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冬琳

作品数:11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绿肥
  • 3篇小麦
  • 2篇冬小麦
  • 2篇冬小麦产量
  • 2篇养分
  • 2篇油菜
  • 2篇施肥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小麦产量
  • 2篇秸秆
  • 2篇旱地
  • 2篇肥力
  • 1篇冬枣
  • 1篇冬枣园
  • 1篇动力学方程
  • 1篇亚硒酸
  • 1篇亚硒酸钠
  • 1篇养分管理
  • 1篇养分平衡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寿县农业技术...
  • 1篇长武县农业技...

作者

  • 10篇黄冬琳
  • 6篇王朝辉
  • 5篇高亚军
  • 3篇曹卫东
  • 2篇郑险峰
  • 2篇翟丙年
  • 2篇张达斌
  • 1篇张雪辰
  • 1篇李亚鑫
  • 1篇李新岗
  • 1篇黄婷苗
  • 1篇曹群虎
  • 1篇高文海
  • 1篇鱼昌为
  • 1篇李晓
  • 1篇靳静静
  • 1篇李紫燕
  • 1篇王森
  • 1篇孙艳妮
  • 1篇李红燕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不同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以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后茬冬小麦产量和小麦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包括玉米秸秆还田(S1)和不还田(S0)2个处理,副处理为5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0、84、168、252 kg·hm^(-2)和336 kg·hm^(-2)。结果表明,施氮量较低时(分别低于99 kg·hm^(-2)和79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小麦产量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施氮量较高时则相反;两条氮肥肥效曲线呈相交规律。施氮252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产9.5%和2.1%,施氮336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产7.0%和5.6%。冬小麦冬前分蘖期土壤硝态氮主要累积在0~40 cm土层;施氮量高于84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硝态氮累积量有高于相同施氮量下不还田处理的趋势,其中0~20 cm土层N336+秸秆还田处理硝态氮累积量比不还田处理提高25%(武功试验地)。冬小麦返青期土壤硝态氮较冬前分蘖期大幅降低,此期秸秆还田处理0~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有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的趋势。周至县连续三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冬小麦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有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的趋势,不施氮肥处理0~1 m土层秸秆还田比不还田处理累积量显著提高43.4%。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与施氮量有关,施氮量较低时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返青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引起作物速效氮供应的短期(返青期追施氮肥前)缺乏,影响小麦生长,进而导致小麦减产。连续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小麦收获期2 m土壤硝态氮累积,减少向下淋溶。
李晓李亚鑫张娟霞黄冬琳郑险峰王朝辉
关键词:冬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硝态氮
旱地不同绿肥品种和种植方式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被引量:88
2016年
【目的】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贫瘠,夏闲期雨热资源难以被充分利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夏季绿肥品种及其种植方式对绿肥鲜重、绿肥养分还田量、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当地夏闲期种植的绿肥品种及种植方式,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夏季裸地休闲为对照,设绿肥(绿豆、长武怀豆、毛叶苕子、油菜)和绿肥种植方式(麦后播种、麦田套种)为研究因素,共9个处理。绿肥盛花期全区齐地收割地上部并称重计鲜草产量,分析绿肥地上部氮磷钾含量;每个小区采集50株绿肥下长、宽、深均为20 cm的土体中的根系,称重并进行分析;绿肥收获翻压20天后,于各小区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以及主要酶含量。