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凤鹏

作品数:31 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菲尔德斯半岛
  • 6篇浮游
  • 6篇潮间带
  • 5篇植物
  • 5篇浮游植物
  • 4篇南极长城站
  • 4篇南极菲尔德斯...
  • 3篇叶绿素A
  • 3篇色素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浅海
  • 3篇种群
  • 3篇夏季
  • 3篇浮游动物
  • 2篇底栖生物
  • 2篇优势种
  • 2篇藻类
  • 2篇生态学
  • 2篇生态学研究
  • 2篇生物量

机构

  • 3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福建省水产研...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1篇黄凤鹏
  • 13篇吴宝铃
  • 6篇杨玉玲
  • 4篇徐汝梅
  • 4篇李宝华
  • 4篇王宗灵
  • 3篇陈木
  • 3篇朱明远
  • 3篇杨宗岱
  • 3篇沈静
  • 3篇俞建銮
  • 3篇李瑞香
  • 2篇毛兴华
  • 2篇周国法
  • 2篇程明华
  • 2篇吴启泉
  • 2篇蒋南青
  • 2篇孟凡
  • 2篇陈士群
  • 2篇孙爱荣

传媒

  • 13篇南极研究
  • 6篇极地研究
  • 3篇黄渤海海洋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岸工程
  • 1篇福建水产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3篇199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极长城湾叶绿素a的季节变化被引量:9
1992年
198 8年 3月 - 1 989年 2月在长城湾及其邻近水域调查了叶绿素 a的季节变化。叶绿素 a含量变化范围是 0 .1 6 mg/m3 - 1 .3 3 mg/m3 。叶绿素 a在 1 988年 1 2月 - 1 989年 2月之间的垂直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 ,最低值在表层。叶绿素 a的含量与光。
吴宝铃朱明远黄凤鹏
关键词:叶绿素A
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桡足类被引量:3
2000年
根据 1 987年夏季、冬季和 1 989年春季、秋季采自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生物样品 ,鉴定出浮游桡足类 2 2 7种 ,其中 1种为我国海区新记录 ,2 1种为东海区新记录。文中还描述了浮游桡足类的总个体密度和主要优势种的分布 ,并对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黄凤鹏孟凡刘东艳孙军
关键词:浮游桡足类
南极中山站近岸海冰生态学研究 Ⅱ.1992年冰下水柱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1996年
自1992年4月12日至12月30日对中山站附近内拉峡湾冰下水柱中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及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水中叶绿素a含量在0.03-21.40mg/m3之间波动,在覆冰期间,生物量基本上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5-9月份各层次的生物量普遍低于0.5mg/m3,8-9月份低于0.1mg/m3。各层次中以水表含量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成冰后在9月份形成低谷,于12月中旬紧接着冰底水华的消失而形成单一峰值。生物量中微型浮游植物(<20μm)的比重在4-9月份的多数层次占有一半以上,10月份后随着生物量的上升而下降,在水华期水表的比重最低,仅占总量的3.2%。其柱总生物量基本上与冰中生物量处于同一数量级,在冰藻水华期其量值甚至低于冰中生物量。营养盐(μmol/L)的波动范围为PO4-P:0.32-0.79,SiO3-Si:26.47-69.92,NO3-N:1.41-31.75,尽管水华期水表营养盐含量降至观测期间的最低点,但仍能满足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所需。光辐照度由于在冰水界面的量值仅为冰表入射光的不足5.3%至低于1%,成为水中产量最为可能的限制因子。
何剑锋陈波黄凤鹏
关键词:海冰生物量
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 (Iznka)大规模育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结合生产实践 ,模拟野外温度、盐度等环境条件 ,在较大规模的育苗池环境条件下 ,对日本刺沙蚕胚胎和发育作了生殖生物学的观察和描述 。
黄凤鹏丘建文吴宝铃杨宇
关键词:日本刺沙蚕人工增养殖育苗池饵料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陆地、淡水、潮间带、浅海各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9
1999年
根据我国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10年的各项研究成果和南极其它相关地区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菲尔德斯半岛地区陆地、淡水、潮间带及浅海4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物质的流动使得这4个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在这种物质流动的过程中,动物的作用尤其关键,如海鸟(企鹅、黑背鸥等)以及海豹的繁殖、取食等活动对营养盐的搬运有利地促进和疏通了营养物质在系统间的流动。此外,物理作用(如雨水的冲刷、潮汐作用和径流的带动等)也有重要影响。
沈静徐汝梅周国法吴宝铃黄凤鹏
关键词:菲尔德斯半岛淡水潮间带生态系统
南极长城湾夏季叶绿素a变化的研究被引量:8
1999年
