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亚楠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基底张应力加载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胞基底张应力加载装置,由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传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组成,控制模块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交流伺服驱动器连接伺服电机,用于实现电机旋转角度和转动速度的高精度控制;数据采集模块由采集卡和计...
- 丁皓雷亚楠兰海莲杨乾
- 文献传递
- 血管张应力体外加载装置的研制被引量:1
- 2015年
- 背景:国内外已经研制出多种体外细胞张应力加载装置,主要拉伸方法有矩形基底拉伸法、圆形基底变形法和4点弯曲梁加载法3种,其中圆形基底变形法虽能够很好的反映体内如肺泡的扩张、血管的脉动等真实情况,但该种加载过程中膜的应变是辐射对称的;4点弯曲梁加载法能够提供的应变范围很小,加载时间有限,应变调节比较困难。目的:采用矩形基底拉伸法研制血管张应力体外加载装置。方法: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研制血管张应力体外加载装置,由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传动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4个部分组成,以硅胶片为基底材料,通过对电机旋转角度和转动速度的高精度控制,实现对硅胶膜片上的拉伸控制。结果与结论:通过测试和试验,该装置可以满足试验所需的参数范围,能够在体外模拟出人体张应力环境,初步认为该张应力加载装置的研制是成功的,实现了:1装置有两种工作模式:应力模式和应变模式,解决了基底加载装置的硅胶片材还没有实现标准化的问题。2能实现张应力在0-5×105 Pa范围内的调节。3能实现张应变在0-40%范围内的调节。4能实现0-80次/min的拉伸频率的变化,并能控制拉伸时间。
- 雷亚楠丁皓兰海莲杨乾刘志琳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硅胶生物材料加载装置
- 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应力培养装置
- 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应力培养装置,包括:心泵;与心泵相连的蓄能器;其中设置有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腔的主通路;脉动分流通路;以及储液槽。蓄能器既通过主通路单向流体连通至储液槽,又另外通过脉动分流通路单向流体连通至储液槽;储液槽则叵...
- 丁皓兰海莲尚昆雷亚楠
- 文献传递
- 静水压力刺激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水压力刺激装置,包括静水压力装置,伺服控制系统。静水压力装置由上部的培养腔和下部的气体腔组成,培养腔与气体腔之间通过可移动的阀门隔离,培养腔上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气体腔下部连接有伺服控制系统。培养腔与...
- 丁皓雷亚楠兰海莲
- 文献传递
- 体外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装置中弹性基底的应力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对一种体外血管内皮细胞动态培养装置中弹性基底的应力情况进行研究,使装置更接近人体血流动力学环境,实验并观察不同张应力情况下平行平板流动腔中弹性基底切应力的变化。方法采用一系列静态拉伸试验拟合动态拉伸的情况,即将两种不同厚度硅胶片置于装置中,从0%开始,分别以每次间隔10%拉伸率做静态拉伸(0%、10%、20%、30%),并在保持其拉伸率不变的情况下,计算硅胶片拉伸后的腔体高度。通过计算切应力得到不同拉伸率下的切应力曲线,分析比较切应力随硅胶片厚度变化的规律。结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当拉伸率为30%时,0.5 mm厚度硅胶片随拉伸率的变化(腔体高度的变化),对平行平板流动腔中切应力会产生一定影响,平均和最大切应力分别减小10.1%和10.4%。结论计算平行平板流动腔中切应力必须考虑引入张应力后弹性基底厚度变化所引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以及设计研制新型平行平板流动腔提供实验技术。
- 张迎丁皓杨乾杨乾雷亚楠
- 关键词:应力分析血液动力学
- 一种血管张应力体外加载装置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制一种血管张应力体外加载装置,研究弹性基底(硅胶片)上的张应力、张应变分布。方法基于基底形变加载技术,研制一种接近人体血液动力学环境的血管张应力体外加载装置。利用装置中的摄像机拍摄硅胶片拉伸前后硅胶片网格点的图像并转化为数字图像,使用Matlab软件对网格点的位置特征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硅胶片的应变分布。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硅胶片进行实验和计算得到硅胶片的力学参数,根据力学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硅胶片的张应力、张应变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将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有限元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张应力、张应变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加载点处,中间区域应力、应变较为均匀。硅胶片中间60%面积区域可视为均匀应变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后期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动态培养以及细胞力学研究提供实验技术。
- 杨乾丁皓兰海莲雷亚楠沈力行
- 关键词:加载装置应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