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辣椒轻斑驳病毒126 kDa蛋白互作的辣椒寄主因子
- 2024年
- 【目的】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辣椒的主要病毒之一。126 kDa蛋白是PMMoV编码的重要致病因子,但致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筛选与126 kDa蛋白互作的辣椒寄主因子,为解析PMMoV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诱饵载体pGBK-126 kDa;并以辣椒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Trizol法提取辣椒叶片总RNA,制备辣椒酵母cDNA文库;之后,使用pGBK-126 kDa对cDNA文库进行筛选,并通过NCBI和Uniprot等对筛选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根据比对分析结果,选取可能参与到植物抗病通路的寄主因子,克隆其全长CDS构建到pGADT7载体,酵母双杂交(Y2H)、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和荧光素酶互补(LCI)进一步验证126 kDa与寄主因子之间的互作;最后,通过瞬时过表达寄主蛋白分析其在PMMo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提取获得高质量辣椒RNA,无降解;获得高质量酵母cDNA文库,成功构建诱饵质粒pGBK-126 kDa,筛选得到与126 kDa蛋白互作的辣椒寄主因子18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8个寄主因子广泛参与到植物酶系统、物质及能量代谢调节过程、DNA结合转录过程、激素合成过程以及防御响应等多个通路;选取的其中3个寄主因子(LA2、PDHE1、BXL1)在一对一酵母双杂交互作验证中均存在与126 kDa的相互作用,表明初筛的结果可靠;通过BiFC和LCI进一步验证了126 kDa与BXL1之间体内外互作;瞬时过表达BXL1发现PMMoV的侵染受到了显著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pGBK-126 kDa诱饵质粒,基于该质粒对酵母cDNA文库进行筛选得到18个互作的寄主因子,广泛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多个通路,筛选结果验证可靠,其中,BXL1存在与126 kDa的体内外相互作用,并能够抑制PMMoV的侵染。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PMMoV的侵染机制提供良好的理论和材料基础。
- 何勇范晓珠陈新月段书静胡婷婷谢如雪王宇晴陈静
- 关键词:辣椒轻斑驳病毒辣椒酵母双杂交致病机制
- 桂花叶片SPAD、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特征被引量:23
- 2013年
- 对金桂(O.fragrans var.thunbergii)和四季桂(O.fragrans var.semperflorens)叶片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叶片SPAD值以及养分含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桂叶片叶绿素a/b值低于四季桂,其他指标均高于四季桂;不同植株四季桂叶片的各指标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金桂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a+b)、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植株间差异显著(P<0.05);四季桂(16.32 cm2)的叶面积要小于金桂(35.37 cm2),而四季桂的比叶重却略大于金桂,比叶重均值分别为18.53和16.62 mg·cm-2;四季桂和金桂叶片均偏酸性;四季桂叶片磷含量、镁含量均高于金桂,钙含量、钾含量分别小于金桂;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与SPAD值呈显著相关。在城市热岛现象突出的情况下,金桂的叶面积大,适应强光能力强,更适合在城市绿化中推广使用。
- 刘西军陈静徐小牛舒畅
- 关键词:桂花SPAD比叶重叶绿素
- 辣椒轻斑驳病毒126 kDa蛋白互作的辣椒寄主因子筛选及功能验证
- 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辣椒的主要病毒之一。126 kDa蛋白是PMMoV编码的重要致病因子,但致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筛选与126 kDa蛋...
- 何勇范晓珠陈新月段书静胡婷婷谢如雪王宇晴陈静
- 关键词:辣椒轻斑驳病毒辣椒酵母双杂交致病机制
- 草莓镶脉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 2016年
- 利用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全长克隆pSVBV-E3构建SVBV侵染性克隆。pSVBV-E3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别获得0.5-mer SVBV和1.0-mer SVBV,依次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NPLUS,成功构建侵染性克隆重组质粒pBIN-1.5SVBV。pBIN-1.5SVBV转化农杆菌,分别接种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和4种烟草属植物(Nicotiana spp.)验证其侵染性。结果表明,SVBV侵染性克隆接种森林草莓8周后发病,表现出典型的叶脉镶边黄化症状,PCR法可以从显症森林草莓中检测出SVBV cp基因,Southern blot法可以检测出SVBV基因组。而接种4种烟草属植物8周后未观察到发病症状,PCR法也未检测出SVBV cp基因。构建的SVBV侵染性克隆经接种验证能够侵染森林草莓,为进一步研究SVBV侵染森林草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江彤张汉平谢朝阳陈静冯明峰
- 关键词:草莓镶脉病毒侵染性克隆
- 森林草莓转录因子MYB12基因克隆及蛋白特性分析
- 2015年
- 采集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植株叶片,TRIzol法提取样本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转录因子MYB 12基因,获得1条约1 kb大小的特异性片段,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序列全长988 nts,含有完整的MYB 1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ORF长度为855 nts,编码285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森林草莓MYB 12基因与来源于5种蔷薇科植物MYB基因的序列相似性较高,为75%~76%,而与其他7种非蔷薇科植物MYB基因的序列相似性相对较低,为47%~68%。构建MYB基因系统关系树,发现森林草莓与其他5种蔷薇科植物的MYB基因聚成一个分支,说明森林草莓与蔷薇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YB 12蛋白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其N-端有2个MYB结构域,属于R2R3-MYB亚族。MYB 12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并含有一些不规则的卷曲(Random coil)结构。这为研究该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陈静胡亚会张享享左登攀江彤
- 关键词:MYB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