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强

作品数:19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土壤
  • 6篇黑土
  • 5篇坡耕地
  • 5篇耕地
  • 4篇黑土区
  • 3篇典型黑土
  • 3篇典型黑土区
  • 3篇生产技术
  • 3篇土壤结构
  • 3篇农业
  • 3篇农业生产
  • 3篇农业生产技术
  • 3篇免耕
  • 2篇洞眼
  • 2篇性状
  • 2篇颖果
  • 2篇针刺
  • 2篇容重
  • 2篇水保
  • 2篇水土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黑龙江省水土...

作者

  • 19篇陈强
  • 16篇张兴义
  • 10篇李浩
  • 7篇孙涛
  • 7篇宋春雨
  • 7篇陈帅
  • 3篇杜书立
  • 3篇王平
  • 3篇李续峰
  • 2篇陈源
  • 2篇陈渊
  • 2篇黄东鹤
  • 2篇解鹏飞
  • 2篇陈广勇
  • 2篇刘爽
  • 1篇赵艳霞
  • 1篇龙瑞军
  • 1篇何圣贵
  • 1篇徐金忠
  • 1篇陈强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土壤与作物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黑土区不同尺度观测场地融雪径流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对典型黑土区坡面、微型小流域和小流域3个尺度观测场地连续4a的融雪监测,比较分析了融雪径流发生特征及其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该区融雪发生和持续时间取决于日最高气温和冬季总降雪量。降雪径流系数远大于降雨径流系数,部分年融雪径流量多于降雨径流量,坡面尺度的径流系数高于小流域尺度的径流系数。小流域的融雪径流最能代表汇入河流中的雪水量。降雪径流系数年际波动大,范围为3%-83.6%,融雪径流量占全年降水径流量的59.3%,在径流观测中不容忽视。
王平李浩陈强陈帅徐金忠宋春雨张兴义
关键词:融雪径流黑土区
少免耕土壤结构与导水能力的季节变化及其水保效果被引量:45
2014年
通过对黑土坡耕地免耕、少耕与传统耕作土壤物理性状全生育期观测,比较研究土壤结构和导水性状季节变化差异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0~20 cm土壤,免耕土壤容重全生育期维持在1.20~1.30 g cm^-3,变化小,大于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和平均重量直径(MWD)高于传统耕作,初始和稳定入渗速率均高于少耕和传统耕作,土壤含水量分别较少耕和传统耕作高4.7和4.4个百分点,较传统耕作分别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量86%和100%;少耕除夏季各项性状均介于免耕和传统耕作之间,夏季垄沟深松后,垄沟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较免耕和传统耕作降低0.15 g cm^-3以上,提高土壤初始入渗速率30%以上,较传统耕作减少水和土壤流失量20%和40%。传统耕作土壤容重,垄台由播种时的0.91 g cm^-3增加至收获时的1.23 g cm^-3,垄沟一直维持在1.30 g cm^-3左右,WR0.25、MWD、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含水量均较低,全生育期10%的雨水流失,土壤流失量615 t km^-2 a^-1。免耕土壤结构稳定,蓄水保水最佳,为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少耕也有一定的保水保土作用;免耕和少耕均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陈强Yuriy S Kravchenko陈渊李续峰李浩宋春雨张兴义
关键词:免耕少耕土壤结构
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结构季节变化被引量:5
2015年
试验于2011年通过对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测定,分析4种黑土农田耕作方式土壤结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从播种到收获,传统耕作平翻(MT)和旋松(Rot)在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逐渐增大。保护性耕作少耕(RT)垄沟深松后(6月)土壤容重降低且显著低于其他耕作方式,免耕(NT)土壤容重季节差异不显著。各耕作方式1~2 mm与0.25~0.5 mm粒级团聚体季节差异不显著,>2 mm团聚体平均含量表现为NT>RT>MT>Rot,且NT更容易形成>5 mm团聚体。各耕作方式>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WR0.25)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MT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季节差异不显著,10~20 cm土层几何平均直径(GMD)则表现为降低趋势,分形维数随时间推移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Rot的MWD和GMD季节变化均较小。在0~10 cm土层,RT的MWD与GMD先增加后降低,分形维数季节性变幅较大。NT处理8月份土壤团聚体的MWD和GMD最大,在0~20 cm土层,NT方式下WR0.25、MWD和GMD均大于其他耕作方式,而分形维数则小于其他耕作方式且季节变化差异不显著,NT土壤结构季节变化更稳定。
陈强Yuriy S Kravchenko陈帅李浩宋春雨王禹宸张兴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容重团聚体分形维数
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免耕作为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有蓄水保墒、培肥土壤、提升地力、防治扬尘、减少水土流失和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已见成效。但受区域生态环境、气候类型和农业生产措施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变异,加之土地利用方式有别,有关免耕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作物产量的影响,呈现一定分异特性。本文就免耕这一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进行综合归纳,并对以免耕为代表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做了概述,为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发展提供支持。
