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艳萍

作品数:29 被引量:480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盆地
  • 11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砂岩
  • 5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北部
  • 3篇岩石
  • 3篇油气
  • 3篇致密
  • 3篇松辽盆地
  • 3篇流体
  • 3篇成岩作用
  • 2篇地质
  • 2篇东北部
  • 2篇压力传感器
  • 2篇铀矿
  • 2篇铀矿床
  • 2篇油藏
  • 2篇油层
  • 2篇语音
  • 2篇语音提示

机构

  • 18篇西安石油大学
  • 13篇西北大学
  • 7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大港油田集团...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9篇马艳萍
  • 8篇刘池洋
  • 7篇赵俊峰
  • 5篇刘立
  • 5篇王建强
  • 4篇赵靖舟
  • 4篇王晓梅
  • 3篇曹青
  • 3篇凡元芳
  • 3篇黄雷
  • 3篇房建军
  • 3篇喻林
  • 3篇董福湘
  • 3篇陈建军
  • 2篇郭艳琴
  • 2篇宋立军
  • 2篇桂小军
  • 2篇吴柏林
  • 2篇刘池阳
  • 2篇张东东

传媒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第四届全国沉...
  • 1篇第四届中国石...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港滩海区下第三系湖相混积岩的岩石学与成岩作用特征
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描述大港滩海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的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混合沉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探讨混积岩形成机制及揭示其成岩作用特征,进而阐明孔隙流体演化.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岩石常规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扫描...
马艳萍
关键词:岩石学成岩作用流体演化下第三系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油气逸散特征及其地质效应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区内分布着东胜大型砂岩型铀矿、延安组顶部规模宏大的漂白砂岩以及乌兰格尔凸起上的白垩系油苗等,其不但空间分布密切,而且成因上有机相连。漂白砂岩成冈机制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后期改造阶段天然气逸散...
马艳萍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床盆地演化
大港滩海区沙一段下部方解石脉的地球化学与包裹体特征——以港深 67井为例被引量:12
2004年
大港滩海区港深67井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处于超压带的顶部,其泥晶灰岩和钙质细砂岩中以方解石脉发育为特征。方解石脉以块状结构为主,少量为纤维状结构,部分方解石脉中分布有原地微角砾。方解石脉中石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140℃,其中,液烃包裹体显蓝色荧光;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0~170℃。方解石脉的δ13C为2.30‰~5.92‰(PDB),δ18O为-14.16‰~-7.89‰(PDB)。方解石脉宿主裂缝的形成与超压破裂有关,方解石脉的成脉流体和成脉物质来自下伏泥岩层中封存的同生水和围岩。
刘立孙晓明董福湘马锋马艳萍
关键词:方解石脉地球化学大港滩海流体
大港滩海地区沙一段下部砂岩储层中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研究被引量:29
2004年
对大港滩海地区沙一段下部砂岩储层中方解石胶结物的12个样品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 范围在-9.58‰~+13.61‰,平均为5.29‰;氧同位素δ18O值分布范围在-12.46‰~+0.09‰,平均为-6.28‰。探讨了碳酸 盐岩的成岩流体盐度及碳的来源和成因等问题,认为本区的方解石胶结物成岩流体为高盐度流体,方解石胶结物主要来自层内碎屑 碳酸盐颗粒或者邻近碳酸盐岩层的溶解,其碳来源主要为还原有机碳。
董福湘刘立马艳萍
关键词:大港滩海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盒子组盒8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表征被引量:13
2016年
采用Sr、Sr/Ba、Rb、Rb/K、K+Na质量分数、K/Na、B/Ga、B元素法、V/Cr、Ni/Co、U/Th、V/(V+Ni)、铈异常(Ceanom)值、Fe2+/Fe3+、Cu/Zn、Sr/Cu、Fe/Mn、Mg/Ca、Mg/Sr和Al2O,/MgO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期沉积环境的古盐度、氧化还原态和古气候进行综合判断。结果表明:古盐度介于2.76%0~14.32%0之间,平均值为8.62%0,显示沉积水介质以淡水一微咸水为主;铈异常(Ceanom)值主要集中在-0.05~0.1之间,整体表现为ce富集,指示缺氧弱还原的古水体环境;Sr/Cu比值为1.66—9.41,平均值为4.60,环境为温湿气候。纵向上盒8_F古盐度高于盒8上,盒8下比盒8上气候略微干旱。平面上研究区南部米脂榆79井一榆28井一带和研究区北部通岗浪沟一什汗水利一带古盐度较大,大于10%o,属半咸水一咸水沉积,相对应地这两个区块古气候比其它区块较为干旱,这一规律和沉积体系在研究区的分布高度吻合。分析认为:盒8期研究区湖岸线分布于南部米脂榆79井一榆28井一带,受湖水和干旱气候的影响,造成古盐度较高;北部通岗浪沟一什汗水利一带发育辫状河沉积,受干燥气候、蒸发环境的影响,古盐度增大。研究区微咸水一半咸水一咸水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绿泥石膜胶结发育,也有利于储层的发育。该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盒8沉积环境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同时也对该区盒8段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郭艳琴余芳李洋梁大勇李文厚赵靖舟马艳萍
关键词:古盐度古气候沉积环境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后期改造中油气运散的效应——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生界漂白砂岩的形成被引量:28
2006年
