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护理
  • 5篇手术
  • 4篇术后
  • 2篇神经纤维
  • 2篇神经纤维瘤
  • 2篇神经纤维瘤病
  • 2篇手术患者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卒中
  • 2篇纤维瘤
  • 2篇纤维瘤病
  • 2篇内镜
  • 2篇内镜辅助
  • 2篇后并发症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胆脂瘤

机构

  • 9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9篇陈小芳
  • 4篇黄春霞
  • 2篇张孝琴
  • 2篇苏丽丹
  • 2篇王红霞
  • 1篇吴哲褒
  • 1篇王海双
  • 1篇郑漫艳
  • 1篇徐迈
  • 1篇叶琼瑶

传媒

  • 3篇护理学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岩骨后脑膜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007年
总结82例岩骨后脑膜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Ⅰ型脑膜瘤的术后并发症较少,出现面瘫的程度较轻;Ⅱ型及Ⅲ型脑膜瘤术后可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偏瘫、脑脊液漏、高热等并发症。护士要了解患者的脑膜瘤分型,术后加强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王红霞张孝琴郑漫艳陈小芳吴哲褒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困难气道管理策略与实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外科病房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困难气道管理策略,包括困难气道评估、监测及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提高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性。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收集并分析近五年内关于神经外科病房...
陈小芳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困难气道管理策略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7例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认为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同患者之间交流,术后严密病情观察,积极并发症的处理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陈小芳黄春霞
文献传递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护理被引量:1
2009年
陈小芳
关键词: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护理
神经内镜辅助下颅底胆脂瘤术后护理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总结19例神经内镜辅助下颅底胆脂瘤手术后观察及护理资料。方法术后给予患者严密观察,加强气道管理及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8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护理后症状改善出院,其中1例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患者12个月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随访3-36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11例无并发症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术后严密预见性病情观察,加强并发症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陈小芳张孝琴王红霞黄春霞
关键词:神经内镜颅底胆脂瘤手术护理
内镜辅助下颅底胆脂瘤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总结20例颅底胆脂瘤显微镜综合神经内镜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主要并发症是面瘫,无菌性脑膜炎,失语,肺部感染,肢体偏瘫,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术后严密预见性观察病情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及时处理,有利于...
陈小芳
文献传递
脑肿瘤卒中手术患者的护理
2008年
总结18例脑肿瘤卒中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脑肿瘤卒中比脑卒中可出现更严重的脑组织灌注异常的表现,术后并发症相对更多、更重,护士应掌握脑肿瘤卒中与脑卒中的鉴别要点,严密观察脑科症状,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临床表现,以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术后加强对颅内出血、面瘫、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苏丽丹陈小芳叶琼瑶王海双徐迈
关键词:脑肿瘤卒中手术护理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手术患者的护理被引量:3
2008年
总结7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认为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因患者听力受损,采用纸和笔等书写工具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了解、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术后搬运患者时和卧床时体位方法要得当,以防止脑干移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手术后4 h内是颅内出血的高峰期,因此术后4 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呼吸,注意患者的主诉,密切监测患者头痛的部位及性质、持续时间,如患者出现枕部疼痛、颈项强直要引起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好脑室外引流管,防止引流过度。7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陈小芳黄春霞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
不同剂量头孢类抗生素皮试液对皮试结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头孢类抗生素皮试液对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将需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12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皮试,对照组(右臂)皮内注入0.1ml皮试液,观察组(左臂)注入皮试液剂量为使皮肤形成3个完整毛孔的皮丘。观察比较两组皮试阳性率、假阳性率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皮试阳性率比较,χ2=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疑阳性率及可疑阳性患者的假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程度比较,U=4.7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入皮试液的剂量以皮肤形成3个完整毛孔的皮丘为宜,注入此剂量的皮试液不影响皮试结果的判断,且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陈小芳黄春霞苏丽丹
关键词:头孢类抗生素皮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