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悦新

作品数:33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造像
  • 6篇佛像
  • 5篇北朝
  • 4篇须弥山
  • 4篇须弥山石窟
  • 4篇佛教
  • 3篇洞窟
  • 3篇北魏
  • 2篇南朝
  • 2篇龟兹
  • 2篇龟兹石窟
  • 2篇北齐
  • 2篇出土
  • 1篇形制
  • 1篇延续性
  • 1篇样式
  • 1篇遗迹
  • 1篇遗物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机构

  • 16篇北京联合大学
  • 11篇北京理工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山西省考古研...
  • 1篇大同市考古研...

作者

  • 33篇陈悦新
  • 1篇张庆捷
  • 1篇李白军

传媒

  • 9篇文物
  • 4篇华夏考古
  • 3篇敦煌学辑刊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故宫博物院院...
  • 2篇中原文物
  • 2篇考古与文物
  • 2篇石窟寺研究
  • 1篇考古学报
  • 1篇考古
  • 1篇敦煌研究
  • 1篇西域研究
  • 1篇美成在久
  • 1篇2004年世...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被引量:5
2014年
响堂山石窟地处东魏北齐国都邺城以西的鼓山,中衣搭肘式两种为主,可分为两期,一期以通肩式佛衣为主,衣搭肘式佛衣为主,大体自河清至北齐灭亡,约562~577年。改制有关。与东魏北齐皇室关系密切。响堂山石窟的佛衣以通肩式和大体为东魏至北齐文宣帝时期,约534~559年;二期以中其中,中衣搭肘式佛衣的Ⅱ式。
陈悦新
龙门石窟北魏佛像着衣类型被引量:1
2017年
龙门石窟北魏佛衣以上衣搭肘式和上衣重层式为主,僧衣为搭肘式,菩萨衣为下裙式。其与云冈石窟有直接的承袭关系,而上衣重层式佛衣则可能受到南朝文化的影响。龙门石窟的佛像着衣对东西部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上衣重层式佛衣主要集中在巩县石窟。上衣搭肘式和上衣重层式佛衣被命名为'褒衣博带'或'裳悬座',这种以汉文化为立足点的术语不能说明佛衣披覆的概念和形式。
陈悦新
巩县石窟上衣重层式佛衣的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巩县石窟现存北魏后期开凿的洞窟五座,分为东西两区。佛衣以上衣重层式为主,据佛衣在洞窟中的演变情况,以及自然区域形势分析,巩县石窟的东西区大约同时组织开凿,主体工程历经整个胡太后时期(516-528年)。
陈悦新
大足石窟佛像着衣类型被引量:4
2016年
大足石窟遍布重庆市西郊大足县境内,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造像有75处。此文选择北山、宝顶山、石篆山、石门山、妙高山等五处纪年较多、保存较好的石窟寺,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将佛衣与菩萨衣分为两期,第一期约晚唐五代时期(约892-965),第二期约两宋时期(1078-1252)。晚唐五代流行中衣搭肘式和通肩式佛衣,承袭中原文化;两宋时期流行的露胸通肩式佛衣,反映了地方文化盛行的独特面貌。
陈悦新
关键词:佛像
西安地区单体石立佛的佛衣类型及其时代
2014年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西安地区陆续出土单体石立佛造像。据笔者实地调查及已刊布资料,本文对保存较好的39件单体石立佛的佛衣,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根据造像纪年并结合其他地区年代较清楚的造像资料,将西安地区单体石立佛造像分为三期,第一期主要在北周时期(557—581年),第二期主要在隋代(581~618年),第三期大致在贞观时期(627—649年)至开元(713—741年)初。
陈悦新
从佛像服饰和题材布局及仿帐、仿木构再论麦积山北朝窟龛分期被引量:4
2013年
目次一引言二佛像服饰和题材布局及仿帐、仿木构的类型排比三北朝窟龛的分期与年代四结语一引言麦积山地处秦岭西端北麓,位于天水市东南,距市区45公里,山高142米。窟龛群就开凿在陡峭壁立的南向崖面上[1],最低的洞窟距地面20米,最高者距地面达80米[2]。
陈悦新
关键词:窟龛题材服饰佛像北朝
佛衣与僧衣概念考辨被引量:21
2009年
印度佛衣与僧衣相同,由外而内披覆长方形的僧伽梨(上衣)、欝多罗僧(中衣)、安陀会(下衣)三衣;其中上衣最大,中衣次之,下衣最小。佛衣与僧衣在汉地具有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革,佛衣披着形式发生变化,中衣大于上衣;僧衣的变化表现为,有领有袖裁剪的汉服逐渐取代部分三衣,大概只有上衣基本保留了印度传统的形状和披着形式。本文根据三衣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三衣层次和披着形式两个方面,对印度和汉地实物造像中的佛衣与僧衣予以分类,并据此拟定佛衣与僧衣的称谓。
陈悦新
西魏北周时期的麦积山石窟被引量:3
2006年
西魏北周时期甘宁地区的石窟群主要有麦积山、须弥山、莫高窟。麦积山所属地秦州在西魏北周境内具有次文化中心地位,麦积山石窟内容反映了这一特点。东魏、北齐邺城响堂山石窟的佛装式样、帐形龛传播到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的帐形龛、题材布局、造像服式等对须弥山石窟和莫高窟有所影响。
陈悦新
关键词:西魏北周
唐宋时期高昌回鹘的佛衣样式被引量:2
2020年
9世纪末至10世纪初,高昌回鹘王室改信佛法,王室家族大兴土木,凿窟建寺,保留了丰富的佛教遗存,尤以柏孜克里克石窟为最。这些遗存壁画中的佛衣包括通肩式、覆肩袒右式、中衣搭肘式、露胸通肩式四种样式。其中,主尊佛像所着通肩式、覆肩袒右式和中衣搭肘式佛衣与汉地唐代流行的形式一致,千佛所着露胸通肩式佛衣则与宋代川渝地区相同。结合北宋王延德出使高昌所书内容等文献记载的历史背景,可以进一步说明回鹘佛衣样式的发展较大程度上承袭唐宋文化。
陈悦新
关键词:唐宋时期高昌回鹘
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被引量:3
2009年
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演变脉络清楚,是进一步认识分裂时期南北、东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唐代中央影响地方的重要线索。凉州地区及南朝是四处石窟南北朝时期佛衣样式形成的主要来源。唐代两京地区汇集了南北朝的佛衣样式而形成范式,并对西部及南方地区的佛衣样式产生影响。
陈悦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