国内外不同时代砂岩漂白现象的研究表明,漂白砂岩形成均与有机流体的参与有一定联系。因而,可将其作为烃类曾经运移、聚散的线索,预测在其附近可能有(古)油、气藏存在或遭改造破坏。鄂尔多斯盆地在后期改造过程中油气赋存状态发生了重新调整。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生界漂白砂岩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和岩石学特征研究,初步确定该区漂白砂岩形成于酸性还原环境。其岩石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较高的高岭石含量及黄铁矿含量,同时氧化铁边部颜色较中心浅;主量分析结果证实漂白砂岩的A l2O3含量较高,Fe3+/Fe2+较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岩心样品还是露头样品,都存在Eu负异常,均指示了还原环境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生界砂岩漂白现象指示了天然气的逸散作用。
马艳萍刘池洋王建强赵俊峰房建军桂小军喻林
关键词:中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漂白现象与天然气逸散的关系被引量:30
2007年
漂白砂岩是证明油气是否曾经存在及其逸散规模的重要证据,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漂白现象主要分布在中生代地层中.通过对延安组漂白砂岩的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以及与邻近砂岩的对比,初步确定该区漂白砂岩形成于酸性还原环境.岩石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自生高岭石胶结为主,含铁矿物边部颜色较中心浅;主量分析结果证实漂白砂岩的Al2O3含量较高,Fe3+/Fe2+比值较低,其总铁含量明显低于白色微红砂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漂白砂岩ΣREE较其他砂岩低,且显示Eu亏损和Ce相对富集;微量元素结果显示漂白砂岩Co含量相对较高,Sr相对亏损,Zr和Hf相对较富,与绿色蚀变砂岩值接近,略低于砂岩矿石.同时,盆地北部油砂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油砂是盆地中部气田石炭—二叠系的较高成熟度的煤成气逸散到地表形成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值较轻,分别为-11.729‰~-10.210‰和-14.104‰~-12.481‰,指示碳酸盐成因与有机质有关.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中生界砂岩漂白现象指示了天然气的逸散作用,其为上古生界天然气还原作用的结果.
马艳萍刘池洋赵俊峰黄雷喻林桂小军房建军王建强
关键词:中生界东北部鄂尔多斯盆地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扶杨油层物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种类及成岩作用特点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的详细研究表明:扶杨油层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溶解作用。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储层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使孔隙度减少0.2%~22%;方解石是造成扶杨油层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其次是石英次生加大;晚成岩阶段发生的油气侵位未能阻止石英的次生加大和部分自生矿物的沉淀;油气侵位后生成的酸性孔隙流体和通过断裂带渗入的大气水淋滤造成大量长石和方解石的溶蚀溶解,对储层物性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闫建萍刘池阳马艳萍
关键词:成岩作用扶杨油层储层物性松辽盆地
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研究现状与问题被引量:36
2014年
国内外油气勘探现状和研究表明,不仅全球不同油气域或同一油气域不同盆地油气资源贫富悬殊,就是在同一含油气盆地,油气也主要来自盆内少数几个资源极为丰富的沉积凹陷,称之为富烃凹陷。对陆相盆地而言,富烃凹陷的有无和特征,决定盆地油气资源的贫富和规模,同时明显控制或影响着大中型油气田(藏)的形成和相对集中分布。富烃凹陷控制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认识,是对之前沉积盆地和烃源岩控制油气理论的延展和深化,集"盆控论"宏观评价预测的整体性和"源控论"局域评价的缘源性之长于一体,强调在盆地诸多凹陷中识别和遴选富烃凹陷,是油气勘探和评价预测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关于富烃凹陷,无论是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都需回答其形成的主要地学条件和动力学环境及主控因素。本文综述了以下诸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1)水体中有机质的高产出;(2)沉积时丰富有机质的保存埋藏;(3)优质烃源岩的特征;(4)沉降与充填关系、地热场与热演化、湖盆咸化、全球或大区域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地质事件与构造变动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等在富烃凹陷和其中优质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目前对富烃凹陷形成条件和环境及其主控因素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尚待深化的问题主要有:(1)在研究的内容和主次方面,总体仍是围绕优质烃源岩特征及发育的研究居多,关注富烃凹陷特征及形成的讨论明显要少;(2)在探究思路和形式上,"由此及彼"较多,"由表及里"或"由果索因"尚少;(3)在研究地区和类型上,以我国东部,特别是近海断陷型富烃凹陷为主,对陆相坳陷型富烃凹陷的研究甚少;(4)微生物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贡献尚需加强;(5)对无机元素参与和其作用重视不够;(6)对深部作用和过程研究薄弱;(7)研究结果受研究对象表观特征和地区局
刘池洋赵俊峰马艳萍王建强熊林芳陈建军毛光周张东东邓煜
关键词:动力学环境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被引量:21
2015年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处于印度板块与太平洋及菲律宾海板块之间,但三大板块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过对三大板块及古南海演化的研究,可知南海北部陆缘地区应力环境于晚白垩世发生改变。早白垩世处于挤压环境,晚白垩世以来转变为伸展环境并且不同时期的成因不同。晚白垩世—始新世,华南陆缘早期造山带的应力松弛、古南海向南俯冲及太平洋俯冲板块的滚动后退导致其处于张应力环境。始新世时南海北部陆缘裂陷盆地开始产生,伸展环境没有变,但因其是由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速率的持续降低及古南海向南俯冲引起的,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继续裂陷。渐新世—早中新世,地幔物质向南运动及古南海向南俯冲导致南海北部陆缘地区处于持续的张应力环境;渐新世早期南海海底扩张;中中新世开始,三大板块开始共同影响着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的发展演化。
陈建军马艳萍陈建中孙贵宾
关键词:动力学背景菲律宾海板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