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曙光

作品数:207 被引量:1,23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政治法律
  • 77篇哲学宗教
  • 17篇文化科学
  • 1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71篇主义
  • 40篇马克思主义
  • 29篇人学
  • 20篇社会主义
  • 19篇文化
  • 17篇马克思主义中...
  • 17篇话语
  • 15篇以人为本
  • 15篇人为本
  • 12篇马克思人学
  • 11篇中国话
  • 11篇中国话语
  • 10篇政治
  • 10篇中国特色社会...
  • 10篇特色社会主义
  • 9篇时代化
  • 8篇大众化
  • 8篇中国模式
  • 8篇自信
  • 8篇马克思主义人...

机构

  • 88篇武汉大学
  • 66篇中共中央党校
  • 53篇中共湖南省委...
  • 7篇湖南省委
  • 5篇黎明职业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湖南行政学院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作者

  • 196篇陈曙光
  • 11篇石云霞
  • 3篇赵耀
  • 2篇韩庆祥
  • 2篇覃正爱
  • 2篇周正刚
  • 2篇周梅玲
  • 2篇刘影
  • 1篇辛向阳
  • 1篇韩震
  • 1篇何良安
  • 1篇胡湘之
  • 1篇胡爽平
  • 1篇刘同舫
  • 1篇李飞智
  • 1篇谢维楚
  • 1篇袁准
  • 1篇杨婷
  • 1篇王姝雅
  • 1篇肖展

传媒

  • 14篇马克思主义研...
  • 8篇湖湘论坛
  • 8篇探索
  • 5篇政治学研究
  • 5篇教学与研究
  • 5篇理论视野
  • 4篇哲学研究
  • 4篇求是
  • 4篇求索
  • 4篇学习与实践
  • 4篇湖南社会科学
  • 4篇上海行政学院...
  • 4篇湖南行政学院...
  • 3篇当代世界与社...
  • 3篇理论导报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江海学刊
  • 3篇重庆社会科学
  • 3篇南华大学学报...
  • 3篇红旗文稿

