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沧州市青少年学生尝试卷烟和电子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21年沧州市青少年学生尝试卷烟和电子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控烟政策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9月抽取4569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结果沧州市青少年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9.35%(1341/4569),尝试卷烟率为13.77%(468/4569),尝试电子烟率为15.58%(712/4569),尝试吸卷烟率和尝试吸电子烟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职高学生尝试卷烟率和电子烟率均高于初中和高中学生;多因素非条件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每周零花钱、好朋友吸烟、吸烟感受和“是否有人教过烟草使用后果?”是青少年学生尝试卷烟的影响因素(均P<0.05);性别、每周零花钱、老师吸烟、好朋友吸烟、吸烟感受和“是否收到过免费烟草产品?”是青少年学生尝试电子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2021年沧州市青少年学生烟草使用率较高,学生吸烟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建议继续加强控烟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创建无烟环境。全面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学生吸烟。
- 孙红轩陈静兰艳芳酒伟李更生
- 关键词:卷烟青少年影响因素
- 沧州市2011—202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1—2022年沧州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归纳整理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1—2022年沧州市传染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1—2022年沧州市法定传染病共报告32种,病例336359例,死亡病例190例。年均发病率为376.19/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19898.265,P<0.00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04.98/10万,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3495.930,P<0.001);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74.55/10万,呈波动下降趋势(χ_(趋势)^(2)=20671.208,P<0.001)。法定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年均发病率顺序为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男女性别比为1.42∶1,发病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例数的81.95%。结论沧州市2011—2022年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重视传染病防控,结合重点人群、重点传染病、发病季节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的防治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 兰艳芳陈静高哲敏张晓彤龚子钰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
- 2008—2015年沧州市碘缺乏病和饮水型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评价沧州市重点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每年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随机选择5个左右的项目县4~6年级1个班的学生及18~40岁家庭主妇,按照国家统一的调查问卷完成基线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6个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然后再次对目标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分别计算基线调查和健康干预后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沧州市2008—2015年8年间基线调查8005人,其中学生5259人,家庭主妇2724人;干预后调查7941人,其中学生5220人,家庭主妇2721人,目标人群地重点地方病防治知识总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9.0%提高到干预后的90.2%;健康干预前小学生与家庭主妇的知晓率均低于70%,健康干预后,小学生的知晓率为89.8%,家庭主妇的知晓率为91.0%;每一年干预后知晓率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不同地区间差别明显,新华区、运河区的知晓率最高。结论随着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的深入开展,目标人群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健康干预效果明显。
- 酒伟祁业敏高永海陈静刘华温松臣酒晓
- 关键词: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
- 2008-2017年河北省沧州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及预警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8-2017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及预警情况,为更好地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将猩红热个案报告卡导出,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将预警信号发送、预警信号初步核实情况进行处理,并全部导出预警信号响应情况表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7年沧州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 827例,无死亡。10年间平均发病率2. 52/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是2009年的0. 94/10万,最高的是2011年的4. 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 589 003. 45,P <0. 01)。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3~6岁儿童发病1 262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9. 07%。男女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 21,P <0. 01)。疫情呈高度散发状态,无暴发疫情。发病高峰出现在5~6月和11~12月。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最低的为南大港区0. 24/10万,最高的为任丘市7. 5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 123,P <0. 01)。预警信息发出231条,初步判断230条,响应率99. 57%,响应时间中位数2. 83(P25=0. 83,P75=24. 86),未初步判断1条,未响应率0. 43%。24h内及时处理信息170条,及时响应率73. 59%。结论应加强托幼机构等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疫情的主动搜索,提高传染病预警信息响应率,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将人员、经济的损失降到最小。
- 陈静祁业敏孙红轩杨永胜王琳琳
- 关键词:猩红热预警分析防控措施
- 2018—2022年沧州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对2018—2022年沧州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沧州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政策、完善法规标准、建立健全监管工作机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收集2018—2022年沧州市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上报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从职业卫生数据采集系统中导出数据至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2年沧州市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机构数、监测病种数、监测企业数、实际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人数均逐年增加;2018—2022年监测企业规模和经济类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型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数量增长最迅速;职业健康检查率最高的危害因素为噪声,涉及企业4646家次,涉及接害劳动者130624人次。沧州市重点职业病检出率为0.003%,不同危害因素劳动者间重点职业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度检出率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12.529,P<0.01)。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01%,各年度间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度检出率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9.563,P<0.01)。结论沧州市在今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加强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工作,同时需重视疑似职业病的检出情况,进一步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职业健康检查率,保护劳动者健康。
