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扬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宽诚教育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建筑科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推力
  • 2篇延拓
  • 2篇深空
  • 2篇深空探测
  • 2篇卫星
  • 2篇卫星编队
  • 2篇小推力
  • 2篇洛仑兹
  • 2篇洛仑兹力
  • 2篇BANG-B...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磁场
  • 1篇电火箭
  • 1篇电推进
  • 1篇定轨
  • 1篇星际航行
  • 1篇行星
  • 1篇优化设计
  • 1篇优化算法
  • 1篇优先搜索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光...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西安卫星...

作者

  • 13篇高扬
  • 3篇彭超
  • 3篇何胜茂
  • 2篇谭高威
  • 2篇朱小龙
  • 1篇李恒年
  • 1篇杨新
  • 1篇王文彬
  • 1篇祝开建
  • 1篇刘迎春
  • 1篇车征
  • 1篇王俐云
  • 1篇刘强
  • 1篇朱政帆
  • 1篇马剑

传媒

  • 3篇力学与实践
  • 3篇力学学报
  • 3篇深空探测学报
  • 1篇宇航学报
  • 1篇航天器工程
  • 1篇深空探测研究
  • 1篇载人航天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推力取样返回轨道的全局优化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介绍了2009年首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冠军代表队的优化方法和设计结果。竞赛的题目可以归结为指定目标天体的小推力取样返回轨道的优化设计问题(暂不考虑利用行星引力辅助)。采用一组无奇点的春分点根数来表示小推力探测器的动力学模型;针对任意两个开普勒轨道之间的小推力交会问题,从最优控制理论出发,给出了协态变量微分方程和最优控制律,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对有界控制量的结论预先设定了去程和回程的开一关一开发动机工作顺序;将去程和回程的转移轨道设计问题转化为非线性参数优化问题,利用顺序二次型规划法求解,并给出了初始协态变量、发射时刻、转移时间的初值猜测方法。为了得到全局优化的设计结果,问题求解分为三个阶段:1)分别求解去程和回程转移轨道;2)将去程和回程转移轨道合并为一条轨道进行整体优化;3)遍历不同发射时刻得到一系列局部优化结果,选择最好的局部解作为最终的设计结果。最后,对其它代表队的方法(主要是智能优化算法)给出了初步的对比和评述。
王俐云何胜茂高扬
关键词:小推力全局优化智能优化算法
第三届深空轨道设计竞赛冠军团队方法与结果被引量:2
2012年
介绍了2011年第3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冠军团队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的设计方法与结果.设计方法包括总体设计思路、小推力转移轨道优化方法、小推力轨道简化模型、行星引力辅助序列设计、小行星搜索方法等.给出了具体设计步骤以及初步和最终的设计结果.最后,总结了从此次设计过程中获得的若干经验与启示.
何胜茂谭高威高扬
关键词:深空探测小推力
空间小推力轨道最优Bang-Bang控制的两类延拓解法综述被引量:4
2017年
介绍了空间小推力轨道优化问题中的最优Bang-Bang控制问题,对两类延拓解法给出了描述:第一类解法首先求解能量最优解,然后采用能量–燃耗同伦得到最优Bang-Bang控制;第二类解法引入推力开关切换准则,以双脉冲解作为初解,通过参数延拓得到最优Bang-Bang控制。对两类延拓解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对延拓方法应用于求解更加复杂的小推力轨道设计问题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包含初解、延拓与拼接三要素的人工智能轨道优化概念。
朱政帆高扬
关键词:BANG-BANG控制人工智能
电火箭星际航行:技术进展、轨道设计与综合优化被引量:22
2011年
早在1963年,钱学森先生在他出版的专著《星际航行概论》中阐述了星际航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电火箭技术在星际航行中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化学推进相比,高比冲电火箭或电推进技术有望为星际航行任务承载更多有效载荷以及实现更佳航行性能.与此同时,与电火箭技术应用相关的连续推力轨道分析与优化设计为航天轨道力学注入了新的研究内容,并指导着电火箭星际航行的未来发展.该文将依次介绍电火箭技术进展、连续推力轨道设计以及电火箭星际航行的综合优化问题,力图描述电火箭应用于星际航行的基本内容与实现途径以及应用于载人深空飞行的设想.
高扬
关键词:电火箭电推进星际航行连续推力
第二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总结被引量:6
