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枣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水生
  • 3篇水生植物
  • 2篇原位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尼龙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综合污染
  • 2篇综合污染指数
  • 2篇网板
  • 2篇网袋
  • 2篇污染
  • 2篇污染指数
  • 2篇系统发育
  • 2篇分解过程
  • 2篇初级生产力
  • 1篇带线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机构

  • 13篇枣庄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陈静
  • 10篇蒋万祥
  • 4篇王洪凯
  • 2篇贺诗水
  • 1篇张营霞
  • 1篇谢志才
  • 1篇田忠景
  • 1篇邓艳美
  • 1篇王明山
  • 1篇沈琦
  • 1篇卓丽玲
  • 1篇陈康
  • 1篇胡遵鲁
  • 1篇杨宁
  • 1篇王昌斌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栖线蚓研究概况
2014年
线蚓为世界性分布的小型寡毛类,是环带动物中包含物种较多的一个科,目前全球已记录的线蚓约32属700余种.该科动物一般生活在土壤的表层,广泛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中,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沼泽地、北方针叶林、苔原带.它们以微生物和腐殖质碎屑为食,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矿化等生态过程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文中详细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以及中国陆栖线蚓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线蚓分类学研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研究滞后、研究区域不平衡、以形态分类为主,系统发育研究不透彻等;在线蚓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方面,指出线蚓群落分布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线蚓对干燥敏感,其分布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水量;同时,对线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进行概述,指出线蚓是评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理想指示类群,也是评价全球气候变化的理想生物.最后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陈静蒋万祥
关键词:系统发育生态系统
郭村水库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价
2011年
2010年5月对郭村水库水体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并应用均值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0.103、0.046、0.340、0.152、0.087、0.008 mg/L。重金属超标倍数以Cu最大,为32.99倍,Pb次之,为1.24倍,Cr、Ni、Zn、Cd超标倍数均不超过1。重金属超标率表现为Cu、Zn最大,分别为100%、90%;Cd、Cr、Ni、Pb超标率相对较小,分别为40%、30%、30%、30%。对污染分担率进行统计,发现Cu为主要污染元素。应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郭村水库属于重度污染水平。
陈静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评价综合污染指数
微山湖水域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水质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2010年4月对山东微山湖6种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Zn、Pb、Cr、Ni、Cd平均含量分别为0.035 9、0.148 0、0.112 0、0.038 0、0.040 0、0.003 7 mg/L;总体表现为运河区>河口区>养殖区。相关分析表明,6种重金属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不同重金属受总悬浮物、有机悬浮物、无机悬浮物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对微山湖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表明,Cu、Pb、Zn、Ni、Cd、Cr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2.59、1.35、0.61、0.07、0.02、0倍;超标率分别为100%、60%、70%、20%、20%、0;微山湖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水平,Cu、Pb为主要的污染元素。
蒋万祥田忠景陈静王洪凯
关键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悬浮物水质评价
2010年春季微山湖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2010年4月对微山湖不同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调查,并就环境因子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山湖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29μg/L,表现为入湖河道>航道区>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均值为188.67mgC/(m3·d),表现为入湖航道>养殖区>湖区航道;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总氮、总磷对微山湖叶绿素a含量影响显著;总磷含量对入库河流叶绿素a含量影响显著。总磷含量对微山湖、入湖河流初级生产力影响显著;磷酸盐含量对入湖河流初级生产力影响显著。
陈静王昌斌蒋万祥
关键词: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
郭村水库初级生产力及渔产潜力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用黑白瓶测氧法测定郭村水库的初级生产力,并估算其中鲢鱼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郭村水库水体透明度为0.8 m;溶解氧含量为4.62-7.98 mg/L,在同一水层表现为白瓶〉初始氧瓶〉黑瓶,在垂直分布的3种瓶中溶解氧含量均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水库的毛初级生产量为2.11-2.95 mg/(L.d),净初级生产量为1.27-1.86 mg/(L.d),单位面积(水柱)日毛生产量为6.144 g/(m2.d),日净生产量为3.812 g/(m2.d)。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为4 754 250.9 kg,鲢鱼生产潜力为23 771.3 kg。
陈静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
一种水生植物原位分解过程研究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植物原位分解过程研究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安装有存放机构;所述存放机构包括:若干个尼龙网袋、两个滑道、网板、固定板、连接结构以及漂浮结构;若干个所述尼龙网袋分别安装在框架上,两个所述滑道分别安装至...