1992年12月~1993年3月、1993年12月~1994年2月、1994年12月/1995年3月连续3个夏季期间在南极长城湾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利用获得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2/1993年夏季叶绿素a含量最高,平均值为3.79mg/m3,变化幅度也最大,为10.10mg/m3。连续3个夏季的年际变化趋势是3.79mg/m3(1992/1993)>1.80mg/m3(1993/1994)>1.20mg/m3(1994/1995)。而变化的幅度也同样依次为10.10mg/m3>6.57mg/m3>2.41mg/m3。所获得的结果与南极地区相同季节其它近海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进行比较得知:除Gerlache海峡(1959年1月)11.60mg/m3和McMurdo海峡(1961年12月)56.10mg/m3外,这次调查结果属中上水平。本文还对该海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
朱明远李宝华黄凤鹏陈皓文
关键词:叶绿素A海洋生态系统浮游植物
菲尔德斯半岛黑背海鸥鸣声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黑背海鸥在某些生态行为下发出的鸣声波形结构和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 :幼黑背海鸥发出“吱”声 ,频带在 1 6 1 0至 483 1 Hz,谱峰在 1 .7、2 .5和 2 .9k Hz;黑背海鸥发出“哦”声 ,频带在 1 1 71至 43 4 3 Hz,谱峰约在 1 .5 k Hz;黑背海鸥发出“哦啊”声 ,频带在1 0 72至 3 93 2 Hz,谱峰在 1 .2、1 .7和 3 k Hz,“咯”声 ,频带在 1 3 6 0至 41 5 3 Hz,谱峰在 1 .3、2和 2 .9k
程明华杨玉玲黄凤鹏
关键词:海鸥菲尔德斯半岛鸣声
南极长城湾浅海底栖生物群落分析被引量:5
1992年
本文采用 1 987年 1 2月 - 1 988年 3月南极长城湾浅海区底栖生物的三航次 1 9个定量采泥站和 4个拖网站的调查资料。根据环境特征、种类组成的多样性和种间个体分配的均匀度 ,采用了聚类方法将调查区分为三个底栖生物群落分布区。并对各群落的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分为高多样性、中多样性和低多样性三种结构类型。并研究了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指出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底质类型和沉积物稳定性的关系最为密切 ;在深度梯度度不大的海区 ,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与深度梯度没有明显关系。
吴启泉吴宝铃陈木黄凤鹏
关键词:底栖生物群落沉积物
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198 7年 1 1月 - 1 989年 3月我们连续跨年度在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 -浅海区域系统地进行了生态学考察 ,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生物组成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中 ,我们分别选择了长城湾、马尔什基地、生物湾、阿德雷岛、半三角及无名岛进行定期观察、取样 ,它们分别代表了岩石、石砾、泥沙滩、暴浪及隐蔽性内湾等各类生态类型。数量分法的引进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使之成为一门精密学科。本文在数量方法的使用中 ,引入了生物量、频度与覆盖度等手段 ,丰富了数量方法的内容。菲尔德斯半岛就象整个南极区域一样 ,其食物网是较为简单的。以黑背海鸥为代表的海鸟和南极鳕 ,南极银鱼等占据了营养级的顶层 ,肉食性的螺类和草食性的帽贝位于中间层次 ,大型底栖与微观浮游藻类构成营养级底层。菲尔德斯半岛习见的微生物种类有黄杆菌、纤维粘细菌、莫拉氏菌等 ,它们是腐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生物的季节变化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其一是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其二是生物分布空间的变化 ;其三是严酷的冬季几乎所有的潮间带生物种类几近绝迹。由于生物季节的短暂与分布空间的狭小 ,生物的种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岩相底质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以及软相底质中的表附与底内生物等不同生态类型 ,
杨宗岱黄凤鹏吴宝铃
关键词:生态分布菲尔德斯半岛食肉目
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被引量:10
1992年
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食物链是较简单的 ,一般说来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群落只有很少的消费者和较少的营养级。食物链中主要的生产者是大型底栖藻类 ,主要消费者是腹足类和石鳖 ,棘皮动物中的海胆与海星 ,甲壳动物 ,鱼和海鸟 ,海鸟和鱼占营养级的上层 ,草食软体动物位于中间营养级 ,大量的固着藻类 -叶状藻类、皮壳状藻类构成营养级的底层。观测实验表明 :(1 )海鸟和鱼类减少了草食性软体动物和肉食性螺类的数量 ;(2 )肉食性腹足类减少了草食性软体动物和固着无脊椎动物的数量 ;(3 )草食性软体动物减少了叶状藻类的数量并影响到皮壳状藻类的数量 ,在不清除消费者的实验中 ,皮壳状藻类显示出与其它固着生物竞争空间的优势。作者观察了并在本文中描述了异性底质与消费者对固着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壳状藻类在低潮带岩石表面占优势 ,其它的固着生物 (叶状藻类与固着无脊椎动物 )占据洞穴和狭缝。同质岩石表面固着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低于异质性的岩石表面。
杨宗岱吴宝铃黄凤鹏
关键词:食肉目生态系统菲尔德斯半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