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小丽

作品数:240 被引量:663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66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0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8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3篇病理
  • 32篇单胞菌
  • 30篇养殖
  • 27篇病理学
  • 24篇斑点叉尾鮰
  • 22篇病毒
  • 21篇病理损伤
  • 16篇鱼类
  • 15篇嗜麦芽寡养单...
  • 15篇气单胞菌
  • 13篇系统发育
  • 12篇诊治
  • 12篇组织病理
  • 12篇系统发育分析
  • 11篇病理学观察
  • 11篇病原
  • 10篇组织病理学
  • 10篇小龙虾
  • 9篇引物
  • 9篇杂交

机构

  • 231篇四川农业大学
  • 21篇四川省动物疫...
  • 9篇成都市农林科...
  • 4篇内江市农业科...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2篇四川省畜牧科...
  • 2篇动物疫病与人...
  • 2篇二滩水电开发...
  • 2篇四川省农业厅
  • 2篇四川省水产局
  • 2篇中电四川(江...
  • 2篇雅砻江流域水...
  • 1篇四川工商职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成都农业科技...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四川省动物防...

作者

  • 232篇黄小丽
  • 129篇陈德芳
  • 128篇耿毅
  • 115篇汪开毓
  • 69篇欧阳萍
  • 40篇邓永强
  • 34篇杨世勇
  • 32篇杜宗君
  • 28篇段靖
  • 24篇冯杨
  • 23篇余泽辉
  • 12篇周燕
  • 9篇武佳韵
  • 8篇邓绿洲
  • 8篇王均
  • 8篇刘荣军
  • 8篇樊威
  • 7篇黄锦炉
  • 7篇刘博
  • 6篇赖为民

传媒

  • 24篇科学养鱼
  • 12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水产学报
  • 8篇中国兽医科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浙江农业学报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兽医学报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四川动物
  • 4篇南方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
  • 3篇水产养殖
  • 3篇淡水渔业
  • 3篇水产科技情报
  • 3篇水产科学
  • 3篇中国预防兽医...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现代渔业信息

