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山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农村文化产业典型模式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总结了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推进中农村文化产业在农村民间演出与曲艺产业、手工工艺文化产业、农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浙江横店模式、深圳大芬模式、广西阳朔模式以及苏州周庄模式四大成功个案。
- 徐世平陈绍山
-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新农村建设
- 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
- 2005年
-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价值核心、以人为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诉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抉择。
- 陈绍山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诉求
- 论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诉求和实现路径——以滁州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构建和谐校园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要保障,是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构建和谐校园,重要的是要选准对构建和谐校园起主导与支撑作用的核心价值体系。根本途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
- 陈绍山
- 关键词:和谐校园价值诉求
- 论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与科学发展观
- 2005年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在其贯彻和落实时关键也就是要时刻将人铭记于心,做到万物人为本,万事民为先。
- 陈绍山姚满林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 构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本框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多数学生想创业却不敢创业,主要原因有: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到位,高校本身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高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努力做到三个改变:一是改变教学目的,使大学生创业行为向进取行为转变;二是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向"学"转变;三是高校背景变化,使高校由象牙塔向创业型大学转变。
- 陈薇陈绍山孙磊赵来
-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
- 论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
- 2007年
- 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在理论上是内在统一的,在实践上也是双向互动的。
- 陈绍山
-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建设
-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人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思想的原则区别,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以人为本”的特定理解;同时深刻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旨在阐明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从而进一步说明...
- 陈绍山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 文献传递
-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进程:2005-2010——基于期刊数据库文献的题名检索被引量:1
- 2011年
- 辅导员专业化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重大课题。近5年来,学者和广大的一线学生工作者纷纷就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学理研究层面和实践层面展开相关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在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勾勒出我国学界"辅导员专业化"研究的进程和路线,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陈绍山王小婷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 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 2008年
- 政治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政治建设的终极取向,而和谐社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两者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彼此包含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人的政治生活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 陈绍山
-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治文明政治保障
- 大学生网络群体及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滁州学院为例
- 2013年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水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滁州学院大学生网络群体及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大学生上网存在问题的对策,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
- 汪芳芳吉晓华陈绍山屠磊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