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纯药物
  • 1篇单纯药物治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性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预后
  • 1篇早期微创
  • 1篇治疗高血压脑...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血管
  • 1篇缺血性脑血管...
  • 1篇微创
  • 1篇微创引流
  • 1篇脑出血
  • 1篇脑血
  • 1篇脑血管

机构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陈琨
  • 1篇潘明远
  • 1篇罗大山
  • 1篇韩方华
  • 1篇李齐广
  • 1篇姚业轩
  • 1篇汤华
  • 1篇王光绿
  • 1篇梁舜
  • 1篇吴全理
  • 1篇邓峰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介入组42例和药物组47例,介入组采用介入手术治疗,药物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责任血管血流改善情况及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12个月介入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介入组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2个月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均无死亡病例,治疗后12个月药物组死亡2例(4.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单纯药物治疗而言,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
陈琨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单纯药物治疗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39
2010年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间窗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01~2009-01行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9例,超早期组32例,延期组27例进行近期(出院时)GOS评分;6个月后ADL分级评定。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2组病例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预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超早期组病例近期、远期病残率明显低于延期组。结论临床观察和随访表明,对于Ⅰ、Ⅱ、Ⅲ级和部分Ⅳ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量〈60ml)患者,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能保护脑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吴全理汤华邓峰王光绿李齐广韩方华姚业轩罗大山潘明远陈琨梁舜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