年份

  • 5篇2024
  • 12篇2023
  • 12篇2022
  • 14篇2021
  • 14篇2020
  • 25篇2019
  • 20篇2018
  • 12篇2017
  • 17篇2016
  • 13篇2015
  • 10篇2014
  • 12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西伯利亚鲟♀×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及其杂交种(西伯利亚鲟♀×施氏鲟♂)的形态异同进行了分析,以鉴别区分三者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的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和背鳍数均具有显著差异;可量性状的多重比较分析显示杂交种的眼间距/全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三者的吻长/全长均具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三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65.68%;判别分析构建了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的判别公式,判别公式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为85.6%。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间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部及尾柄。
苗懿陈雨薇赵仲孟瞿炼石刘博刘钊武佳韵黄小丽杨世勇
关键词:施氏鲟杂交
西伯利亚鲟及以西杂的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西伯利亚鲟及西杂的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待鉴定的鲟鱼DNA为模版,a、以西伯利亚鲟引物对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如果出现215bp的扩增产物,则判断为西伯利亚鲟或西杂;或b、以施氏鲟引物对作为引物进...
杨世勇赵仲孟刘钊黄小丽苗懿杜宗君罗伟陈虎陈德芳冯杨段靖熊关庆任妍李涛张谨啸张瀚艺朱凌威王云维陈雨薇杨磊谭淦刘洪李卢永瑞
文献传递
斑点叉尾鮰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范方玲汪开毓耿毅黄小丽陈德芳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RDNA系统发育药敏试验
拟态弧菌感染黄颡鱼的动态病理损伤及病原分布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以1.0×106CFU·m L^(-1)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浸浴感染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于第0、第4、第8、第16、第24、第36、第48、第60、第72小时剖杀取样,研究病理损伤及病原菌的体内动态分布。结果显示,皮肤肌肉、鳃、肠道出现病变最早,其中皮肤肌肉损伤最严重。第16小时表皮变性、坏死,鳃上皮肿胀,肠绒毛水肿;第24~第48小时表皮坏死、脱落,真皮严重出血,肌纤维变性、坏死,鳃出血,上皮局部坏死,肠上皮变性与灶性坏死;第48~第72小时皮肤肌肉坏死更严重,形成溃疡灶,鳃灶性坏死。肾、肝、脾与心36 h后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变性和灶性坏死。q PCR检测发现,第4小时即在鳃、肠、皮肤肌肉检出病菌,细菌含量分别为1.3×102CFU·mg^(-1)、2.6×102CFU·mg^(-1)、4.7×102CFU·mg^(-1);鳃与皮肤肌肉中菌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第72小时皮肤肌肉中菌量达到4.5×107CFU·mg^(-1);第24小时后相继在肾、肝、脾、心检出病菌,菌量介于1.9×10~4.7×102CFU·mg^(-1)之间。结果表明皮肤、鳃和肠道是病菌的入侵位点,并在体内多组织、器官分布。
陈成耿毅汪开毓余泽辉陈德芳欧阳萍黄小丽李亚军唐俊辉
关键词:黄颡鱼拟态弧菌病理损伤病原分布
四川鲟源海豚链球菌的毒力基因谱及分子分型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明确四川鲟源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毒力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鲟海豚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地区17株鲟源海豚链球菌以及海豚链球菌ATCC29178进行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重复序列PCR(REP-PCR)分析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所有菌株的7个主要毒力基因pgm、 scpI、 simA、 cpsD、 sagA、 pdi和cfi均为阳性,部分菌株的simA基因发生了变异。基于RAPD分析,18株菌分为Ⅰ、Ⅱ2个基因型;基于REP-PCR分析,18株菌分为A、B、C、D 4个基因型。【结论】四川地区17株鲟源海豚链球菌分离株均为强毒株,毒力谱为pgm/scpI/simA/cpsD/sagA/pdi/cfi,并且同时存在多种基因型的菌株,其中D型为优势流行型。
白明焕耿毅赵若璇郭向辉黄小丽陈德芳欧阳萍汪蕉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毒力基因分子分型RAPDREP-PCR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化学修饰被引量:4
2007年
分别采用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氯汞苯甲酸(PCMB)、N-乙咪唑(N-AI)、氯胺-T(Ch-T)、N-溴化琥珀亚胺(NBS)、2-巯基乙醇(2-ME)6种化学修饰剂处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研究酶分子中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Ch-T,NBS和2-ME能显著抑制酶活性,而N-AI,PMSF和PCMB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大,说明蛋氨酸残基、色氨酸残基和二硫键是酶活性的必需基团,而酪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和巯基与酶活性无直接关系.同时检测了EDTA和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EDTA,Mg2+,Ca2+,Hg2+和Cu2+能显著影响酶活性,说明该酶为一种金属蛋白酶.
黄小丽汪开毓苏秀梅耿毅邓永强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化学修饰
pH对拟态弧菌感染相关表型及胞外产物特性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pH对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感染相关表型及胞外产物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pH(6.0、7.0、8.0、8.5和9.0)下拟态弧菌的增殖、泳动、自聚集和生物膜形成以及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s)的蛋白质量浓度、酶活性、溶血性、细胞毒性和毒力等特性。[结果]pH 6.0~9.0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拟态弧菌的增殖先增强后减弱,pH 8.5时增殖最强;自聚集、生物膜形成和ECPs毒力先减弱后增强,pH 8.5时显著减弱(P<0.05);泳动以及ECPs蛋白质量浓度和细胞毒性减弱,pH 6.0时显著强于其他pH(P<0.05);ECPs酶活性和溶血性呈波动性,酶活性在pH 6.0时最强、pH 8.0时最弱,溶血性在pH 8.0时最强、pH 8.5时最弱。转录组分析显示:拟态弧菌pH 8.5较pH 7.0时,与ATP合成相关的糖酵解、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的基因表达上调,而与ADP合成相关的嘌呤合成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核糖体亚基合成基因以及与蛋白分泌和膜运输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结论]pH对拟态弧菌感染相关表型及ECPs特性具有明显影响,且pH可能是通过调节拟态弧菌能量代谢与膜运输等过程影响其相关生物学特性。
康振亚郭向辉向菲秦振阳耿毅欧阳萍陈德芳黄小丽
关键词:PH拟态弧菌生物学特性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的动态病理学及病原分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病理形态学方法与免疫组化法进行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的动态病理学与病原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鱼主要临床特征为游动缓慢,旋游,体表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有淡黄色或含血的腹水,肝、脾与肾肿大,出血;病理组织学上,感染后8—12h,肝细胞空泡变性和间质性肾炎;24h后肝出现局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变性和更严重的间质性肾炎,脾出血和淋巴细胞坏死;48h后,肝、脾、肾坏死更严重,致感染鱼死亡。感染后8h,在肝脏检测到病原菌阳性信号,12h后,在肝、肾、脾中检出阳性信号,48h后,在肝、肾、脾、心、脑、鳃、肠道等都检出阳性信号,表明爱德华氏菌腹腔注射感染黄颡鱼首先侵袭肝、肾、脾,然后是心脏、脑、鳃、胃肠等。
杜宗君耿毅汪开毓廖雨婷周赵英黄小丽陈德芳
关键词:黄颡鱼侵染规律
四川省养殖白乌鳢的暴发流行性溃疡综合征诊断与病理学研究
2023年
四川地区养殖的白乌鳢(Channa argus)在2021年秋冬阴雨季节频繁发生溃疡性死亡事件。为确定白乌鳢溃疡性疾病的原因,通过临床观察、分离培养、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开展了研究。大体病理研究发现,患病鱼主要表现为皮肤脱落并暴露皮下肌肉层,肌肉出现深层溃疡的情况;在光镜下,发现肌肉触片中有直径为10~20μm的无隔膜分枝状菌丝,通过霉菌分离纯化和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侵入性丝囊霉菌(Aphanomyces invadans)。组织病理学显示,在皮肤真皮层和肌肉中的溃疡边缘包围着成熟的肉芽肿,而这些肉芽肿可侵袭至肉眼所观察到的正常肌肉处,对病鱼造成进一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白乌鳢暴发性死亡的原因是侵入性丝囊霉菌引起的流行性溃疡综合征(Epizootic Ulcerative Syndrome,EUS),这是关于白乌鳢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的首次报告。研究结果为侵入性丝囊霉菌的鉴定和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参考,也是侵入性丝囊霉菌宿主进一步扩大的证明。
樊威陈梦竹郭向辉耿毅陈德芳欧阳萍黄小丽赖为民吴俊
四川宜宾长吻突发疾病诊断
2006年
黄小丽汪开毓
关键词:长吻鮠疾病诊断微生物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网箱养殖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