陈强孙涛宋春雨
关键词:土壤侵蚀保护性耕作容重土壤团聚体
典型黑土区侵蚀沟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以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为例被引量:12
2013年
黑土区沟状侵蚀分布广泛,已经严重损毁农田并影响商品粮基地的大型机械化生产作业。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结合地形地貌数据、野外侵蚀沟调查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和讨论了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侵蚀沟数量、毁地面积、分布规律、以及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农地内,单位面积内的侵蚀沟数量、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多,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在分别到达峰值0.19 km·km-2和0.09 hm2·km-2后开始下降;阴坡的沟蚀大于阳坡;自1985年,耕地面积增加达6 000 hm2,增加了26.9%,均来自于草地和林地开垦,分别为3 200 hm2和2 700 hm2,占1985年草地总面积和林地总面积的20%以上。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草地开垦更易发生土壤侵蚀形成侵蚀沟。
杜书立李浩陈强王禹辰刘利春窦家刚张兴义
关键词:黑土区GIS引龙河农场土地利用变化
双埂带水土保持方法
双埂带水土保持方法,它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面水土流失防治的水土保持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低山丘陵区沿山体开垦的坡耕地,因土层薄,水土流失造成耕地水分胁迫加重,表土剥离,侵蚀沟毁损农田,制约农机作业...
屈远强陈广勇王平黄东鹤韩基石解鹏飞张兴义宋春雨杜书立陈强
田块尺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田块尺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现有水土流失监测方法不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土地。本发明提出的田块尺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田块尺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建立目标监测区域(1);在目标监...
陈强陈帅李浩张兴义
文献传递
祁连山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对蝗虫相对多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为研究祁连山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对蝗虫群落组成、相对多度以及群落数量的影响,2008-2009年6-9月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毒杂草(狼毒、甘肃臭草和披针叶黄华)侵入型草地和天然草地植被群落、土壤理化特性以及蝗虫多样性及群落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毒杂草侵入显著降低草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0.05),植被群落高度和生物量明显增加(P<0.05);甘肃臭草侵入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最高,狼毒侵入型草地土壤紧实度和天然草地全N含量显著大于其他样地(P<0.05);毒杂草侵入影响蝗虫群落组成、降低物种多样性、改变物种相对多度。但蝗虫群落数量因杂草种类呈现较大差异,蝗虫群落数量因甘肃臭草侵入而降低、随狼毒和披针叶黄华侵入而增加。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通过改变植被结构和营养价值、影响蝗虫土壤理化特性和栖息生境,而草地蝗虫群落组成、数量和多样性对此做出积极响应。该研究不仅为研究高山草地毒杂草型退化对昆虫以及无脊椎动物的影响提供参考,而且也为高山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和保育提供有益依据。
孙涛陈强赵亚雄龙瑞军
关键词:土壤理化特性多样性
一种基于摄影的坡面小区尺度细沟侵蚀三维动态监测方法
一种基于摄影的坡面小区尺度细沟侵蚀三维动态监测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摄影的坡面小区尺度细沟侵蚀三维动态监测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土壤侵蚀监测中对坡面小区尺度细沟侵蚀的接触性破坏、表达不精确、成本高以及应用立...
李浩王平张光辉陈强陈帅鄂丽丽张兴义
文献传递
典型黑土区村级尺度侵蚀沟演变被引量:17
2012年
侵蚀沟的演变是东北水土流失过程的重要方面。利用1968和2009年亚米级遥感影像,获取典型黑土区村级尺度的侵蚀沟分布、耕地垄向和土地利用数据,基于1∶1万地形图获取等高线、坡度、坡长和垄向坡度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典型黑土区41 a村级尺度侵蚀沟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1 a间,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密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基于分辨率为亚米级遥感影像解译的侵蚀沟密度较以往研究结果大幅增加;2)自然坡度0.25°~1.5°范围内为该区域侵蚀沟密度变化最大的区域,8°以上区域由于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侵蚀沟密度降低;3)300~500 m坡长区域侵蚀沟密度出现极值;4)由于实施改垄措施,41 a后垄向坡度在0~0.25°范围内耕地面积增加,大于0.25°范围内耕地面积均减少。
李浩张兴义刘爽Yury KravchenkoKateryna Ivanova李续峰陈强
关键词:黑土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