蒋万祥陈静赵宏煜申恒伦朱天顺巩政
文献传递
山东蒙山线蚓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于2011年9月对蒙山线蚓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共鉴定线蚓513条,隶属4属15种,Fridericia juveniles、Fridericia dianchiensis、Henlea sp6和Enchytraeus juveniles为优势种。各站位线蚓密度大小表现为站位S6>站位S1、S2、S4>站位S3、S5、S7。Margalef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基于物种组成的非度量多维标度2维排序结果表明,站位S4和S7线蚓群落的物种组成非常相似,站位S2和S5线蚓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其他站位间差异较大;基于密度的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结果表明,站位S4和S7线蚓群落结构相似,站位S1、S2和S6线蚓群落结构相似。群落百分比相似性分析表明,站位S1、S5、S6和S7之间线蚓群落相似性均较高,站位S2、S3和S4之间及其与其他站位之间群落相似性相对较低。小生境特征可主导线蚓密度和群落结构相似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可将线蚓群落划分为4个种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和钾含量是影响线蚓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蒋万祥陈静王洪凯胡遵鲁杨宁陈康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
一种水生植物及其附生无脊椎动物的定量采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植物及其附生无脊椎动物的定量采集装置,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设有采集结构,所操作杆下端设有顶点结构,所述操作杆上端设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上设有固定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人员手持装置站在水...
蒋万祥陈静赵宏煜申恒伦朱天顺巩政
文献传递
昆嵛山不同植被带线蚓群落结构特征
2014年
为明确昆嵛山不同植被带线蚓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11年9月对山东省昆嵛山不同植被带线蚓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采集线蚓科环带动物351条,隶属4属10种,其中白线蚓属5种,半线蚓属2种,线蚓属2种,玛利安蚓属1种。叉肾半线蚓(Hemienchytraeus bifurcatus)、白线蚓属种5(Fridericia sp5)和滇池白线蚓(Fridericia dianchiensis)为优势种,平均密度分别为2 458、2 125和1 333条·m-2,相对丰度分别为16.5%、14.2%和8.9%。不同植被带线蚓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整体表现为针阔叶混交林区最大,阔叶林区次之,针叶林区和农田区较小;其中线蚓密度均值为14 917条·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92,Margalef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22,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值为4,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值为0.52;应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法研究群落结构相似性,发现S1和S2站位相似性较高,S5和S6站位相似性较高,S3、S4站位分别与其他站位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水分、总氮和硝态氮含量为影响区域线蚓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蒋万祥陈静王洪凯卓丽玲贺诗水王明山邓艳美张营霞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典范对应分析
线蚓科分类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线蚓科隶属于环节动物门环带纲,迄今共记录32属650余种,是该纲的第二大科。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淡水、河口和冰川等。其中,约2/3的线蚓科物种(近500种)为陆生种类,100余种仅分布在海洋中。尽管经历了200多年的探索,线蚓科仍然是认知最少的类群之一。尝试回顾人类对线蚓科环带动物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方面的认知历程和积累的知识体系,描述线蚓科关键的形态学分类特征以及线蚓科分类研究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展望了线蚓科分类学未来的研究方向。线蚓科的分类研究尚处于α分类阶段,体现在以物种探索为主和大量的已描述的物种需要验证等。而基于生物学物种概念(生殖隔离)的线蚓科物种探索,虽然有一些合理的逻辑解释,但缺乏严格的科学验证。线蚓科内多数属为复系,表明已建立的线蚓科分类系统仍然不能很好的反映线蚓科的自然进化历史。线蚓科分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是未描述种类亟待发掘、已描述的物种需要验证、属/种的厘定以及现代属级概念的建立、DNA分类在线蚓科的应用和线蚓科内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亟待开展,以及物种探索的不平衡、经费和研究人才匮乏以及网络分类的缺失等。将分子学数据和系统发育物种概念纳入线蚓科的分类学研究,应该是线蚓科分类的一个方向。通过解读保守基因的信息,可以揭示线蚓科的祖先与它们生活的古环境长期斗争的历史,以及将优良的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和驱动力。而系统发育物种概念认为物种是拥有共同祖先的,物种仅能通过生殖隔离与系统发育重建一起加以验证。基于系统发育物种概念而构建的线蚓科分类系统,必将能真实的反映线蚓科内各分类单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轨迹。而将最新的线蚓科分类学知识传播于分类学知识的终端使用者,是线蚓分类学家的职责。这�
陈静蒋万祥沈琦谢志才
关键词:系统发育物种鉴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