【结果】绿肥麦后播种生物量要高于麦田套种;麦后播种以怀豆和油菜生物量较高,套种以油菜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方式下绿肥总养分还田量与生物量规律类似;麦后播种长武怀豆显著提高了氮素和磷素还田量,麦后播种油菜显著提高了磷素和钾素还田量;套种时氮、磷和钾还田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油菜>毛叶苕子>绿豆>长武怀豆,不同绿肥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翻压油菜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都要显著高于休闲处理;麦后播种长武怀豆并翻压2年后,0—20 cm土壤有机质、总氮、矿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较休闲分别提高了12.4%、22.2%、95.9%、28.6%和11.2%。种植绿肥与休闲相比,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套种油菜增加达显著水平,麦后播种各绿肥间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休闲。与休闲相比,麦�
李红燕胡铁成曹群虎鱼昌为曹卫东黄冬琳翟丙年高亚军
关键词:油菜土壤性质
不同硒形态和施硒方式对小麦硒吸收利用的影响及残效被引量:15
2022年
为了确定改善小麦硒营养的硒肥调控措施,分析不同施硒方法对小麦硒农艺强化的可行性,在陕西永寿典型缺硒土壤上开展2年定位试验。第1年,以生产硒含量100μg kg^(-1)的小麦籽粒为最低目标,设置不施硒、土施硒酸钠、叶喷硒酸钠、土施亚硒酸钠、叶喷亚硒酸钠5个处理,用量分别为0、15、18、700、45 g Se hm^(-2),研究不同硒价态和施硒方式对小麦产量、硒含量、硒吸收利用的影响,第2年各小区一分为二,一半秸秆移出,一半秸秆还田,不再施硒,研究硒肥残效。结果表明,不同硒价态和施硒方式对小麦籽粒产量、秸秆生物量无影响。第1年,各施硒处理的籽粒硒含量均达到预期目标,介于109~397μg kg^(-1),面粉硒含量介于101~356μg kg^(-1)。第2年,仅土施亚硒酸钠的籽粒、面粉硒含量高于100μg kg^(-1),秸秆还田和不还田间无差异。土施、叶喷硒酸钠和土施、叶喷亚硒酸钠的籽粒硒强化指数分别为4.7、16、0.3、8.0(μg kg^(-1))(g hm^(-2))^(-1)。叶喷硒酸钠的硒肥当季利用率最高,为7.3%;土施亚硒酸钠的硒肥累计利用率仅0.3%,但后效长,第2季小麦收获后,土壤有效硒含量最高,秸秆不还田和还田条件下分别为91μg kg^(-1)和107μg kg^(-1)。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缺硒区,土施、叶喷一定量的硒酸钠或亚硒酸钠,均有利于目标硒营养的小麦生产,土施亚硒酸钠的需用量大,生产中应关注其后效,选择适宜的施硒方式和用量,实现小麦硒强化。
黄婷苗于荣于荣王朝辉黄冬琳王森
关键词:亚硒酸钠土施叶喷
大荔冬枣园土壤肥力检测与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解陕西省大荔县冬枣养分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于2016年12月在该县冬枣主产区枣园进行养分投入情况调查,采样分析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对该区氮磷钾养分投入及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做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冬枣施用的氮(N)、磷(P_2O_5)、钾(K_2O)肥均高于该地区推荐用量。氮、磷、钾3种养分投入量配比为N∶P_2O_5∶K_2O=1∶1.12∶1.05,与最佳配比(N∶P_2O_5∶K_2O=1∶0.60∶0.75)相比比例失调。养分投入方式以基施为主,追施为辅,氮磷肥基追比例为9∶1,钾肥基追比例为8∶2。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平均值为89.2 mg·kg^(-1),不同农户间差异较大,含量丰富与缺乏现象均有存在。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平均值为18.0 mg·kg^(-1)。大荔冬枣产区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较高,平均水平为215.8 mg·kg^(-1)。有机质质量分数较低,平均为10.2 g·kg^(-1),中微量元素含量适中或丰富。针对大荔冬枣园施肥与土壤肥力现状提出"重施有机肥,稳磷控氮钾,喷施中微肥"的施肥原则,指导枣农科学施肥。
赵岳郭瑞郑险峰黄冬琳高文海李新岗
关键词:冬枣施肥现状土壤肥力
小麦化肥减施与不同轮作方式的周年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研究小麦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土壤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差异,探索适宜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小麦轮作方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供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陕西武功镇开展田间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设玉米-小麦轮作农户施肥(CWF)、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CWR)、绿肥-小麦轮作推荐施肥(GWR)、大豆-小麦轮作推荐施肥(BWR)4个处理,除农户施肥处理外,其他3个处理的小麦季施肥均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推荐施肥。