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云

作品数:28 被引量:128H指数:8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8篇凋亡
  • 8篇肿瘤
  • 8篇细胞凋亡
  • 7篇超声
  • 6篇胃癌
  • 5篇异黄酮
  • 5篇黄酮
  • 5篇病理
  • 4篇分子
  • 3篇阴道
  • 3篇原代细胞
  • 3篇原代细胞凋亡
  • 3篇直肠
  • 3篇细胞学
  • 3篇基因
  • 3篇大豆异黄酮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16篇潍坊市人民医...
  • 8篇扬州市第一人...
  • 4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山东省医学科...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省卫生防...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作者

  • 27篇颜云
  • 6篇李文伦
  • 5篇王桂荣
  • 4篇周海波
  • 4篇付世文
  • 4篇王磊
  • 4篇李莉
  • 3篇李会庆
  • 3篇张华民
  • 3篇苏军英
  • 3篇蔡建庭
  • 3篇杜勤
  • 3篇马吉祥
  • 3篇李莉
  • 2篇张臣民
  • 2篇丁永玲
  • 2篇黄进
  • 2篇陈金明
  • 2篇戚庭月
  • 2篇周海波

传媒

  • 4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四川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7
  • 3篇2005
  • 5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羟基异黄酮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性,揭示该凋亡发生与基因bcl-2和bax之间的关系. 方法:在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三羟基异黄酮对胃癌原代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透射电镜和TUNEL染色法,定性、定量地研究三羟基异黄酮与胃癌原代细胞凋亡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 法检测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 结果:三羟基异黄酮对胃癌原代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随三羟基异黄酮浓度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三羟基异黄酮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出现凋亡细胞形态; TUNEL染色法可见,经三羟基异黄酮处理24,48,72, 96 h后,胃癌原代细胞凋亡数明显随时间增加(1.25±0.30%→4.97±0.80%,18.44±1.92%,35.18±0.35%, 43.93±1.11%,P<0.05).免疫组织化学发现经三羟基异黄酮处理24,48,72,96 h后,胃癌原代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率减少(36.34±0.72%→21.62±0.08%,10.60±0.49%,7.21±0.45%,4.54±0.36%, P<0.01),Bax蛋白阳性率增加(10.73±0.57%→20.63 ±0.86%,34.3±0.81%,45.96±0.42%,58.61±1.46%, P<0.01).RT—PCR也发现经三羟基异黄酮处理24,48, 72,96 h后,胃癌原代细胞的bcl-2 mRNA条带密度降低,bax mRNA条带密度加强. 结论:三羟基异黄酮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发生凋亡.
周海波颜云蔡建庭杜勤陈金明
关键词:胃癌原代细胞异黄酮凋亡TUNEL基因BCL-2羟基
1923例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 探讨TCT检测技术在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7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对1923例女性患者作TCT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其中108例细胞学诊断ASC及以上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学诊断对照。结果 1923例患者TCT细胞学检测结果中,正常范围内6例(0.3%),轻、中、重度炎症1336例(68.5%),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524例(27.2%),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27例(1.4%),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33例(1.7%),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7例(0.4%),鳞状细胞癌2例(0.1%),非典型腺细胞,倾向于肿瘤1例(0.1%);微生物检测中,滴虫、霉菌、疱疹病毒检出率1.4%。细胞学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及以上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学诊断对照,结果显示:从对照结果看,TCT液基薄层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82%。结论 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明显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癌的检出率,其标本满意率远大于常规涂片,其制片背景清晰,细胞结构清楚,有利于正确诊断,其结果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对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有很大作用,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
颜云
关键词:宫颈病变
结直肠癌组织中DPC_4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检测DPC4基因在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失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3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的DPC4基因失活情况.结果:3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3例出现DPC4基因缺失,4例出现DPC4基因第11位外显子突变;而其癌旁组织则无DPC4基因突变或缺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PC4基因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
周海波张居民颜云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直肠癌DPC4基因分子生物学
三羟基异黄酮诱导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诱导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测定移植瘤的生长曲线;25只Balb/c裸鼠接种胃癌原代细胞悬液生成移植瘤后均分为五组,不同剂量的三羟基异黄酮(0.5、1.0和1.5mg/kg)、生理盐水和DMSO进行瘤旁注射,透射电镜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羟基异黄酮对胃癌原代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发现三羟基异黄酮导致移植瘤内大量细胞发生凋亡;TUNEL染色法发现三羟基异黄酮注射组瘤细胞的凋亡指数(28.7%±1.1%、33.4%±1.4%和37.1%±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和DMSO对照组(P<0.05),而两个对照组(11.8%±0.4%和11.7%±0.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法发现三羟基异黄酮注射组的Bcl-2蛋白阳性细胞率(11.8%±0.9%、5.7%±0.8%和4.0%±0.8%)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而两个对照组(19.5%±0.6%和17.6%±1.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ax蛋白阳性细胞率(20.0%±1.2%、24.7%±0.9%和29.3%±1.6%)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而两个对照组(10.3%±0.4%和10.9%±0.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法发现三羟基异黄酮注射组的bcl-2mRNA条带强度随剂量增大而递减,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axmRNA条带强度递增,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羟基异黄酮对胃癌原代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下调bcl-2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胃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是其抗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周海波杜勤颜云蔡建庭陈金明
