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山
- 作品数:31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上演税与剧作家的职业化
- 2006年
- 上演税制是话剧生存方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是演剧职业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职业化演剧的平台上构建成熟的现代市民戏剧,是话剧现代化的基本规律之一。演剧职业化运动在跟市场、市民、国家的反复碰撞磨合当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职业剧作家,上演税则是他们的重要生活来源。本文在大量史料考证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全面的研究了建国前上演税制度对剧作家职业化发展的影响,这一研究对今天我国戏剧产业化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马俊山
- 关键词:戏剧职业化
- 评董健、胡星亮主编的《中国当代戏剧史稿》被引量:6
- 2009年
- 董健、胡星亮主编的《中国当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9月初版)是一部大书。它篇幅大,68万字;容量大,从1949写到2000年,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的各种戏剧现象和历史过程,其内容之宏富、体系之完备远在现已出版的各种同类史著之上。特别是它以启蒙的眼光审视和评判中国当代戏剧,摆脱了土和洋、新与旧、政治跟艺术、精英与大众等二元对立观念的束缚,在诸多学术难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为如何科学地言说当代文学艺术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马俊山
- 关键词:戏剧史主编文学艺术戏剧现象
- 论导演的风格化与话剧舞台艺术的中国化被引量:6
- 2004年
- 本文论述了话剧导演制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以及导演风格化对话剧舞台艺术中国化的影响。作者认为,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情景中,上海导演群以市俗化的方式构建并坚守着话剧舞台艺术的民族品格,而大后方的导演们则以本土情调为明确的艺术目标。前者有较强的观赏性,后者更具诗意,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基本特点,标志着话剧艺术的全面成熟,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马俊山
- 关键词:导演风格化舞台艺术民族品格戏剧市场
- 上演税与剧作家的职业化被引量:1
- 2002年
- 马俊山
- 关键词:戏剧历史演变剧作家职业化
- 写实与审美的融合:爱美剧灯光与音效艺术考论
- 2018年
- 1918至1935年的各种爱美剧演出,在灯光设计和运用上主要解决了聚焦舞台、景物赋形、四时变化、明暗控制、强化呈现、分区布光和整体设计等问题。音效方面则在借助剧情中的音乐和环境声音来营造特定的戏剧情境,渲染气氛,调控节奏,以及传情达意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艺术经验。这些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为话剧舞台艺术的全面成熟创造了条件。
- 马俊山
- 关键词:爱美剧灯光音效写实
- 演说与中国话剧之发生考论
- 2012年
- 众所周知,中国话剧发轫于20世纪初,但“话剧”一词迟至1928年以后才出现,其首倡者是田汉和洪深.1929年,洪深特此发表长文《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来梳理“话剧”与先前使用的“新戏”、“新剧”、“文明新戏”、“文明戏”、“爱美剧”等概念的关系.可以说,“话剧”的命名突显了这种新兴民族戏剧的本质特征,是中国话剧主体意识的重要发展.
- 马俊山
- 关键词:民族戏剧文明戏爱美剧话剧戏说
- 演剧职业化运动
- 马俊山
- 关键词:戏剧艺术话剧职业化演剧
- 《压迫》解读:视界错位与现代性塌陷
- 《压迫》是丁西林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话剧的经典作品,曾经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但对该剧的解读,却存在严重的视界错位,与作者的立意相去甚远。主要表现为:一、该剧的主题是反对阶级压迫;二、表现了个性解放的五四精
- 马俊山
- 文献传递
- 演剧职业化运动与话剧舞台艺术的整体化被引量:1
- 2004年
- 马俊山
- 关键词:话剧艺术舞台艺术审美意识
- 繁盛与空虚——论当代话剧的宏大叙事问题
- 2024年
- 宏大叙事已成当代话剧的主流形态,一方面大剧场、大制作、大投入、大推广的献礼剧、主题剧、任务戏、政绩戏层出不穷,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却是公式化、概念化严重,观众认可度不高,社会渗透率低,经济效益差,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成为保留剧目甚至经典作品者极少。宏大叙事的复兴是话剧传统与现实需要交相作用的结果。工具论文艺观借尸还魂,取代了主创人员的独立思考和人文情怀,进而把演戏变成了宣教。当代话剧的出路在于面向青年,面对现实,坚守自我,坚持创新,摒弃说教,重归人道,把戏当戏来做。
- 马俊山
- 关键词:宏大叙事人文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