2011年
简要地总结了第二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的题目、评价标准、各参赛队设计结果以及从设计结果获得的启示.
高扬祝开建李恒年车征
月面远程运输飞行轨迹优化设计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月球表面不同区域之间的载人或载货运输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上升-巡航-下降模式的燃料最省飞行轨迹。首先通过求解不同飞行时间的Lambert问题确定了最佳飞行时间,并获得了对应的双脉冲解,然后利用有限推力替代两次速度脉冲,建立了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得到了有限推力燃料最省飞行轨迹。优化设计过程中主要研究了两个主要难点:bang-bang控制与飞行高度约束。这两个问题通过推力加速度与飞行时间的数值延拓得以解决,同时揭示了月面飞行的基本原理。最后给出了3种不同应用场景的仿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当飞行时间为小时量级时,上升-巡航-下降飞行模式下的优化解即为燃料最优解,如果飞行距离较远,则还需要适当增加飞行时间从而满足飞行高度约束。
朱小龙马剑刘强高扬
关键词:BANG-BANG控制
从日地系统L2出发借力月球飞越近地小行星
2016年
对于停留在日地系统L2的"嫦娥2号"探测器,其后续飞行方案有多个选项,例如主动撞月或重返月球轨道、返回地球轨道或再入大气、飞往地月系统L1/L2或日地系统L1、进入深空飞越近地小行星(最终,"嫦娥2号"于2012年12月13日成功地实现了对Toutatis小行星的近距离飞越)。探讨上述的飞行方案需要对飞行轨道进行初步设计,总的速度脉冲限制在100 m/s以内并且需要考虑探测器同时受到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作用。本研究设计了探测器从日地系统L2出发借力月球实现Toutatis小行星飞越的飞行方案,与直接飞越方案相比,借力月球可以进一步节省探测器的燃料消耗,其等效速度脉冲设计值为58.47 m/s。
何胜茂彭超高扬
深空探测器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全局搜索被引量:5
2012年
介绍行星引力辅助近似模型,包括近行星点无动力和有动力两种方式;采用开普勒轨道拼接法与双脉冲Lambert算法,建立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的参数优化模型;通过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对引力辅助行星序列进行穷举,对发射窗口和天体间转移时间进行离散化网格搜索,每一步网格搜索后均采用合理的定界剪枝方法,减少后续计算量。这种全局搜索方法不需要提前指定引力辅助行星序列,并可得到对应不同飞行时间以及不同引力辅助次数的搜索结果,获得若干多天体引力辅助转移轨道初步结果,为进一步局部优化设计奠定基础。文章给出几组全局搜索算例,得到从地球到火星、木星和土星的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验证了全局搜索方法的有效性。
谭高威高扬杨新
关键词:深空探测参数优化广度优先搜索
近圆参考轨道卫星编队洛仑兹力控制
2012年
基于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受到洛仑兹力作用的物理规律,分析了两种带电模式对经典轨道根数长期变化的影响:(1)卫星恒定带电模式;(2)前半个轨道周期卫星带电、后半周期不带电的非恒定带电模式.恒定带电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轨道升交点赤经、近地点幅角以及平近点角,对轨道半长轴、偏心率和倾角几乎不产生长期影响;而非恒定带电模式则可以有效地改变轨道偏心率.基于洛仑兹力作用下轨道根数长期变化规律以及轨道根数差描述的带电副星相对于不带电主星的运动,提出了利用洛仑兹力以及两种带电模式实现地球低轨近圆参考轨道卫星编队的控制策略,包括编队绕飞椭圆大小重构与编队中心漂移控制,解析求解了副星所需的带电量,并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洛仑兹力控制的可行性.需要指出的是,洛仑兹力轨道控制无需消耗推进工质.
彭超高扬
关键词:地球磁场洛仑兹力卫星编队编队重构
第四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与第六届国际全局轨道优化竞赛结果与排名被引量:3
2012年
2012年6月至10月期间,第四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与第六届国际全局轨道优化竞赛相继举行,在国内、国际掀起了空间轨道设计的研究热潮,今年的竞赛题目比起往届更具挑战性,并引出了更多新的设计方法以及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其中,第四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题目已发表在《力学与实践》2012年第3期上[1],这里对两次竞赛的结果与排名情况作一个简要报道。
高扬
关键词:设计方法竞赛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