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
- 作品数:31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 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非肝硬化引起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16例良性病变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6例病人术中行急诊胃镜检查,有10例出血部位为胃部,6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胃部出血均为血管破裂出血,十二指肠病变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其中3例合并幽门狭窄。10例胃部出血采取术中胃镜辅助下缝扎止血,6例球部溃疡出血采取术中胃镜辅助结合手触诊确定病变部位,局部全层缝合止血,不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合并幽门梗阻病人行胃空肠吻合术,16例病人回访半年以上均未出现术后再出血。结论:术前采用胃肠减压及胃镜检查,有利于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术中结合胃镜定位选择缝扎的手术方式对防止术后再出血非常重要。
- 陈兵高华袁建明
-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 66例胃癌手术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6例胃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0%、44.0%、11.0%。单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根治度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根治度、PTNM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的交互作用。结论 TNM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加强宣传、早期发现对改善胃癌患者手术后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陈兵文西年袁建明
-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COX多因素分析
- 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评价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转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切取淋巴结1225枚,每例平均切除13-49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同步检测细胞角蛋白20(CK20)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对比分析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IHC和RT-PCR法检测淋巴结的转移率从HE染色的74.5%分别上升为83.6%和90.9%;IHC和RT-PCR法检测微转移度分别为7.4%和17.3%;经IHC和RT-PCR法检测重新分期率分别为20.0%和40.0%;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与肿瘤Lauren分型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肿瘤Lauren分型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HC和RT-PCR法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手段,能够准确判断临床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微转移与胃癌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 李涛陈兵王云海何铁汉张文斌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
- 第12组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合理地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行包括第12组淋巴结在内的根治性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2或以上手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与第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12a、12b、12p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13.1%、2.2%,12a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胃上部(U区)、胃中部(M区)、胃下部(L区)及全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28.6%、14.8%和83.3%, 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U、M、L各区(P<0.05);肿瘤直径≤5 cm及>5 cm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8%、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透浆膜与浆膜未受浸润的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3%和0,浸透浆膜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低分化、高-中分化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9.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与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有一定关系。
- 王云海何铁汉陈兵李涛文西年阿不都外力张文斌
- 关键词:胃癌
-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上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对55例进展期胃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常规解剖原发灶及各组淋巴结,并标记和计数,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4.5%;U、M、L区及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5.7%、87.5%、67.6%和83.3%,各区和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受侵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2.5%,明显高于浆膜未受侵者(53.3%)(P< 0.05);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3.3%,明显高于肠型(64.0%)(P<0.05);直径>5 cm癌灶淋巴结转移率为90.0%,明显高于直径≤5 cm的胃癌患者(65.7%)(P<0.05);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浸润深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应结合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做出判断,并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
- 何铁汉李涛王云海张文斌陈兵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
- 胃肠间质瘤3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X线钡剂检查16例,小肠造影3例,内窥镜检查35例,B超检查38例,CT检查37例。37例GIST行手术切除,1例GIST术中活检,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手术切除率97.37%,3例胃部GIST患者分别于术后5、9、1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5例胃部GIST患者分别于术后4、7、10、11、12个月出现肝转移。30例病人随访至今仍无瘤生存。结论:目前GIST的治疗以手术与药物综合治疗为主,胃部GIST发生转移的机会大于其它部位的GIST,转移的脏器多位于肝脏。
- 何铁汉张文斌王云海文西年李涛阿不都外力.吾守尔陈兵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 胃肠间质瘤38例诊治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诊断及治疗。方法:X线钡剂检查16例,小肠造影3例,内窥镜检查35例,B超检查38例,CT检查37例。37例GIST行手术切除,1例GIST术中活检,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手术切除率97.37%,3例胃部GIST分别于术后5、9、1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5例胃部GIST分别于术后4、7、10、11、12个月出现肝转移。30例病人随访至今仍无瘤生存。结论:目前GIST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胃部GIST发生转移的机会大于其它部位的GIST,转移的脏器多位于肝脏。
- 何铁汉张文斌王云海文西年李涛阿不都外力·吾守尔陈兵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 3D补片联合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究3D补片联合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对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术中所用补片不同,分为3D组(35例)及普通组(35例),所有患者均行TAPP进行治疗。其中3D组患者所用补片为美国巴德-3DMAX疝气补片,普通组患者所用补片为美国柯惠(泰科)疝气修补片,为普通补片。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手术相关费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普通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30 d,2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72 h、7 d、15 d,3D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72 h,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后即刻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5、30 d,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后即刻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复发。结论TAPP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联合使用3D补片则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华许新才李春兴陈兵张文斌何铁汉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发生肝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发生肝周淋巴结转移(PLNM)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是否有肝周淋巴结转移分为PLNM组和无PLNM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并探讨发生PLNM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在75例患者中发生PLNM为19例。两组肝转移程度、肝转移灶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年龄、性别、BMI、原发灶部位、原发灶直径、原发灶浸润深度、有无神经侵犯、有无脉管侵犯、WHO分型、分化程度、RAS突变状态、肝转移灶最大直径、除外淋巴结的肝外转移、术前CEA水平及术前门脉栓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转移程度及肝转移灶数目均为发生P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肝转移程度和肝转移灶数目是CRLM患者发生P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由于样本量受限,该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支持。
- 陈兵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
- CEA mRNA、CK20 mRNA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外周血、引流静脉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胃肠道肿瘤患者外周血、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CK2 0mRNA的表达与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病理联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CEAmRNA、CK2 0mRNA为指标 ,用RT PCR方法检测对照组 10例外周血 ,14例胃癌和 11例结直肠癌外周血及腹腔内引流静脉血中的肿瘤细胞。 结果 :对照组 10例无CEAmRNA、CK2 0mRNA表达 ,CEAmRNA、CK2 0mRNA在 2 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外周血、引流静脉血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 2 1(2 3.8% )、12 / 2 4 (5 0 % ) ,0 / 2 1(0 % )、0 / 2 4 (0 % )。CEA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CK2 0mRNA阳性表达率 (P <0 .0 5 )。CEAmRNA在引流静脉血中的阳性率 (5 0 % )高于外周血中阳性率 (2 3.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例外周血、引流静脉血CEAmRNA阳性的患者半年内出现复发和转移。 2 5例病例中未发现CEAmRNA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结论 :CK2 0mRNA在外周血、引流静脉血中表达非常不稳定 ,以CEAmRNA、CK2 0mRNA为指标监测肿瘤的复发或者作为预后的指标还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的研究。
- 陈兵文西年王云海
- 关键词:胃肠道癌细胞角蛋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