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松刚

作品数:4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作家协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1篇小说
  • 16篇文学
  • 7篇写作
  • 6篇作家
  • 5篇小说创作
  • 4篇代文
  • 4篇当代文学
  • 3篇叙事
  • 3篇语言
  • 3篇诗意
  • 3篇自传
  • 3篇文体
  • 3篇乡土
  • 3篇小说写作
  • 3篇长篇
  • 3篇长篇小说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2篇中国作家
  • 2篇瑞恰慈
  • 2篇三言

机构

  • 27篇江苏省作家协...
  • 13篇南京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7篇韩松刚

传媒

  • 6篇文艺争鸣
  • 5篇小说评论
  • 5篇扬子江(评论...
  • 4篇当代文坛
  • 3篇当代作家评论
  • 3篇创作与评论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唯实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百家评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毕飞宇小说的诗意被引量:1
2015年
作为一位“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吴义勤语),毕飞宇有一种独特的“60年代生”(杨扬语)气质,这种气质落到文字里,便经由历史、记忆、故事、人物等等,在“文化乌托邦与拟历史”(葛红兵语)的叙事中,生发出或浓郁或平淡或蕴藉的诗意。是的,诗意,这个在当代小说写作中并不太为人所重视的关键词,在毕飞宇这里,有了重温的可能,有了再解读的空间。
韩松刚
关键词:小说写作小说语言抒情小说《玉米》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关于中国当代小说语言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2019年
苏珊·桑塔格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小说中一个角色是如何形成时,说道:"以语言表达开始。"(1)在她看来,没有哪个人物不是以声音开始的,"总是一个声音。总是语言表达。前两天,我听到一句话,我写了下来,然后我知道那是一个故事的开头。"(2)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人居住在语言的寓所中"(3)。
韩松刚
关键词:中国当代小说语言表达声音
“文革”后中国作家自传写作的局限与可能
2012年
胡适说:“二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学最缺乏、最不发达的是传记文学。”①而在这“最不发达”中,自传同他传相比较更显落寞。在古代,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有一定的“自传”意味,然而无论从篇幅还是内容来讲,都与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自传相去甚远,而如王充的《论衡·自纪》、陶潜的《五柳先生传》、杜牧的《自撰墓铭》等也都同样篇幅短小,尽管其中已经有了表达和表现自我的意识,然而就其写作形式而言,都显得较为凌乱,缺少一种完整的统一性。
韩松刚
关键词:写作形式自传中国作家《太史公自序》《五柳先生传》
拒绝乡愁——80后作家的乡土叙事被引量:6
2023年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在大部分时间里,或者说在大部分文学作品中,乡村始终被视作是一个与城市相对立的地方。当然,这种对立的观念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即便是在西方世界,这种城乡对立的观念,其源头也可以追溯至古典时期。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各阶段特征曾经做过高度的总结,他所指出的古典时代“城市乡村化”、中世纪欧洲“城乡对立”、亚细亚古代“城市和乡村无差别的统一”、近现代“乡村城市化”等结论,揭示了世界历史上城乡关系的演变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当今中国的城乡关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韩松刚
关键词:乡土叙事乡村城市化古典时代古典时期政治经济学批判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范小青新世纪长篇小说人物形象浅析
2014年
如果从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算起,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写作已经历时近百年。这一百年,从五四到新世纪,有革命成败的阵痛,有文化转型的失措,有价值颠覆的悲欢,个中滋味,想必“凄惨”二字亦不足以道尽。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且不管这样的时代的存在是否合理。古语云,时势造英雄。
韩松刚
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价值颠覆现代白话文时势造英雄
文化影响与文学创作——以当代江南作家群为例的考察
2019年
作家的个性发展和创作风格,与文化影响息息相关。这种影响有时候是显现的,有时候是隐匿的,却总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孕育并成就了作家,作家丰富并发展了文化。本文即以当代江南作家群为例,从文化地理与个性塑造、文化传统与创作思维、文化氛围与审美心理等几个方面,深入地考察和洞悉文化影响与文学创作之间神秘而迷人的关系。
韩松刚
关键词:文化
在文艺创作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5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在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气质,塑造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历久而成的一种观念形态,其所承载和蕴含的价值导向、社会理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具有经久不息的思想魅力。
韩松刚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传承发展精神家园人文精神
姬中宪的幽默——短篇小说《动物志》读札及其他
2017年
读姬中宪的短篇小说《动物志》让我想起了乔治·奥威尔的政治寓言体小说《动物庄园》。 当然,我无意就二者做比较。我只是在《动物志》的阅读过程中,似乎隐隐感受到了《动物庄园》所揭示的人类普遍的困境,不同的是,一个趋向于抽象而具体的政治,一个趋向于具体而抽象的生活。
韩松刚
关键词:《动物庄园》短篇小说幽默寓言体小说奥威尔
走向“现代”——胡学文乡土小说略论被引量:1
2024年
在中国乡土小说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乡土小说”的讨论几乎从未停止。伴随着这些讨论,乡土小说的艺术面貌和精神图景渐趋清晰,并由此形成了一种在文学史和批评史意义上的符号性建构,以至于我们现在一提到乡土小说,几乎能够说出一连串和其相关的本质性特征。
韩松刚
关键词:乡土小说符号性批评史意义
文本细读与当代文学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在可资研究的文本越来越多,而文本研究越来越少的当代文学研究中,因研究对象的不尽如人意而产生的价值质疑使得这一学科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判断虽然耸人听闻,现实状况却也相去不远,面对每年成千上万的文学作品,如何选择、如何批评、如何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不得不面对的思想困境与学术难题。
韩松刚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文本细读中国当代文学文本研究文学作品尴尬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