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耿谊
- 作品数:28 被引量:208H指数:8
-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为社区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社区康复的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795例患者按治疗依从与否进行自然分组,研究组(n=177)为治疗依从性差者,对照组(n=618)为较好的治疗依从者;调查观察2年。比较两组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及与病情的相关,分析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间存在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研究组的家庭气氛较差、家人对患者关心程度低、与邻居及同事的关系不好、较常得不到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经济较差(P<0.05~0.01);两组现有病情和社会功能与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家庭经济、在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气氛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084~0.273,P<0.05~0.01),社会影响与各社会心理因素呈负相关(r=0.091~0.285,P<0.05~0.01),且均以研究组的相关性更明显;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差、家庭气氛不良、得不到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病程长是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易感因素。结论:社区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女性构成比高、教育程度低和病程长的特点。必须重视精神分裂症的社区防治和康复,积极改善社会心理因素,对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 高镇松林勇强李章陈政雄林和文罗明强陈耿谊林伟松
- 关键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病人依从
-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治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分区化管治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区化管治 ,分析管治前后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 ,并分析管治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分区化管治效果显著 ,规则治疗率由 2 9.5 %提高到 92 .1% ,总有效率由4 6 .4 %提高到 97.1% ;影响管治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康复时间、病程、初次治疗时的疗效、服药依从性和药物副作用。结论 分区化管治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康复 ;康复时间短和病程长是康复效果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 高镇松罗明强郭婵娥李章陈政雄吴民吉吴祥水陈耿谊林伟松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影响因素康复
- 抑郁障碍患者HPA轴释放功能与病情关系的研究
-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释放功能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0例抑郁障碍患者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昼夜分泌节律,同步测定24小时尿17-羟皮质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酮、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
- 李宏伟高镇松吴强黄佩珊林春湖陈耿谊
- 文献传递
- 精神分裂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研究被引量:3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活性与病情的关系。 方法 :对 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 4和 8周末分别进行CPK检测 ,同时以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阴性症状量表 (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 (SAPS)评定其病情严重度。选取同期本地区健康体检者 6 9名为对照组。 结果 :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期的CPK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显著下降 ,4周末已降至正常范围 ;在发病期的CPK值与BPRS总分、思维障碍因子分、激活性因子分和SAPS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好转后相关性降低 ,至 8周末已无相关性 ;病例组CPK变化值与BPRS总分减分值、激活性因子的减分值和SAPS总分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的CPK活性显著升高 ,与病情关系密切 ,与阳性症状相平行 ,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神经 内分泌 免疫、代谢相互作用的结果。
- 高镇松林和文陈政雄陈鼎盛吴树跃陈耿谊郑禄城张剑辉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肌酸磷酸激酶病情酶活性
-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1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等3项心肌酶检测和心电图检查,每周1次,连续4周,统计AST、LDH、CPK异常率和心电图异常率,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危险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前4周心肌酶谱总异常率为50.6%,其中,AST异常率为34.8%,LDH异常率为37.2%,CPK-MB异常率为38.4%。前4周心电图总异常率为37.8%。较大剂量氯氮平、长时间联合用药、严重阳性症状、高血压和锥体外系反应是心肌酶谱异常和心电图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并定期监测心肌酶和心电图,控制危险因素,对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 陈耿谊高镇松张胜佳陈伟鹏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肌酶心电图
- 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与自杀行为的关系(英文)被引量:7
- 2013年
- 背景目前对抑郁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神经-内分泌研究仍较少,且结果多不一致。目的探讨国内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释放功能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比较14例2个月内有过自杀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研究组)和15例不伴自杀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抑郁对照组)的HPA轴功能。以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DST)、一天中血浆皮质醇浓度的昼夜变化(在帕罗西汀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评估)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小时尿17-羟皮质醇和24小时尿游离皮质酮,评估HPA轴释放功能。同时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另外测定15名无抑郁障碍的健康体检者的白天皮质醇浓度。结果抑郁研究组与抑郁对照组之间24h尿皮质醇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皮质醇浓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血浆皮质醇的午夜分泌低谷均不明显,而治疗后的分泌低谷变得明显。抑郁研究组DST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7%对20%,χ2=4.24,p=0.039)。无论治疗前后,抑郁研究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HAMD量表总分及绝望感和自杀观念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抑郁对照组中这些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研究组早晨8点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抑郁对照组的这一浓度并不比健康对照组高。结论本研究结果与先前关于抑郁症与HPA轴功能关系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尽管如此,有自杀行为与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之间还是存在某些差异。这些差异提示可能存在特定的自杀相关的HPA轴功能紊乱。有必要在大样本研究中进一步验证这些差异,以期能够在只报告有过自杀观念的人群中鉴别出实际有过自杀行为的个体。
- 李宏伟高镇松吴强黄佩珊林春湖陈耿谊
- 关键词:自杀行为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
- 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叶酸和维生素B12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一氧化氮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127.3±4.2)mm Hg(1 mm Hg=0.133 kPa)以及舒张压(85.7±6.2)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38.2±4.0)、(94.3±4.2)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可改善患者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一氧化氮水平。
- 黄梓銮黄邦锋张蕴周卓妙芳高镇松黄佩珊陈耿谊
- 关键词:叶酸维生素B12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精神分裂症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以18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以100例首次住院且与研究组同期出院(±1月)而未复发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评定和比较两组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存在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研究组的家庭气氛较差、家人对患者关心程度低、与邻居及同事的关系不好、较常得不到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经济较差(P<0.05-0.01);研究组的社会支持(SSRS)总分(40.1±7.3)和主观支持分(23.9士6.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6±8.3、25.8±8.7,P<0.05~0.01).两组现有病情和社会功能与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家庭经济、在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气氛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179~0.388,P<0.05~0.01),社会影响与各社会心理因素呈负相关(r=-0.186~0.298,P<0.05~0.01),且均以研究组的相关更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密切,积极改善社会心理因素,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 吴祥水高镇松李章罗明强吴民吉李植荣陈耿谊林伟松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复发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
- 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心脏副作用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对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心脏副作用的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至10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按计划每周1次定期监测心电图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等3项心肌酶,连续观察4周,而对照组51例按常规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各检查一次,然后,比较两组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检出率、4周累计AST、LDH、CPK-MB异常检出率及异常患者心肌酶检测值和发现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检出率(26.5%)显著高于对照组(9.8%,P<0.05),发现时间(10.2±2.6)d显著早于对照组(14.3±2.9d,P<0.01)。研究组4周累计AST、LDH、CPK-MB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异常患者检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有利于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的心脏副作用。
- 陈耿谊高镇松张胜佳陈伟鹏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副作用心电图心肌酶
- 弓形虫感染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学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了解弓形虫感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上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上的变化,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弓形虫抗体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12项指标、评定BPRS、SAPS、SANS。然后,按弓形虫抗体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3.1%;两组患者的BPRS总分、SANS总分、SAP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P>0.05),但BPRS中的激活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和P<0.05);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呈高粘滞低脑血流量的血液流变学特点,红细胞压积、电泳时间、电脉率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弓形虫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存在某些类似的临床特点和血液流变学特性,但也各有其特点,揭示弓形虫感染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 罗明强高镇松吴妙新陈耿谊陈政雄肖攀攀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弓形虫病抗体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