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锦淘

作品数:14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金枪鱼
  • 6篇长鳍金枪鱼
  • 5篇生物学
  • 5篇生物学特性
  • 4篇大眼金枪鱼
  • 3篇生物学特性研...
  • 2篇南太平洋
  • 1篇刀鱼
  • 1篇底拖网
  • 1篇钓钩
  • 1篇延绳钓
  • 1篇鱼类
  • 1篇渔场
  • 1篇渔具
  • 1篇渔业
  • 1篇适应性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水温
  • 1篇水域
  • 1篇拖网

机构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上海水产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陈锦淘
  • 8篇朱国平
  • 7篇许柳雄
  • 4篇李攀
  • 3篇戴小杰
  • 2篇朱清澄
  • 2篇许巍
  • 2篇谷兵
  • 1篇李凤莹
  • 1篇张先存
  • 1篇杨文波
  • 1篇彭燕燕
  • 1篇张恩迪
  • 1篇李攀
  • 1篇周成
  • 1篇唐议
  • 1篇张福祥

传媒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渔业经济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 1篇2009年中...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 1篇2012年上...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度洋中南部长鳍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所捕获的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叉长为74~120 cm,优势叉长为105~110cm,约占总数的47.8%,平均叉长为(107.2±4.99)cm。2)长鳍金枪鱼叉长(LF,cm)与加工后重(WD,kg)的关系可表达为WD=1.7146×10-5LF3.0197(总体),WDM=7×10-5L2F.M7229(雄性),WDF=2×10-6L3F.F5354(雌性)。3)调查期间,长鳍金枪鱼性腺成熟度以Ⅳ级为主,约占总数的43.1%。4)当长鳍金枪鱼叉长小于100 cm时,摄食等级以0级和2级为主;当叉长为100~120 cm时,空胃率达39%以上,且随叉长的增长而递增。当叉长为91~110 cm时,摄食饱满指数随叉长增长而上升;当叉长为111~120 cm时,饱满指数随叉长递增而降低。
李攀许柳雄朱国平陈锦淘
关键词:长鳍金枪鱼生物学特性
印度洋南部大眼金枪鱼年龄鉴定及其与生长的关系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对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种群结构和年龄生长做出判断,从而进行有效的资源评估和管理,需要一种简便、可行、精确的年龄鉴定方法。根据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在印度洋中南部执行专项调查时采集的275枚第一背鳍鳍条样本,确立了最适的切割位置和年龄鉴定方法,并通过年龄鉴定估算大眼金枪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570~1 820 mm,优势叉长组为910~1 500 mm,占总体的83.9%;年龄组成以3、4和5龄居多;第1、2条年轮轮径的平均值分别为(4.23±0.71)mm和(5.72±0.48)mm。根据鳍条的切割位置分为3个组别,线性回归关系为拟合大眼金枪鱼鳍条半径与叉长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3个组别在鉴定大眼金枪鱼年龄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赤井信息量标准(AIC)分析结果表明,自骨突处起,全长(L)的10%处为最佳切割位置。大眼金枪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250.5×[1 e 1.05(t+1.85)]。
周成朱国平陈锦淘许柳雄
关键词:大眼金枪鱼鳍条年龄鉴定
印度洋中南部长鳍金枪鱼繁殖栖息的适应性被引量:7
2012年
根据2009年3~4月在印度洋中南部水域作业的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上收集数据,基于反映鱼类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性腺指数(GSI)及其影响因素—表温(SST)、100 m水层的水温(TEMP)及200 m水层的溶解氧浓度(DO),对长鳍金枪鱼繁殖栖息地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温、表层盐度、100 m水层的水温及200 m水层的DO与印度洋中南部长鳍金枪鱼GSI的最佳上界分位数回归方程分别为pGSISST0.55=159.47-12.20SST0.55+0.24SST20.55,pGSISSS0.70=527.22-28.51 SSS0.70+0.39SSS20.70,pGSITEMP0.55=2.25-0.23TEMP0.55-0.01TEMP20.55和pGSIDO0.70=53.71-17.66DO0.70+1.49DO20.70。调查区域长鳍金枪鱼繁殖栖息地指数分布在0.52~0.97之间。自北向南,繁殖栖息地指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5°S以南水域,繁殖栖息地指数基本上维持在0.65以下。本研究为阐明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繁殖空间分布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朱国平李凤莹陈锦淘许柳雄
关键词:长鳍金枪鱼繁殖