采集不同夏季作物及冬小麦的植物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与农户施肥相比,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处理在氮、磷肥分别减量11.8%、41.7%条件下,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平均增幅为7.4%,显著增加了小麦籽粒及地上部氮、磷素养分累积量,氮素累积量增幅分别为10.1%、8.9%,磷素累积量增幅分别为9.8%、6.4%;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磷、钾素盈余率,降幅分别为25.1%、72.3%和54.4%,显著提高经济收益36%。推荐施肥的3种轮作方式中,玉米-小麦轮作小麦产量最高,其次为大豆-小麦轮作。大豆-小麦轮作氮、磷、钾盈余率均显著低于玉米-小麦轮作和绿肥-小麦轮作,降低幅度分别为87.3%—92.0%、41.9%—67.7%、78.1%—85.3%,并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收益。【结论】监控施肥的推荐施肥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够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小麦籽粒及地上部养分累积量,减少氮、磷养分平衡的盈余率,提高经济收益。相比玉米-小麦轮作方式,大豆-小麦轮作既减少了化肥的投入,大幅降低氮、磷、钾养分盈余量,同时还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综上,陕西关中地区传统的玉米-小麦轮作可通过优化施肥减少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而综合考虑土壤培肥、环境效益与经济收益,优先推荐大豆-小麦�
马小艳杨瑜黄冬琳王朝辉高亚军高亚军吕辉
关键词:养分平衡
几种绿肥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锌的活化效应被引量:11
2022年
由于北方石灰性土壤锌有效性低,作物锌含量无法满足人体营养需求。前期研究发现种植绿肥可提高后茬小麦锌含量且后者与自身吸锌量正相关,但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田间试验测定绿肥(黑麦豆、绿豆、高丹草)地上部锌含量,水培试验收集分析绿肥根系分泌物组成,土壤浸提试验测定根系分泌有机酸对土壤pH值及土壤锌的影响,从而揭示绿肥吸锌能力及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锌的活化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及供锌水平绿肥根系分泌物存在差异,显著影响其吸锌能力。黑麦豆根系总有机酸和溶解性有机碳分泌量最高,其地上部锌含量最高;+Zn处理绿肥根系分泌量及地上部锌含量均高于Zn0处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中草酸最高,其次为琥珀酸和柠檬酸,富马酸较低,其均能降低土壤pH值和增加土壤浸提液Zn;含量,以草酸作用最强。相比其他两种绿肥,黑麦豆根系分泌的总有机酸最高,分泌的主要是草酸和柠檬酸,这可能是其活化土壤有效锌、吸收锌能力强的重要机制。
李欣雨刘函亦薛少琪邢莉彬彭亚茹蒙元永杨瑜黄冬琳
关键词:绿肥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土壤有效锌
原位酶谱技术分析旱地长期覆盖下根际酶活性空间分布被引量:3
2022年
根与土壤微生物产生的酶是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主要生物驱动因素,对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原位酶谱技术在不破坏作物根系的同时,研究了渭北旱塬长期覆盖春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田间试验于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以春玉米“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FM)和无覆盖(CK)三个处理,于春玉米吐丝期获取根系剖面酶谱图,分析了β-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春玉米根际的分布。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在秸秆覆盖下根际活性分布(热点)面积最大,是地膜覆盖的1.9倍、无覆盖的8.1倍;同时其在秸秆覆盖下延根分布距离最长为2.5 mm;与之对应,动力学拟合结果也表明秸秆覆盖下的酶动力学参数酶活最大反应速率和米氏常值最大,其土壤底物周转时间最快。亮氨酸氨基肽酶在地膜覆盖下活性分布总面积最大,是秸秆覆盖的1.8倍、无覆盖的6.4倍;其在地膜覆盖下酶活性延根分布距离最长为4.5 mm,秸秆覆盖下的酶动力学参数也为最大,底物周转时间最快。研究揭示了地表覆盖通过调节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促进养分吸收,实现旱地玉米高产高效的酶动力学机制。
黄冬琳同斯捷岳良李彦张雪辰郑伟郑伟王朝辉翟丙年翟丙年
关键词:秸秆动力学方程
种十字花科绿肥作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应答及抗旱性评价
