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峰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凋亡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融合基因
  • 1篇肾间质
  • 1篇肾间质纤维化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手术时机
  • 1篇受体
  • 1篇受体2
  • 1篇子宫
  • 1篇子宫颈
  • 1篇子宫颈癌

机构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作者

  • 8篇高峰
  • 3篇薛凤
  • 2篇李娟
  • 2篇王选
  • 2篇王宏伟
  • 2篇武世荣
  • 2篇陈秀花
  • 2篇陈文亮
  • 2篇许晶
  • 2篇尹彬
  • 1篇马剑方
  • 1篇杨林花
  • 1篇贺建霞
  • 1篇覃艳红
  • 1篇张睿娟
  • 1篇张伟林
  • 1篇谢燕兵
  • 1篇师礼鹏
  • 1篇郭珲
  • 1篇常建梅

传媒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子宫颈癌放疗中的护理干预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子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作为研究样本,纳入组别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例数各35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的负面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实施比对与分析。结果:在进行干预后比对患者负面情绪情况,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相比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所获得的评分更高,P<0.05。针对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子宫颈癌放疗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不但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保证,还可降低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出认可与满意,因此具备一定推广价值。
高峰
关键词:干预价值
L型PML-RARα融合基因胞浆剪接体E5(-)E6(-)对ATO作用敏感性研究
薛凤覃艳红高峰陈秀花刘海霞李娟王宏伟
非结石胆源性急性胰腺炎38例分析
2002年
目的 探讨非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总结非结石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38例发病原因及治疗经验。结果 手术 13例 ,早期手术 6例 ,均以胆道急诊术为主 ,术中证实重型急性胰腺炎 2例 ,轻型 4例 ,术后无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中期重型急性胰腺炎表现非手术治疗未见好转分别于入院 5~ 14d中转手术 5例 ,1例合并胰瘘 ,1例合并小肠高位瘘 ,后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晚期 2例由轻型转为重型 ,1例术后形成结肠瘘 ,另 1例因脓毒败血症死亡。手术死亡率 2 3.1% (3/ 13) ,早、中、晚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分别为 0 % (0 / 6 )、40 % (2 / 5 )、10 0 % (2 / 2 )和 0 % (0 / 6 )、2 0 % (1/ 5 )、5 0 % (1/ 2 )。非手术治疗重型 4例 ,其中重度Ⅱ级因早期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 1例 ,2例形成假性胰腺囊肿 ,1例痊愈 ,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分别为 5 0 % (2 / 4)和 2 5 % (1/ 4) ,剩余轻型 2 1例均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非结石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多发于胆道系统感染、先天性胆道疾病和Oddis括约肌的病理改变。对于胆道感染为主时 ,早期手术为佳 ,以急性胰腺炎为主时在规范化治疗同时选择手术 ;
王选武世荣高峰陈文亮张伟林
关键词:外科手术病例分析
伴两种bcl-2/IgH融合基因的脾边缘区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伴有bcl-2/IgH融合基因的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1例同时伴两种bcl-2/IgH融合基因SMZ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与经典bcl-2/IgH融合基因阴性SMZL病例相比较,该例bcl-2/IgH融合基因阳性SMZL患者实验室资料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临床资料显示侵袭性高,疾病进展快,接受R-CHOP方案化疗不能够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bcl-2/IgH融合基因鲜见于SMZL患者,bcl-2/IgH融合基因阳性SMZL患者具有恶性度高、化疗效果差的不良临床特征.
高峰陈秀花尹彬贺建霞许晶李娟薛凤陈少微常建梅潘杰赵俊霞王宏伟
关键词:淋巴瘤
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胃黏膜细胞凋亡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神经丝蛋白200、表面抗原分化因子受体2蛋白表达的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胃黏膜细胞凋亡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神经丝蛋白200(NF-200),表面抗原分化因子受体2(C-erb-2)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60只Wistar大鼠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作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模型组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干预90 d,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处理。分析两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胃黏膜EGFR、NF-200及C-erb-2蛋白表达情况,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此外,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EGFR、NF-200及C-erb-2蛋白诊断胃癌前病变的效能。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7.22±0.49)%比(1.1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772,P<0.05)。模型组大鼠胃黏膜EGFR、C-erb-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78.31±32.84、86.03±7.15比181.37±21.34、33.05±5.32),而NF-200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71±0.03比1.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57、52.947、32.561,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率和EGFR、C-erb-2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623、0.605,P<0.05),与NF-200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17,P<0.05)。结论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胃黏膜细胞凋亡明显,且联合检测EGFR、C-erb-2及NF-200蛋白表达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高峰谢燕兵马剑方师礼鹏史文彬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1,25-二羟维生素D3通过调节性T细胞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UUO组(B组)和1,25(OH)2D3治疗组(C组),每组18只。C组灌胃1,25(OH)2D33 ng/(d·100 g),A组和B组灌胃等量花生油。B组和C组左侧输尿管结扎,A组输尿管只游离不结扎,每组术后第1、3、7天分批处死6只大鼠,并取留取左侧肾脏。常规检测血肌酐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脏平滑肌动蛋白(a-SMA)、叉头P3蛋白(FOXP3),Western blot法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结果术后第1、3、7天B组血肌酐、a-SMA水平均高于A组,C组血清肌酐、a-SMA水平均低于B组(均P<0.05)。A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正常,B组大鼠肾脏组织随梗阻时间延长,可见肾小管扩张及间质水肿,而C组较B组肾小管变性减轻。术后第1、3、7天B组p-AMPK、FOXP3水平均低于A组,C组p-AMPK、FOXP3水平均高于B组(均P<0.05)。结论1,25(OH)2D3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进而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活化有关。
高峰郭珲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肾间质纤维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调节性T细胞
非结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时机的探讨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非结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方法 总结 38例非结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共行手术 13例 ,早期手术 6例 ,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 ;中期重型急性胰腺炎手术 5例 ,1例合并胰瘘 ,1例合并高位小肠瘘死亡 ;晚期手术2例 ,1例死亡。本组手术死亡率为 15 % (2 /13)。非手术治疗重型胰腺炎 4例 ,早期死亡 1例。轻型胰腺炎 2 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非结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存在胆道感染时应早期手术 ,否则应先试行积极的支持治疗。
王选武世荣陈文亮高峰张伟林
关键词:病因外科手术手术时机
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200例初诊A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200例AL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为84.0%(168例),其中,有明确感染部位者占94.6%(159/168),前3位感染部位为肺部(26.1%,93例)、胃肠道(17.1%,61例)、口腔(12.4%,44例);共检出病原菌21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39.0%(83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4.3%(73株),真菌占23.5%(50株),病毒占3.3%(7株);多因素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粒细胞缺乏(OR=14.370,95%CI:2.576~116.518,P〈0.01);168例感染患者疾病完全缓解(CR)率+完全缓解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CRi)率为74.4%(125/168),32例未感染患者CR+CRi率为87.5%(28/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4, P=0.109)。结论AL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高,肺部为最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见,且真菌感染率高,粒细胞缺乏增加感染的机会,感染的发生不影响疾病CR/CRi率。
张楠楠张睿娟杨林花陈阳许晶薛凤尹彬高峰
关键词:白血病药物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