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谦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 英汉翻译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文章研究了英汉翻译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应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全面提升。具体而言,跨学科融合通过语言学、文学、翻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跨文化交际等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并在更开阔的视野下理解翻译的本质与精髓。此外,市场需求与翻译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要求将跨学科知识融入翻译教学,以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 陈学谦粟伊
- 关键词:英汉翻译教学翻译能力
- 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家作品之环境伦理思想研究
- 基于对当下生态危机的深刻认识,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日趋恶化,本文以伦理为视角,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对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家代表作品(文中简称“美国诺奖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展开研究。 文学,尤其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
- 陈学谦
-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环境伦理思想生态关怀
- 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品中的环境伦理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在世界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家阵营中,美国作家占有一定的份额,而他们的作品的世界影响力也是公认的.本文选取美国获奖作家谱系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结合时代背景和民族特色,分析了他们作品中的环境伦理思想,挖掘这些思想背后所表达的环境价值关切,分析"文以载道"对于推动环境伦理走向实践的重要意义。
- 陈学谦
-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环境伦理思想
- 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诉求述评被引量:5
- 2009年
- 环境伦理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回顾我国环境伦理学走过的将近30年的历程,可以大致梳理出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轨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本源性发掘、对中西环境伦理思想的对比性审视、对中国环境伦理学的自觉性建构。走过这一过程,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目标已经明晰。
- 李培超陈学谦
- 关键词:环境伦理学本土化诉求
- 环境正义研究述评被引量:18
- 2008年
- "环境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前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环境正义"研究主要基于各自的环境状况与发展实践围绕着"环境正义"的含义、"环境正义"的向度、"环境正义"的原则、"环境正义"何以可能等问题进行各自的话语表达与理论建构,但这些研究存在着某些不足,如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视角缺乏人类学视野与全球性视野,对"环境正义"实现机制和实现过程等问题研究不够。所以,深化"环境正义"研究就要求我们丰富研究内容,综合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视角,提升研究价值,确证"环境正义"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价值合理性与现实可能性。
- 张斌陈学谦
- 关键词:环境正义
- 侵华日军的人体实验及其对当代医学伦理的挑战被引量:8
- 2005年
-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包括中国和日本的)学术界一直忽视了侵华日军战时人体实验及其相关伦理、社会政治问题,这一历史一直被认为与当代医学和医学伦理学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综述了日本医生战时在东亚地区(主要在中国)所进行的人体实验和战后被抵赖被掩盖被忽略被遗忘的历史,并特别探讨了这段令人心悸的历史所引出的种种伦理问题及其对当代的挑战。
- 聂精保土屋贵志李伦陈学谦李霁
-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
- 国际学生在美国校园面临的挑战
- 2013年
- 进入美国高校学习的国际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他们在身份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在美学习期间,他们可能会遭遇到许多因为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许多问题。同时,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 David Wachtel陈学谦
- 关键词:文化问题
- 翻译单位与其译语等值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 翻译单位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翻译单位,根据巴尔胡达罗夫的定义,是指在译文中能够找到对应物的原文单位,但它的组成部分单独地在译文并没有对应物。换言之,翻译单位就是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关于这...
- 陈学谦
- 关键词:翻译单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