV DNA动态观察,为实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患者的恢复情况可提供依据。
孙丽梅辛咏梅陈俊梅赵秀英孙桂珍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期间血清学试验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前s1抗原(PreS1Ag)与前s1抗体(抗-PreS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428例,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及PreS1Ag、抗-PreS1,分析PreS1Ag、抗-PreS1在慢性HBV感染不同转归人群[即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组、e抗原阴性CHB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sAg血清学转换组1的检出情况及临床意义;同时分析PreS1Ag、抗-PreS1与HBV标志物、HBVDNA的关系。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或配对z。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reS1Ag阳性率e抗原阳性CHB组为95.7%(67/70)、e抗原阴性CHB组为82.8%(24/29)、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为13.2%(7/53)、HBsAg转换组为2.2%(1/46),四组人群PreS1Ag阳性率依次下降,x^2=141.7,P〈0.0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PreS1Ag阳性率随病毒复制活跃程度下降而降低。抗-PreS1在四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HBsAg阳性的前三组(即e抗原阳性CHB组、e抗原阴性CHB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合并为一组,再与HBsAg血清学转换组比较,抗-PreS1阳性率分别为0.9%(14/152)和23.9%(14/46),x^2=6.9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S1Ag的吸光度值的平均秩次在高复制组为179.30,低复制组为133.80,高复制组明显高于低复制组,Z=-3.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两组抗-PreS1的吸光度值平均秩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复制组(23.86)较高复制组(21.08)有升高趋势。通过配对计数x^2检验分析抗-HBs与抗-PreS1的吻合性,X^2=0.262,P〉0.05,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PreS1Ag、HBeAg、肝组织内HBcAg与HBVDNA有关联性,x^2值分别为33.840、24.159、4.854,P值均〈0.05。血清PreS1Ag与HBVDNA的关联程度(r=
张小丹任姗于海滨柳雅立金恰黄雁翔陈俊梅陈新月
关键词:肝炎抗原肝炎抗体前S1抗原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应用国内外报道的HBV基因型及亚型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方法,对本院住院和门诊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型及亚型检测,分析其与乙肝5项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定量的关系。
陈俊梅李卓郝娃牛京勤严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基因亚型分子标志物
文献传递
二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确证试剂盒检测性能的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确证试验检测肝病患者血清抗HCV,进一步确认HCV感染。方法对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初步研制重组免疫印迹法检测抗HCV试剂(简称CWT)与CHIRONRIBAHCV3.0Strip Immunoblot Assay进行比较,采用477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350份、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7份、对照组采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30份、戊肝肝炎患者血清30份及正常献血人员血清60份)。结果120份对照组非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均为抗HCV阴性;350份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国产试剂检出阳性341份,9份不确定;CHIRON RIBA HCV3.0SIA试剂检出阳性343份,不确定7份。7份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两种试剂检测均为阳性2份,阴性4份,不确定结果1份。两种试剂比较,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9.16%(473/477),两者有很强的一致性(Kappa=0.98)。结论两种试剂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特别是对于非甲一非戊型肝炎患者中的HCV感染者更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陈俊梅严艳孔宁殷继明葛胜祥李卓
关键词:肝炎丙型肝炎抗体丙型免疫印迹法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与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54例CHB患者,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为阳性,再以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及其亚型。结果 (1)454例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其中HBV B基因型68例(14.9%);其中Ba亚型35例,Bj亚型3例,未分B亚型30例,C基因型338例(74.5%),C基因型中C1亚型3例,C2亚型285例,未分型50例。B+C混合基因型48例(10.6%),均为Ba+C2基因型;(2)B与C基因型比较,B基因型中HBeAg阴性的患者多于HBeAg阳性的患者(2χ=17.69,P<0.001)。CHB患者中C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χ2=17.025,P=0.000)。(3)定量PCR检测B基因型HBV水平低于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HBV复制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我国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主;HBV基因亚型中Ba与C2亚型是主要的亚型,不同的HBV亚型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的CHB患者中HBV基因型分布不同;HBV基因型和亚型的临床意义值得动态观察。
陈俊梅李卓郝娃牛京勤严艳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抗体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1965年Blumberg发现了“澳大利亚抗原”,随后确定是HBV标志物。1970年英国的Dane等人在电镜下鉴定了HBV颗粒,并阐明了颗粒的表面成分HBsAg、核壳成分HBcAg和HBeAg,从此检测HBV感染的方法学迅速建立。
孙桂珍陈俊梅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抗体HBV标志物HBSAGHBEAG
三种常用HBV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差异比较与分析
目前临床用于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HBV-M)检测的方法、试剂均很多。多数临床医生只关注直观结果,对不同检测方法、不同试剂之间由于敏感性、特异性不同产生的差别不太了解。本研究选取部分在我中心进行HBV-M检测的血清标本进...
赵秀英辛永梅陈俊梅孙桂珍
文献传递
血液分析仪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被引量:7
2002年
本文简述了血液分析仪的发展与现状 ,介绍了检测方法的类型及其原理 ,说明它们各自的技术特点及多项检测技术的联合使用对临床检验分析诊断水平的提高的作用。最后 ,介绍流式细胞仪在网织红细胞计数方面的应用。
陈俊梅周为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电子检测光学检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