年份

  • 3篇2024
  • 11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13篇2016
  • 9篇2015
  • 14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19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17篇2006
  • 2篇2005
2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反思被引量:56
2008年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有进展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推进也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理论界学术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学院派作风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与大众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院派作风主要表现为理论脱离生活,躲避问题,从而远离大众。因此,反对学院派作风,重建面向当代"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只要不"自我放逐"到时代之外,时代就不会将马克思主义"边缘化";马克思主义只要不远离大众,大众就不会抛弃马克思主义。
陈曙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颁奖仪式上的发言被引量:1
2009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这次我和武汉大学石云霞教授合作的文章获得了一等奖。应主办方的要求做一个发言,我想首先还是要感谢主办方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感谢各位评审专家的厚爱,同时也要感谢与会的各位前辈、各位专家学者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陈曙光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颁奖仪式马克思主义研究
儒家文化视野中的和谐思想体系探微被引量:4
2006年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为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本身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它以中庸观作为理论基础,以“中”、“和”为基本范畴,以“礼”为判断标准,以“自然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为主要内容,形成了既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内容的文化体系。
陈曙光
关键词:儒学文化体系
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误区辨正
2016年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步入攻坚期、深水区,面对的都是"硬骨头"。改革的任务越是繁重、头绪越是繁多,越是需要坚持科学的改革方法论。然而社会上对于如何推进改革估存在不少的方法论误区,只有把方法论搞对头,改革才能搞对头,故作以下辨正。误区一:"顶层设计"是中央的事,"摸着石头过河"是基层的事有人认为:"顶层设计"是中央的事。
陈曙光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辨证统一政治原则辩证统一定力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研究四题被引量:3
2005年
马克思在解构西方传统人学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了科学的人学理论体系。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人是什么”为基本问题,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形成了既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内容的理论体系。
陈曙光
关键词:人学
人何以为本:价值论上缘起,存在论上解决
2015年
存在论回答"是"的问题,价值论属于"应该"的范畴。任何"是"的问题都内蕴着"应该"的维度,都包含着价值论的意蕴,缺乏价值维度的存在论是无效的。马克思主义人学首要探讨的是"人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本体论的问题;"以人为本"回答的是"如何对待人"的问题,这是价值论的问题。"人是什么"与"如何对待人"之间的关联在于:对前者的回答直接决定了后者的答案。"人何以为本",价值论上缘起,存在论上解决。在前马克思时代,西方传统人学总是热衷于为可变的人生找寻不变的"实体",试图通过不变的"实体"来筹划可变的人生。追寻"实体"的初衷乃是为人确立"安身立命之本",结局却使人遁入"无家可归之境"。因此,在前马克思时代,"以人为本"仍然是一个被深度遮蔽的意义领域。马克思终结了实体本体论的强大传统,开辟了"直面生活"的人学存在论道路。马克思开辟的这一存在论境界直接的是回答了"人是什么"的存在论难题,深层的却是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论意蕴。
陈曙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以人为本价值论存在论
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被引量:6
2020年
马克思于历史的深处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创立了科学的自然观。一是在扬弃物化自然的基础上界定了人化自然的科学内涵,实现了从本体的自然到客体的自然、从机械的自然到辩证的自然、从思辨的自然到实在的自然、从感觉的自然到实践的自然的转变;二是在超越史前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的自然的科学概念,历史的自然是劳动实践的结果,是自然在社会历史中的发展,历史的自然亦是人类的历史;三是在解剖异化自然的基础上阐明了自然异化的深层根源,自然异化是异化劳动、人与自然物质交换断裂、资本主义私有制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四是在立足现实自然的基础上展望了理想自然的美好愿景,消除自然异化,扬弃私有制度,建构人道的自然主义,方可迎来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五是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解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既要排除自然中心主义的诘难,也要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纠缠。共产主义的实现,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但绝不是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终结,自然与人类既适应又不适应的矛盾将始终存在。今天,人类正行走在通往美丽世界的途中,人与自然的和解依然在路上。
陈曙光阮华容
关键词:自然观
理论与话语被引量:12
2018年
理论构成话语的基本要件,话语依托理论的支撑得以立基。不是任何理论都可以转化为话语。理论转化为话语,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一是理论本身是否彻底。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二是理论是否具有对现实的强大解释力。缺乏干预现实的能力,理论只能游走于生活的边缘地带。三是理论是否提供了某种成熟的分析框架。四是理论能否通达大众。真正有意义的话语绝不仅仅是学术圈子内的自言自语,同时也应该是大众的生活话语。五是理论是否具有转化为话语的权力支撑。
陈曙光
关键词:话语话语权
“中国模式”的辩证解读——兼评“中国模式”解释多元化的方法论根源被引量:3
2015年
"中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象,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智慧,科学解读"中国模式"不能不讲辩证法。在国际话语场,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多元化解读充满了误读与偏见,"中国模式"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陷入了"没有标准,怎么说都行"的解释怪圈之中。西方一些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多元化解读,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形色色的政治意图之外,不讲辩证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方法决定看法,方法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只有把方法搞对头,看问题才会不失偏颇,看法才能搞对头。科学解读"中国模式",必选坚持"一"与"多"的统一,"变"与"稳"的平衡,"质"与"量"的互补,"中"与"西"的互鉴,"主流"与"支流"的兼顾,"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局部"与"整体"的呼应,"历史"与"现实"的贯通。这是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证法,也是理解"中国模式"的方法论。
陈曙光
关键词:中国模式西方话语
中国道路:西方话语的另类解读被引量:8
2014年
中国道路,西方话语中一般称为"中国模式"。在中国模式的性质判断上,西方学者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模式说、新自由主义模式说、儒家资本主义模式说、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说、第三条道路说、威权社会主义模式说、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说、后社会主义模式说等等。从总体来看,西方学者的解读,或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或带有形形色色的政治意图,或秉持错误的方法论原则。中国模式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中国模式的内容和性质是确定的,是非成败也是有定论的。对于西方学者的歪曲解读,我们应该仔细地加以甄别,审慎地展开批判,同时应该积极建构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使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学术自信。
陈曙光
关键词:中国模式学术话语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