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永芬

作品数:19 被引量:217H指数:10
供职机构:岐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植被
  • 6篇流域
  • 6篇河流域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4篇黑河流域
  • 3篇地形
  • 3篇植被覆盖
  • 3篇土地利用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水源涵养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净初级生产力
  • 2篇降水
  • 2篇NDVI
  • 2篇NPP
  • 2篇CASA模型

机构

  • 19篇岐阜大学
  • 18篇陕西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西...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山东省国土测...

作者

  • 19篇魏永芬
  • 7篇张福平
  • 5篇冯起
  • 3篇李旭谱
  • 2篇苏玉波
  • 2篇马倩倩
  • 1篇李广文
  • 1篇周正朝
  • 1篇李玲
  • 1篇赵沙
  • 1篇李宗省
  • 1篇李富生
  • 1篇胡猛
  • 1篇许晓霞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的定量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利用基于遥感数据的 CASA 模型和变异系数法计算 2000-2020年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植被实际净初级生产力(NPPA)和潜在净初级生产力, 分析植被 NPPA的时空变化格局和气候因子对植被NPPA的影响, 定量分析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 NPPA变化的影响 . 结果表明, 2000-2020 年西北内陆河流域年平均植被 NPPA呈波动增加趋势, 变化范围为 62.64~96.10 g/(m~2·a);草甸、草原和栽培植被的固碳量最大, 灌丛和栽培植被的固碳能力最强;气温、降水与太阳辐射总量是植被 NPPA增加的主导因素, 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对于植被 NPPA的促进作用最大 .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主导植被 NPPA增加的面积占增加总面积的 49.90%, 人类活动主导植被 NPPA减少的面积占减少总面积的86.06%.
何旭洋张福平李玲冯起魏永芬李开放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CASA模型
沣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9
2014年
以沣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译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沣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主要水质指标〔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含量及溶解氧(DO)〕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状况对沣河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沣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两者占全流域面积的90%以上;沿河不同宽度的缓冲区(分别向两岸划分100,600,1 500m)范围内,建设用地、耕地与水质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林地与水质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建设用地及耕地对水质的改善有负效应,而河流沿岸林对改善水质有正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在距河岸100m缓冲区范围内达到最大。随着缓冲距离的增大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逐渐减弱,说明沣河流域近岸带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河道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大。
张福平赵沙周正朝魏永芬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缓冲区水质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地形梯度效应及生态分区被引量:3
2023年
黑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厘清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梯度效应对制定差异化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等方法,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量化2018年黑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结合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指数因子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的梯度效应,根据地形分布指数划分生态分区。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产水、土壤保持、植被固碳和食物供给服务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值区在上游祁连山区,低值区在下游荒漠区。(2)各生态系统服务在各地形梯度上存在明显层级分布,总体上随地形梯度等级的提升而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3)流域多重生态系统服务重要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随着地形梯度等级的提升而提升。(4)基于地形分异规律,黑河流域可划分为核心生态保护区、山地生态提升区、可持续发展区和生态防护治理区。
杜可心张福平冯起魏永芬杨嘉炜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分区黑河流域
基于GIS的县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以位于渭北旱塬的咸阳市长武县和彬县为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土壤重金属w(As)、w(Cr)、w(Cu)、w(Pb)、w(Zn)与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及土地利用类型、距离等人为因子的关系,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对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同因素做定量分析,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比评价该区域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高程对w(As)、w(Cr)、w(Cu)、w(Pb)影响显著;坡度对w(As)、w(Cr)影响显著;坡向对w(As)、w(Cr)、w(Cu)、w(Pb)、w(Zn)影响显著;农田和果园中, As累积较重,草地和荒地中, Pb累积较重.在单因子污染评价方面,地累积指数法体现的污染面积和污染强度较大;在综合污染评价方面,内梅罗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各有优缺点.不同影响因素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贡献大小不同, As污染城镇最大,煤矿次之;Cr污染煤矿、城镇、道路、河流等同;Cu污染城镇最大,煤矿次之;Pb污染道路最大,煤矿次之.
聂硕张福平燕玉超冯起冯起魏永芬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地形因子缓冲区分析
