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希明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大豆群体光合生产模拟模式的初步研究
- 1995年
- 本文利用大豆结荚期实验室和田间测定的生理指标及当地气象因子为参数建立了群体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模式,并对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进行了模拟,其结果用田间实测资料作了验证,符合实际,该方法是对大豆产量计算机模拟的一种初步尝试。
- 胡立成许忠仁丁希明姚远林蔚刚董丽华王以芝张德贵
- 关键词:大豆光合生产
-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土壤耕层环境效应与根系生长被引量:4
- 1994年
- 本文对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土壤耕层中水分、温度、容重、三相比、土壤养分和根系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栽培法0—30cm耕层含水量和温度均较高;容重除两垄一沟中间行0—10cm耕层较小外,其它耕层也较高;三相比20—30cm耕层中空气减少,固相有增加,容积含水量增加最大;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有明显增加。说明“两垄一沟”栽培法改善了土壤耕层理化特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大量不定根和中小根瘤,有利于大豆后期的生长发育。
- 胡立成丁希明姚远董丽华林蔚刚王以芝
- 关键词:大豆土壤环境根系生长
-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冠层中光分布特点的研究被引量:3
- 1993年
- 本文于大豆鼓粒期(R_5)晴天条件下,对“两垄一沟”栽培法冠层内叶面积指数、光照强度、干物质积累的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栽培法整个冠层叶面积指数大。从冠层内空间分布看,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出现的植株部位高度比70cm大垄和50cm窄行平播低,中部的光照强度高。但冠层内消光系数小。说明“两垄一沟”栽培法改善了冠层中的光照条件,提高了光能的截获率,积累了更多的干物质。
- 胡立成丁希明姚远董丽华王以芝林蔚刚郭宇红
- 关键词: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
- 大豆叶调位运动的研究——Ⅰ.大豆叶运动与叶面受光被引量:3
- 1993年
-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于大豆R_5时期,在晴天(f)和阴天(c)条件下,对大豆叶运动与叶面受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各方位的叶数(%),晴天时,西和西南高于东和东北;阴天时,东西水平线以南各方位叶数(%)大致相近。还看出,不论晴阴天时,东西水平线以南高于以北。大豆叶片倾斜方向,主、副倾角,晴天时的叶数(%)正向>负向;阴天时,相反。大豆叶片倾斜角度,主、副倾角,晴天时,正向>负向,阴天时,相反。大豆叶面受光,晴天群体光照强度处于20~30KLx,阴天4~6KLx,多数未达光饱和状态。从叶片分布方位,叶片倾斜方向、角度和叶面受光关系看,在晴天时,由于太阳高度和位置变化,直射光多,主、副倾角正向角度大。为充分利用光能,大豆叶由东南向西南作调位运动。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叶枕中钾的含量增高时对叶片直立和扭曲起调节作用。
- 胡立成丁希明姚远郭宇虹董丽华王以芝林蔚刚
- 关键词:大豆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