- 韩钰孙红轩张从容周文茹陈静翟亚楠
-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
- 2009—2018年沧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沧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应用效果,为提高沧州市预警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将2009—2018年所有预警信息导出进行分类整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沧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发出传染病预警信号16 738条,10年间平均每个县(市、区)每周接受2条预警信息,涉及18个县(市、区)33种传染病,预警信息总数为16 738条,及时响应数为12 493条,及时响应率为76.64%,及时响应M(P25~P75)为1.64(0.69~6.92)h,预警阳性率为0.02%,错误预警率为0.26%。响应率达100.00%的县(市、区)有6个。2018年及时响应率最高为98.67%,2014年最低为58.15%,不同年度及时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21.30,P<0.05),及时响应率最高的是沧县为96.11%,最低的是海兴县仅为28.03%。不同地区及时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865.54,P<0.05),响应数前5位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占总数的85.69%,甲、乙、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及时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6,P<0.05)。结论 2009—2018年沧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及时响应率偏低,灵敏度不够高,阳性预测值较低,错误预警存在,现有工作预警机制和预警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 陈静祁业敏孙红轩王琳琳杨永胜
- 关键词:传染病
- 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在艾滋病知识及政策知晓率调查中的作用及启示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为了解公众对艾滋病知识及政策的知晓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提供依据。同时证明12320卫生热线这一新型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的开通畅通了政府与公众的的沟通渠道,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随机抽取电话号码,利用12320卫生热线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公众艾滋病知晓率电话调查。结果 1 201人接受调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正确率平均为81.04%。其中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可能感染艾滋病知晓率最高,为94.42%;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仅为48.29%。城市艾滋病传播知识正确知晓率高于农村;15~40岁组人群明显高于41~60岁组人群;高文化程度者明显高于低文化程度者。结论公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偏低,尤其是农村地区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应针对这些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同时本次调查充分证明了12320卫生热线电话已成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畅通政府与社会公众绿色通道的重要抓手,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董辉曾娟高贵军冯素青邓祖昆刘则军陈静李大鹏张华昕孙立新
-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
- 沧州市1962-20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变迁研究
- 庞丽敏高赢邱秀俊徐岳宗殷海青刘树林杨秀敏李更生陈静
- 课题主要是对沧州市1962-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的报告,探讨全市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长期变化趋势及规律,确定新时期沧州市传染病防控重点和策略。结果显示:1962-2010年沧州市共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7种,报告...
- 关键词: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 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了解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突发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将2005—2019年沧州市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出分类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9年共报告13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发病1900人,波及111511人,死亡35人,罹患率1.70%。其中未分级事件76起,占55.07%;一般事件56起,占40.58%;较大事件6起,占4.35%;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9月和12—次年2月。农村发病高于城镇,学校及托幼机构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场所。不同地区及学校类型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农村最高,为10.66%,托幼机构(7.27%)高于小学(5.88%)和中学(2.62%)。预警信息系统探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预警灵敏度2.17%。结论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呈季节高发,学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
- 孙红轩陈静祁业敏杨永胜王琳琳
-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预警
- 沧州市区2010—2019年甲状腺癌发病时间趋势和生存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对沧州市区2010—2019年居民甲状腺癌发病时间趋势和生存分析进行研究,为沧州市区甲状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9年沧州市区甲状腺癌发病的监测数据,统计甲状腺癌发病率、标化率、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生存时间、累积生存率等。结果沧州市区2010—2019年甲状腺癌平均年发病率为18.64/10万,中标率为17.60/1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20~岁以上组发病率快速升高,在50~岁组达到峰值,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下降。2010—2014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41.95%,95%CI:3.68%~94.35%,P=0.035)。甲状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24.29个月,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2%、90.4%。不同性别间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65岁以下患者组甲状腺癌生存状况较65岁及以上患者组更好(P<0.05)。结论甲状腺癌对沧州市区居民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应通过综合干预手段减轻因甲状腺癌导致的居民疾病和经济负担。
- 高哲敏李晓雪霍恺王立彬陈静鲁文慧
- 关键词:甲状腺癌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