黑河流域植被覆盖程度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基于长时间序列SPOT VGT-NDVI影像数据,利用均值法、最大值合成法、最小二乘法、NDVI变化度模型等方法,研究黑河流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程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流域的植被覆盖程度呈逐步改善趋势,改善面积百分比为26.65%,其高度改善区域面积为71.79 km2,几乎全部集中在黑河中游地区;但流域植被覆盖水平整体较差,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呈荒漠化态势变化;研究发现部分地区植被仍有退化现象。
李旭谱张福平魏永芬
关键词:植被覆盖SPOT黑河流域
泛河西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2002—2012年MODIS NDVI数据产品,分析了泛河西地区植被覆盖的变化状况,并结合2002—2012年该研究区22个气象站点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别从年际、年内与季节变化3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泛河西地区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泛河西地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和减小趋势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07%和28.93%,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明显大于呈减小趋势的面积;从年际变化来看,研究区植被变化受降水影响的程度高于气温;从季节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3个季节中NDVI与降水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面积大于其与温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面积,即与温度相比,泛河西地区植被的变化趋势对降水的响应较为敏感。
马倩倩张福平许晓霞苏玉波魏永芬
关键词:降水NDVI气候变化气温
祁连山地区不同植被生态系统固碳价值量估算及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测算祁连山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物质量,并进一步基于光合作用方程式、碳循环过程模型估算了研究区2005年、2010年、2015年植被、土壤固碳量及价值,旨在定量分析该区域不同植被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固碳价值时空演变情况,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碳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祁连山地区2005-2015年植被、土壤固碳价值呈递增趋势,2005年、2010年、2015年植被、土壤固碳价值分别为515.95、356.56亿元;491.05、404.36亿元;581.55、465.65亿元,土地类型的改变使得植被、土壤固碳分别增长12.72%、30.39%。从空间分布上看,东部植被、土壤固碳量明显高于西部,林地固碳能力最高,单位面积固碳量为10.19t·hm^-2。草地是研究区分布最广的植被,且其对该地区植被、土壤固碳贡献比为51.13%、49.34%。
曾攀儒张福平冯起魏永芬黄良红李玲
关键词:光合作用
西北内陆河流域实际蒸散发对干旱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2023年
通过对西北内陆河流域实际蒸散发(ET)的研究以解决研究区内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西北内陆河流域80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遥感产品数据,采用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理论的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对2000-2020年西北内陆河流域ET进行定量化估算,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对干旱状况的响应,探讨不同气候因子对ET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内陆河流域2000-2020年各年平均蒸散量先减小后增加,多年平均值为157.97mm.不同季节,不同土地覆被类型条件下ET均值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水域>耕地>林地>草地>其他.西北内陆河流域干旱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ET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有着相反的变化趋势,2000-2020年流域经历了干旱先增强后减弱的一个过程,ET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21a来,西北内陆河流域平均气温、地表温度、相对湿度与蒸散发均呈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仅在冬季与蒸散发呈负相关关系,且影响因子与蒸散发的相关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通过彭曼公式和蒸发皿数据对SEBS模型模拟值进行精度验证,ET模拟值精度较高,说明模拟结果适用于本研究区.
李开放张福平冯起魏永芬何旭洋
基于InVEST模型的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被引量:35
2018年
黑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维系流域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InVEST模型估算了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分析了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1—2015年黑河流域上游草地、林地、灌丛面积分别增加了1 665.00、381. 75、162. 75 km2,而荒漠和农田分别减少了2 165. 25、20. 50 km2; 2001—2015年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年均值为228. 64 mm,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祁连山一带,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部条带状为上游水源涵养量的低值区;从变化趋势来看,研究区水源涵养量以7. 60 mm·a-1的速率减少;近15年来,研究区潜在蒸散、降水量分别呈现增加和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1. 45、-0. 67 mm·a-1,水源涵养与潜在蒸散以负相关为主,而与降水量正相关,降水量主要影响上游的中东部、北部的祁连山高寒地区,而潜在蒸散主要制约西北部的水源涵养量。
张福平李肖娟冯起王虎威魏永芬白皓
关键词:水源涵养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
基于SPOT NDVI的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规律分析——以西北五省为例被引量:16
2012年
基于SPOT VGT-NDVI影像数据,通过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线性回归以及最小二乘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西北五省1999—2007年9 a间的植被覆盖时空演变与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9 a间西北地区的植被覆盖有明显改善趋势,改善面积百分比为26.92%;部分地区植被覆盖仍有退化现象,面积百分比为1.22%,但其明显小于植被改善比例;除陕西省外,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整体不高;7、8月份该区域植被覆盖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李旭谱张福平胡猛魏永芬
关键词:植被覆盖SPO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