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希桥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 贫铀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贫铀(depleted uranium,DU)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毒性损伤作用,为DU对骨损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并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00195~0.0312mg/ml)的DU溶液,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以观察DU对OB增殖的影响;对硝基苯磷酸二钠盐(PNPP)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观察DU对OB分化能力的影响;矿化结节形成能力和面积测定以观察DU对OB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DU处理组OB增殖率、ALP活性均呈不同程度降低,且随着DU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DU对OB增殖率和ALP活性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其中0.0078、0.0156、0.0312mg/ml等染毒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此外,DU可明显抑制OB矿化结节形成能力,0.0039、0.0078mg/ml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U在体外可以抑制OB增殖、分化和矿化能力,对OB的骨形成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 项希桥朱国英王莉华严敏芬陈晓
- 关键词:贫铀成骨细胞分化矿化能力
-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肾脏局部辐射的防护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大鼠肾脏局部辐射后造血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探讨新型的肾脏局部辐射防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雄性大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on-Rad组)、辐射组(Rad组)、大豆异黄酮治疗组(SI组)和氨磷汀处理组(AFT组)。手术暴露大鼠双侧肾脏,铅板屏蔽其他组织,应用15 Gy137Csγ射线一次性照射除Non-Rad组外其余3组大鼠双侧肾脏。其中SI组从照前7天至照后14天每天1次灌胃大豆异黄酮100mg/kg,AFT组在照前30min单次腹腔注射氨磷汀200mg/kg。各组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3天、照射后14天计数外周血WBC;于照射后7天取血,14天处死取肝脏和肾脏,观察肝肾组织的抗氧化指标变化。[结果]Rad组外周血WBC急剧下降,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补充SI和照射前预防性使用AFT均可显著减轻大鼠肾脏局部受照后外周血WBC下降幅度,降低肝脏MDA水平,提高红细胞数和肝脏SOD活性以及肝脏和肾脏GSH-Px活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能有效缓解肾脏局部辐射引起的造血及抗氧化功能损伤,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
- 吴明玉朱国英高林峰项希桥翁世芳胡和平王莉华
-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氨磷汀辐射防护电离辐射造血
- 大豆异黄酮对肾辐射损伤大鼠骨量和骨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肾辐射损伤大鼠骨量、骨生物力学和骨形态计量的影响。方法应用15Gy137Csγ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双侧肾脏,建立肾损伤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模型,以假照射组大鼠为对照。术后7d开始用药,给予大豆异黄酮(100mgkg·d),以萌格旺(0.1μgkg·d)为阳性对照药物,治疗3个月后处死大鼠,观察骨量、骨生物力学和骨形态计量学指标改变,综合评价大豆异黄酮对肾辐射损伤性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结果肾辐射损伤大鼠骨量、骨生物力学指标较假照射组显著降低(P<0.05),表明肾辐射损伤引起大鼠继发性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大豆异黄酮治疗能明显增加模型大鼠的腰椎BMD、股骨干重与灰重,提高股骨三点弯曲最大载荷,增加腰椎骨小梁面积百分比(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对肾局部辐射损伤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量和骨结构有明显改善作用。
- 吴明玉朱国英高林峰项希桥
-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肾性骨病骨生物力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 环境重金属骨毒效应
- 目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骨骼是重金属的主要蓄积器官和/或靶器官。但是关于重金属对骨骼损害还未引起国内外的足够重视,重金属骨损害特征及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外探讨重金属骨毒作用及机制,对重...
- 朱国英金泰廙陈晓孙毅项希桥
- 贫铀片嵌入大鼠肌肉对骨代谢和骨矿盐损伤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贫铀(depleted uranium,DU)嵌入大鼠肌肉致体内长期内污染是否会引起机体骨代谢和骨矿盐结构的损伤及其生物学特点,为DU创伤采取的早期医学处理方法和预防DU所致远期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U片植入大鼠腓肠肌以建立DU嵌入损伤致DU长期内污染的动物模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铀在骨组织中的分布和滞留规律;并在DU植入后3个月测定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性能,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骨组织结构病理改变并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随着植入DU剂量的不同,铀在骨骼组织中的分布浓度呈明显差异,且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组织中的铀含量持续升高,至植入后90d达到最高峰。此后,骨骼中的铀含量开始逐渐下降,但下降速度缓慢,植入后360d骨骼中的铀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DU植入后3个月,骨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表现为骨小梁体积和骨小梁宽度减少、骨小梁间距增加、MAR值降低。植入DU大鼠的腰椎BMD明显降低,腰椎压缩和股骨三点弯最大载荷明显下降。结论骨骼是DU嵌入损伤后的主要蓄积器官,且滞留时间较长。DU长期内污染可引起骨量值明显降低、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骨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应重视DU长期内污染对骨骼的损伤效应研究。
- 朱国英仲伟鉴项希桥翁世芳潘喜华
- 关键词:贫铀骨损伤骨密度骨形态计量学
- 贫铀对骨代谢和骨矿盐的损伤效应与机理研究
- 目的:贫铀(Depleted uranium,DU)作为一种放射性重金属,可通过DU放射性气溶胶吸入、饮水或食物链摄入和伤口嵌入损伤等进入人体,产生化学毒性和/或放射毒性。有关DU等金属弹片嵌入体内即残留弹片致体内重金属...
- 项希桥
- 关键词:骨矿盐动物模型病理机制贫铀
- 文献传递
- 稀土放射性分析的比对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总结多年来放射性分析的经验,解决当前稀土放射性分析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方法通过不同测量方法的比对,以及实验室之间样品传递分析,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证实标准参考物质的正确选择,是分析准确与否的重要保证;γ能谱分析是稀土放射性分析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非放射性平衡的样品,必须配合其它分析手段,才能获取样品的更多信息。结论对于一些复杂、未知样品,时常开展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分析,不断提高分析检测水平,充分发挥国家开放实验室的平台效应,是很有必要的。
- 赵淑权李福生谈明光黄士斌胡和平项希桥朱国英
- 关键词:稀土放射性分析
- 重金属骨毒效应
- 朱国英金泰廙陈晓孙毅项希桥钱海雷邵春林孙东红梁艺怀
- 该项目属于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骨骼是重金属的主要蓄积器官和/或靶器官。但关于重金属对骨骼损害还未引起国内外的足够重视,重金属骨损害特征尚不清楚。该项目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动物及细胞实验,探讨了镉、铅、贫铀等重...
- 关键词:
- 关键词:危险度评估
- 核事故应急分析的启示和思考
- 2008年
- 目的估算核事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减少核事故带来的危害。方法利用可采用的各种测量技术和放化分析方法,分析进入放射性污染区域人员的体内污染核素及内照射剂量。结果4个实例都及时有效地分析出污染核素,有的估算了相应的内照射剂量。结论核事故应急分析应加强基础科学与学科联合研究,不断提高监测水平。对于不同人群和不同污染核素应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和分析方法。
- 赵淑权谈明光黄士斌胡和平项希桥朱国英
- 关键词:核事故应急核素内照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