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形成与水温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2004年7~9月在北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saira)资源调查中的渔业数据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小渔场Ⅰ~Ⅳ的温跃层厚度及其平均值分别为23.21~45.23m(22.02m),9.26~26.16m(16.90m),19.03~27.60m(8.57m)和19.09~30.53m(11.44m)。各小渔场0~50m(50~100m)的温度梯度分别为0.46℃/m(0.40℃/m),0.36℃/m(0.14℃/m),0.49℃/m(0.24℃/m)和0.42℃/m(0.18℃/m)。50~100m水层时,各渔场最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平均分布的各层温度范围较为接近,50m水层为3.00℃左右,75m水层约为2.00℃,100m水层为1.50℃左右。
朱国平朱清澄陈锦淘许巍张先存
关键词:北太平洋渔场水温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0
2005年
陈锦淘戴小杰
关键词:标志放流
印度洋中南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研究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所捕获的大眼金枪鱼数据,本文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为57~182cm,优势组为121~130cm,约占总数的22.4%,平均...
李攀陈锦淘
关键词: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
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根据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农业部渔业局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获得的生物学数据,对捕获的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体长、体重(去鳃、去尾、去内脏)、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及性别比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的优势叉长为105~140cm,优势加工后的体重为20~40kg;摄食等级为0—4;性腺成熟度以Ⅱ、Ⅲ期为主,且雌、雄差异较大;叉长(L)与加工后的体重(W)的关系为W=1.3373×10^-5L^3.0147,R^2=0.9691。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结果比较,表明近年来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陈锦淘朱国平张恩迪许柳雄彭燕燕
关键词:大眼金枪鱼生物学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发展潜力的探讨
根据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研究小组提供的资料,在南太平洋地区,中国台湾长鳍产量最高。自1996年以来,斐济、萨摩亚、法属波里尼西亚的捕捞努力量增加显著,其渔获量也随之大幅增加,平均每年达到8771吨。根据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
陈锦淘戴小杰谷兵
文献传递
印度洋中南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在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调查期间收集的大眼金枪鱼生物学数据,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为57~184 cm,优势叉长组为101~110cm和121~130 cm,约占总数的41.7%,平均叉长为119.5 cm;(2)不分性别大眼金枪鱼叉长(FL)与加工后重(DW)的关系可表达为:DW=2.407 6×10-5FL2.931 6,雌雄个体差异不显著(F=0.207,P〉0.05);(3)调查期间,大眼金枪鱼雄性比例为56.55%,当叉长大于140 cm时,雄性占优势;调查期间,该海域大眼金枪鱼的繁殖期为10月~翌年4月,繁殖峰期为10月~翌年1月;(4)摄食种类中柔鱼、帆蜥鱼和虾类所占比重较高,分别占36.0%、20.1%和18.0%;各月份摄食等级1~4级分布呈显著性差异(χ2=191.20,P〈0.01),各叉长组大眼金枪鱼摄食等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χ2=41.08,P〉0.05)。
李攀陈锦淘朱国平许柳雄
关键词: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
印度洋中南部水域金枪鱼延绳钓钓钩钩型对钓获对象的选择性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在印度洋中南部水域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收集的数据,研究分析和比较了3种钓钩钩型(传统金枪鱼钩、"J"形钩和圆形钩)的渔获效益及对钓捕对象的选择性。结果表明:(1)从渔获种类上看,大眼金枪鱼和大青鲨金枪鱼钩钓获比例最高,"J"形钩和圆形钩的钓获比例相当;而长鳍金枪鱼则为金枪鱼钩钓获比例最高,其次为"J"形钩和圆形钩。(2)大眼金枪鱼存活率以金枪鱼钩最高,"J"形钩最低;长鳍金枪鱼则为"J"形钩稍高于圆形钩,金枪鱼钩最低;大青鲨则以圆形钩最高,"J"形钩最低。(3)"J"形钩钓获的长鳍金枪鱼和鲨鱼平均叉长较金枪鱼钩和圆形钩稍大;而金枪鱼钩钓获的大眼金枪鱼平均叉长较圆形钩和"J"形钩稍大。(4)3种钩型钓获的长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大青鲨叉长分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朱国平陈锦淘许柳雄李攀
关键词:金枪鱼延绳钓钩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