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其容
- 作品数:27 被引量:238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研究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联合抗抑郁药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2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抗抑郁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SFBT进行心理干预,疗程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和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4及8周时,2组患者的HAMD、NIHSS、MBI评分较治疗前均逐渐显著改善(P<0.01),且两个时间点观察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0.01)。结论: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联合舍曲林较单一的抗抑郁药治疗更快速、更显著地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万其容汪志宏胡亚荣易军
- 关键词:舍曲林
- 舍曲林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预防性给予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片对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神经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干预组(n=33)。干预组于入院72 h后每晚予以盐酸舍曲林片口服,对照组不给予抗抑郁药处理,治疗疗程为12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12周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日常生活能力、PSD发生率以及认知功能水平。结果:在治疗4周和12周末,干预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67±1.71)和(6.24±1.31),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干预组的MBI评分分别为(80.48±6.17)和(92.21±3.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4.89)和(85.37±6.71)。干预组在4周末和12周末的PSD发生率分别为18.2.%和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8%和37.5%。干预组的MoCA评分分别为(23.82±6.14)和(26.75±5.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75±4.92)和(23.65±3.89)。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预防性给予舍曲林治疗,能显著降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水平。
- 万其容胡亚荣刘浩李中明雷超
- 关键词:脑梗死舍曲林神经功能
- 比较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副反应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比较抗抑郁药米氮平与氟西汀改善老年抑郁症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A组患者晚上口服米氮平片15mg,2-3周内加至30mg;B组早上口服氟西汀片10mg,2-3周内加至20mg,均治疗6周。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HAMD减分率在治疗第1周时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第2周末时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周后,A组和B组有效率及治愈率无明显差别,分别为85.2%、53%与84.4%、49%。TESS评分比较,A组轻于B组。结论:米氮平与氟西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均有肯定疗效,且副作用小;但米氮平起效更快,副反应更轻微,更能提高老年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 胡亚荣万其容易军
- 关键词:氟西汀米氮平老年期抑郁症副反应
- 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瘦素、脂联素及抵抗素等血清脂肪因子的水平。方法:首发抑郁症患者60例纳入抑郁组,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对照组,进行体脂参数及瘦素、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的测定。结果:2组体脂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血浆瘦素、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抵抗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女性的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男性(P<0.01),不同性别患者脂联素和抵抗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水平的瘦素和脂联素浓度异常。
- 万其容胡亚荣徐金枝易军
- 关键词:抑郁症瘦素脂联素抵抗素
- 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CRHR1基因组蛋白甲基化研究
-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模型中大鼠下丘脑CRHR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启动子、第一外显子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方法采用21天不可预知慢性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测定大鼠的糖水消耗及旷场运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万其容刘忠纯王高华王惠玲
- 文献传递
- 综合医院精神科患者转科病例50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精神科转科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精神科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转入其他科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转科患者50例。转出的年龄分布以40~50岁(32%)最多,20~30岁(24%)次之;转出科室最多分布在重症医学科(26%),神经内科(18%),产科(6%),神经外科(6%),骨科(6%),血液内科(4%);转出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患者转科涉及多个科室,转科的患者多起病急,病情危重,精神科医师需加强对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识别,提高处理躯体症状的能力。
- 万其容张彦王高华陈振华朱志先柏蓓
- 关键词:精神科转科
- 慢性应激对大鼠下丘脑CRHR1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的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所致的动物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表达和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各9只,抑郁组进行21d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进行行为学观察,用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分别检测mRNA及蛋白质表达和DNA甲基化。结果:抑郁组行为学有所改变,mRNA及蛋白质表达升高,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DNA甲基化没有明显不同。结论:慢性应激后,CRHR1表达上调,但其非由DNA甲基化机制调控。
- 高凯刘万红万其容陈振华王惠玲王晓萍王高华何小华刘忠纯
- 关键词:慢性应激抑郁DNA甲基化
- 后疫情时期医务人员心理状况、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期武汉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水平,并了解其心理弹性与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弹性问卷(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名武汉市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在后疫情时期武汉市医务人员SCL-90、SAS和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均高于中国成人常模(分别为P<0.05、P<0.01、P<0.01),心理弹性总分为(56.13±25.46),显著低于中国成人常模(P<0.01)。其中,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两组间SCL-90总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2)不同性别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性、力量、客观性三个维度评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社会支持量表的客观支持这一维度存在两性差异(P<0.01);(3)心理弹性与SCL-90评分呈负相关(P<0.05),其中心理弹性与敌对、恐惧、偏执等因子呈负相关,同时心理弹性及其三个维度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后疫情时期医护人员有着较低水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弹性水平,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持续的心理评估和干预,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为其疫情后的生活质量提供支持。
- 万其容陈振华陈亮王竞洪佳钰柏蓓郭俊慧张宝立
- 关键词:医务人员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
- 面部表情启动对抑郁倾向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考察具身面部情绪启动对抑郁倾向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3(具身情绪启动类型:积极启动、消极启动、无启动)×2(情绪面孔类型:悲伤面孔、愉快面孔)×2(探测位置:一致、不一致)的混合实验设计。招募抑郁倾向被试共90名,随机分配到积极启动组、消极启动组和无启动组,每组30人。进行面部表情启动任务和情绪面孔点探测任务,记录不同情绪启动组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结果:积极情绪启动被试对愉快面孔的注意偏向得分显著高于无启动组,消极情绪启动被试对悲伤面孔的注意偏向显著高于无启动组。结论:消极的面部表情启动增加抑郁倾向个体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积极的面部表情启动增加抑郁倾向个体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
- 陈建新方紫梦陈悦韩玥杨伟平万其容魏柳青
- 关键词:抑郁倾向
- 首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舍曲林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研究
- 目的: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一种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认知能力以及执行功能均产生影响,并增加卒中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多数学者认为对于确诊的PSD患者应...
- 胡亚荣万其容李中明雷超
- 关键词:舍曲林
- 文献传递