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立德

作品数:59 被引量:196H指数: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肝脏
  • 12篇再灌注
  • 12篇切除
  • 12篇灌注
  • 11篇再灌注损伤
  • 11篇切除术
  • 11篇细胞
  • 11篇灌注损伤
  • 10篇缺血
  • 10篇肝移植
  • 9篇手术
  • 8篇胆囊
  • 8篇缺血再灌注
  • 8篇缺血再灌注损...
  • 7篇低氧
  • 6篇胆管
  • 6篇低氧预适应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移植肝

机构

  • 25篇扬州市第一人...
  • 23篇扬州大学附属...
  • 10篇扬州大学第二...
  • 10篇扬州大学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昭和大学
  • 1篇金湖县人民医...

作者

  • 59篇陶立德
  • 38篇张培建
  • 17篇胥广才
  • 16篇刘新颜
  • 14篇李勇
  • 11篇冯敏
  • 10篇金成
  • 9篇周斌
  • 8篇张杰
  • 6篇刘歆农
  • 6篇王懋莉
  • 5篇梁四海
  • 5篇徐玉彬
  • 4篇张淼
  • 4篇田明祥
  • 3篇庄卓男
  • 3篇郎洁
  • 3篇刘凯
  • 3篇王向军
  • 2篇伍学艳

传媒

  • 13篇中国现代普通...
  • 9篇国际外科学杂...
  • 4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6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的三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被引量:19
2019年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病例探讨LCBDE+LC+ENBD三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证明三镜联合既能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又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张立洪陶立德曾佳张培建胥广才
关键词:合并胆囊结石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三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ENBD
胰体尾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胰体尾切除术(DP)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DP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5例患者中有16例(21.3%)术后发生DGE,其中A级12例(16.00%),B级3例(4.00%),C级1例(1.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GE组与非DGE组的术后腹腔出血、术后B级/C级胰瘘、术后腹腔感染、术后乳糜瘘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B级/C级胰瘘是DP术后发生DG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B级/C级胰瘘是DP术后发生DGE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避免胰瘘的发生有助于降低DGE的发生率。
刘凯刘凯王维陶立德
关键词:胰体尾切除术胃排空延迟
胆管癌患者胆汁中Bcl-2基因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目前放化疗的疗效均欠佳,只有手术治疗才可能获得长期生存,而手术切除率25%~50%,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仅0~30%[1]。胆管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汤晓飞陶立德
关键词:胆管肿瘤胆汁BCL-2基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病例的处理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随着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逐渐拓宽,复杂病例越来越多地采用此手术。扬州市邗江区沙头卫生院2005年3月—2008年3月共计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e cholecystectomy,LC)187例,回顾分析其中37例复杂病例的手术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王向军丁奎荣陶立德李勇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疾病
上腹部手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技巧被引量:4
2009年
周正周斌张培建王向军李勇陶立德刘新颜
关键词:胆石症胆囊切除术腹部手术腹腔镜
闭孔疝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例特点。结果 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77.5±29.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5±30.9)ml,平均住院时间(11.5±2.4)d。1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对症处理后均愈合。结论闭孔疝是临床少见疾病,临床误诊、漏诊率极高,CT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
张杰张培建胥广才陶立德姚洁刘歆农
关键词:闭孔疝疝修补术外科治疗
凋亡和自噬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因肝叶切除、肝移植、出血性休克等原因导致肝脏缺血,当恢复血供再灌注后,不仅不能使肝功能恢复,反而加重肝细胞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肝脏IRI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明确,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多年来始终是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热点之一。
徐玉彬张培建毛旭南张淼胥广才陶立德张杰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自噬凋亡细胞功能障碍肝功能恢复肝叶切除
LC+LCBDE胆管一期缝合与LC+术中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2022年
本文主要观察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术中ERCP/EST以及LC+LCBDE胆管一期缝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对比。方法 从该院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选取100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LCBDE组和ERCP组各50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LCBDE组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ERCP组(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LCBDE胆管一期缝合或是LC+术中ERCP/EST进行治疗,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手术的实施效果与手术的方式和技巧有关,应当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黄德松黄德松郁飞郁飞
关键词:ERCP/EST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肝窦内皮细胞与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
2007年
移植肝功能不良(PGF)是临床肝移植肝衰竭的常见原因。PGF的发生大多与缺血及其随后的再灌注损伤相关,肝血窦、特别是肝窦内皮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比肝细胞更加敏感,内皮细胞引起的的微循环改变可能比肝实质细胞更能促使PGF的发生。本文对肝窦内皮细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及减轻这一损伤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陶立德张培建王懋莉梁四海
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肝移植再灌注
去铁敏预处理对移植供肝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索去铁敏对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自体肝移植组(AT组)、自体肝移去铁敏预处理组(DP组)与自体肝移植去铁敏灌肝组(DI组)。检测各组术后24h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肝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AT组、DP组和DI组术后血清ALT,AST和ALP明显升高;但DP组、DI组较AT组血清ALT,AST和ALP明显降低,肝形态异常变化减轻,肝组织中HIF-1α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在肝移植术前行去铁敏预处理或术中行去铁敏溶液灌肝,对供肝有保护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组织HIF-1α含量及减轻脂质过氧化有关。
冯敏刘新颜张培建陶立德李勇周斌
关键词:肝移植去铁敏再灌注损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