2024年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十字花科绿肥作物生育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的十字花科绿肥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参数,助力我国旱地农业绿色发展。【方法】以7种十字花科绿肥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分析正常灌水(田间持水量80%)和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40%)条件下7种十字花科绿肥作物生育期内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和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抗旱能力突出的十字花科绿肥作物品种。【结果】1)与正常灌水相比,干旱胁迫处理下各绿肥作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下降(P<0.05);2)干旱胁迫条件下,绿肥作物发芽率、根长和生物量分别平均比正常灌水降低6.1%,147%(P<0.05)和238%(P<0.05);3)干旱胁迫条件下,秦优10号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26%,秦优10号、青杂11号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7种绿肥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升高趋势(P>0.05);4)干旱胁迫会引起中绿油2号、紫芥、秦优10号和中油肥1号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紫芥、中绿油1号、中绿油2号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和叶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作为评估十字花科绿肥抗旱性的首选抗旱指标,中绿油1号在供试7种十字花科绿肥的抗旱能力方面综合评分最高,抗旱能力较强。【结论】中绿油1号因其叶片较高的抗氧化能力、渗透调节能力及较长根系长度,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综合抗旱能力突出,可作为抗旱型十字花科绿肥品种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
孙艳妮孙艳妮韩高海唐云丽魏奭杰贾振鹏秦璐秦璐曹卫东曹卫东黄冬琳高亚军张达斌
关键词:干旱胁迫生理特征
青海春油菜养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为了明确我国春油菜的施肥和生产现状,2015年在青海省春油菜典型种植区选取了3个县做了400余户实地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有87.3%的农户春油菜产量都超过常年春油菜平均产量(1 674.17~2 158.36 kg/hm2)。30.0%的农户氮肥投入适中,40.7%偏高和很高,29.3%偏低和很低;与2009年和2010年调查结果相比,农户施氮水平总体在下降,但仍存在很大的减氮空间。调查区37.4%的农户磷肥投入适中,32.8%偏高和很高,29.7%偏低和很低;与2009年和2010年调查结果相比,施磷量提高。钾肥、有机肥用量极低,中微量肥料投入基本为空白。总之,青海春油菜氮、磷肥投入过量与投入不足现象并存。因此,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依据测土配方实行平衡施肥,主要是控制氮磷肥用量,适当增施微肥和有机肥,保证春油菜的营养需求。
宋佳徐倩田汇胥婷婷张洋张荣黄冬琳高亚军
关键词:春油菜施肥量养分管理
不同绿肥和覆膜措施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冬小麦-绿肥轮作在干旱贫水年份易导致冬小麦减产,我们研究了平水年和干旱年旱地绿肥和覆膜措施相结合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小麦-绿肥轮作体系奠定基础。【方法】田间试验于2017-2019年布设在陕西省永寿县御驾宫乡御中村,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轮作不同绿肥品种(黑麦豆、油菜,夏休闲为对照)为主处理,覆膜措施为副处理,设常规耕作和垄覆沟播两个水平。在冬小麦返青期、开花期、收获期调查小麦苗期生长状况、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和麦田0-200 cm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1)平水年和干旱年,轮作油菜的冬小麦产量高于轮作黑麦豆,两年间轮作油菜处理比轮作黑麦豆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分别高出9.3%和43.5%(P<0.05)。2)采用垄覆沟播,轮作绿肥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平水年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平水年轮作油菜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4.3 kg/(hm^(2)·mm)],比夏休闲处理增加了7.4%;而干旱年轮作绿肥降低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夏休闲相比轮作黑麦豆和油菜处理分别降低58.5%和38.3%(P<0.05)。轮作绿肥与垄覆沟播对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3)轮作绿肥并垄覆沟播的栽培模式加重了土壤水分的消耗。相比于夏休闲,平水年冬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贮水量平均降低10.1%(P<0.05),干旱年平均降低15.7%(P<0.05)。【结论】我国渭北旱塬地区在平水年采用种植油菜+垄覆沟播新型种植模式,可以在保证不减产的情况下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但干旱年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会受到负面影响。
陈姣张池陈玉佩Rana Ammar曹卫东高亚军王朝辉王朝辉黄冬琳
关键词:绿肥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