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汉成

作品数:21 被引量:10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著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 5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法律
  • 4篇礼法
  • 4篇礼法之争
  • 3篇领事裁判权
  • 3篇裁判
  • 3篇裁判权
  • 2篇刑法
  • 2篇修律
  • 2篇治外法权
  • 2篇清末修律
  • 2篇万国公法
  • 2篇礼教派
  • 2篇近代刑法
  • 2篇公法
  • 2篇国公
  • 2篇法理
  • 2篇法理派
  • 2篇法律史
  • 2篇法律史学
  • 2篇法权

机构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20篇高汉成
  • 2篇董春华
  • 1篇李林
  • 1篇张群
  • 1篇李建江

传媒

  • 4篇政法论坛
  • 3篇东方论坛(青...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法学研究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清史研究
  • 1篇学术动态(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析清末修律中礼法之争的力量对比被引量:8
2003年
对于清末修律时爆发的礼法之争 ,以前的论者多以为体现了礼教派的强大和法理派的软弱。作者从奕匡力和他主持的宪政编查馆入手 ,对礼法之争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指出历史的事实并非如此。法理派并不是势单力孤 ,清政府也不是礼教派的坚强后盾 ,礼教派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并未取胜 ,法理派也根本谈不上言败。鉴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礼法之争中迈出的 ,因此对双方力量对比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作出新的认识与评价。
高汉成
关键词:礼法之争礼教派法理派清政府
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及其他——基于语义学视角的历史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中国历史上的"治外法权"一词最初同时表达"管辖外国人的法权"之属地主义和"治域之外的法权"之属人主义两层意思。就属人主义的性质而言,1864年丁译《万国公法》所谓"法行于疆外者"的表述就表明领事裁判权是治外法权的一种,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将"治外法权"与"extra-territorial rights"相对应,就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1905年后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国际法学在引入"领事裁判权"概念的同时,却将"治外法权"概念硬性与"exterritoriality"相匹配,使得"治外法权"变成了与"领事裁判权"完全相区别的一个概念,从而在中文语境里造成了混用和混乱。在1903年中外条约中已经出现外交"特权与豁免"语词的情况下,继续使用"治外法权"来表述近代语境下的外国在华司法管辖权问题,也许更为恰当。
高汉成
关键词:《万国公法》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试析美国产品责任法中“设计缺陷”的判断标准
2005年
产品缺陷是产品责任法的核心概念,设计缺陷在产品缺陷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设计缺陷的判断标准,就代表了产品责任法发展的历史。本文拟就美国产品责任法缺陷判断标准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并介绍各州对不同判断标准的适用情况,解释各州不愿意完全接受风险效益标准的原因。在对消费者期望标准和风险效益标准的优点和缺点上, 本文还就典型的行业作详细说明,以使读者对两个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董春华高汉成
关键词:设计缺陷
中国近代“治外法权”概念的词汇史考察被引量:6
2018年
对"治外法权"概念进行追根溯源式的词源学考察,既有语言词汇史的价值,又有法律史的意义。就前者而言,"治外法权"首见书证的来源,可追溯至比《日本国志》更早的1886年6月6日《申报》报道"朝鲜与俄国和约之附约密约",且其最初的含义是属地主义而非属人主义。其词源属性应是中国近代汉语固有词,而不单纯是一个日源外来词,这就用实证的方式证明了中国进入近代以后仍然向日本输入语言文化的一个事实。就后者而言,"治外法权"制度作为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是晚清政府丧权辱国的明证。而实际上晚清政府对主权是相当重视的,"治外法权"一词在中文中首先出现并表达属地管辖的含义,就是这种主权意识在语言词汇上的表现。
高汉成
关键词:治外法权《日本国志》《万国公法》日源外来词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民主与法治奋斗的90年被引量:9
2011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争得民主"确定为党的最低纲领的主要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并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建"革命的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我们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发生过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失误。1978年以来,我们党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发展道路。
李林高汉成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法治依法治国
一元化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从中国御史监察制度的历史价值谈起
<正>从世界范围来看,从事公共管理职能的各类"官员"滥用公权力所导致的"腐败"问题,是人类历史上的普遍现象。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腐败的范围、种类和性质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容忍度,从而...
高汉成
文献传递
晚清法律改革动因再探——以张之洞与领事裁判权问题的关系为视角被引量:19
2004年
长期以来 ,法律史学界把中英《马凯条约》第十二款关于英国有条件放弃治外法权的承诺视为晚清法律改革的主因。而历史的真相是 ,1 90 2年商约谈判时张之洞主导制定了这一条款 ,首倡“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说 ,其目的在于推进国内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1 90 7年后张之洞又否定了“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说 ,其目的是为了反对沈家本在他看来过于“西化”的法律改革模式 ,以维护其“中体西用”的法律改革思路。这一过程表明 ,领事裁判权问题始终只是晚清主持改革者推进法律变革的手段。事实上 ,晚清法律改革作为清末新政的一部分 ,也是服从和服务于新政这一整体政治局势的 ,它本身并没有自己额外的起因和目的。
高汉成
关键词:清朝末年法律制度张之洞领事裁判权
中国近代刑法继受的肇端和取向——以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签注为视角的考察被引量:5
2014年
1907年由沈家本主持的修订法律馆上奏《大清新刑律》草案,在中国法律史上迈出了系统继受西方刑法的第一步。从1908年开始陆续上奏的中央各部院堂官、地方督抚的签注,对草案的不同意见涉及了立法目的、立法宗旨、价值取向、定罪与量刑理论、立法条件与配套措施等多个方面。1910年《修正刑律草案》附加按语,对签注意见进行了反馈与回应。这一过程表明,1907年刑律草案基本认同和遵循了西方近代法哲学的逻辑进路和价值判断,忽视并否定了中国传统法历史学的逻辑要求和价值存在,这导致《大清新刑律》中大量传统刑法的"本土资源"被废弃,出现了不少纯属"食洋不化"的规定。这既与中国自身的状况相脱节,也不符合法律自身的演进规律,是一次有着严重缺陷的立法实践。中国近代刑法继受的成功,有赖于法哲学逻辑和法历史学逻辑的统一。
高汉成
关键词:礼法之争
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的“欧洲痕迹”(摘要)
<正>1907年10月3日和12月30日,沈家本主持的修订法律馆先后上奏大清刑律草案的总则和分则,共53章387条。这个草案正文本身不足2.5万字,但由于穿插有总说、沿革、理由、注意等立法解释性文字,使得草案总字数超过了...
高汉成
文献传递
罚金刑在近代刑法中的确立——以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的相关规定为视点被引量:11
2007年
清末10年修律,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法律的改革。1907年10月,沈家本主持的修订法律馆上奏中国近代第一个刑法草案——大清刑律草案,在中国刑法史上第一次将罚金确定为五大主刑之一。从1908年到1910年,中央各部院堂官、地方各省督抚、将军都统陆续上奏对大清刑律草案的签注意见,其中涉及罚金的主要问题有:罚金定为主刑问题、罚金单位和等级问题、罚金易刑问题、罚金适用的过轻与过重问题、罚金与赔偿金的关系问题。回顾和分析罚金刑在中国近代刑法中的确立过程,将使我们在微观层次上对“会通中西”的法律变革原则有新的体悟,并有利于对近代“礼法之争”的再认识。
高汉成
关键词:罚金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