关键词:三羟基异黄酮肿瘤移植细胞凋亡
白藜芦醇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凋亡(英文)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性,揭示该凋亡发生与Bcl-2和Bax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白藜芦醇对胃癌原代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透射电镜和TUNEL染色法,定性、定量地研究白藜芦醇与胃癌原代细胞凋亡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对胃癌原代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白藜芦醇浓度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白藜芦醇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TUNEL染色法可见,经白藜芦醇处理24h、48h、72h、96h后,胃癌原代细胞凋亡数明显随时间增加。免疫组化发现经白藜芦醇处理24h、48h、72h、96h后,胃癌原代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率减少,Bax蛋白阳性率增加。经白藜芦醇处理24、48、72、96h后,RT-PCR检测发现胃癌原代细胞bcl-2和bax的mRNA表达阳性,并显示bcl-2mRNA条带密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baxmRNA条带密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发生凋亡。
周海波颜云蔡建庭杜勤陈金明
关键词:白藜芦醇胃肿瘤细胞凋亡
大豆异黄酮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体外实验探讨大豆异黄酮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性 ,揭示该凋亡发生与bcl- 2和bax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以透射电镜和TUNEL染色法 ,定性、定量地研究大豆异黄酮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表达。结果 大豆异黄酮对胃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随大豆异黄酮浓度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透射电镜可见胃癌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 ,如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缩 ,或聚集于核膜呈新月形小体 ;TUNEL染色法可见染色阳性的胃癌细胞出现细胞核碎裂 ,核质固缩 ,细胞膜突出形成质膜小泡等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RT -PCR法发现大豆异黄酮下调bcl- 2的表达 ,上调bax的表达。结论 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是大豆异黄酮抗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下调bcl- 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马吉祥苏军英李会庆王显军颜云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胃癌细胞株细胞凋亡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喉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喉癌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分型及分期 ,并与纤维喉镜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对喉癌的分型符合率为 10 0 % ,对各期喉癌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 :T177.8% ,T2 94.2 % ,T3 ~T410 0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瘤周边及内部不规则血流信号 ,肿瘤内见穿通血流信号 ,频谱多普勒显示动脉频谱。结论 超声可显著提高喉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李文伦颜云李莉付世文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喉癌肿瘤分期
肺硬化性血管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lung,SH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HL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SHL多见于女性,由圆形间质细胞和表面细胞构成,镜下可分为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血管瘤样区和硬化性结构,圆形间质细胞中vimentin、EMA和TTF-1均阳性;表面细胞中CKpan、SP-A、Napsin A和EMA均阳性;两种细胞均不表达CD34。CT扫描有助于SHL诊断,部分病例可出现贴边血管征和空气半月征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SHL是种少见的肺内肿瘤,好发于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免疫表型和CT扫描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王磊丁志燕唐嘉阅颜云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
经颅多普勒对高血压病肾动脉狭窄及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1999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各期及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60例正常人100例高血压病及1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肾动脉主干及段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仪器为德国EME公司的三维经颅多普勒,探头频率2MHz,以肾为声窗,探测深度肾动脉主干90~115mm、段间动脉70~90mm。结果 高血压病各期肾动脉主干及段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不同,Ⅰ期组平均血流速度(mV)、收缩峰速度(Vs)、舒张峰速度(Vd)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期组低于Ⅰ期组、Ⅲ期组低于Ⅱ期组(P<0.01),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高(P<0.01),呈高阻力状态。检出肾动脉狭窄12例,表现为Vm,Vs,Vd呈高流速,并伴有狭窄频谱。结论 TCD能对高血压病各期迅速、准确地作出诊断,能对原发性高血压和肾动脉狭窄进行鉴别,并为临床高血压病分期、确定治疗方案以及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价提供依据。
李文伦黄进张华民颜 云颜云李 莉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高血压病肾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
白藜芦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1
2003年
周海波苏军英马吉祥张臣民颜云朱菊人
关键词:白藜芦醇胃癌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中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